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洪培芸專欄|喪親、喪偶,失去重要他人的痛苦如何渡過?
下一篇

綠主張|夏天省電秘訣!2023家電節能補助最多可領5000,怎麼申請?

洪培芸專欄|喪親、喪偶,失去重要他人的痛苦如何渡過?

面對變動的韌性,需要更多地認識自己,還有持續做好自己。

文/洪培芸 圖/Shutterstock

編按:喪親、喪偶、失去重要的家人……年紀愈大,愈是親身體驗無常乃是尋常的道理。面對重要他人離去的痛苦,走不出來怎麼辦?生命的變動不可避免,如何讓自己有重建生活的韌性?

人生最難,莫過於失去摯愛、重要親人的痛。無論是年長的父母、年齡相對接近的親密伴侶,甚至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提早離開人世的竟然是自己的孩子。這恐怕是最難以承受,也無法接受的事。

尤其是進入熟齡階段後,大家泰半都有固定的人際網絡及生活習慣模式。每天清晨固定去哪裡運動、每個週末固定去哪裡聚會、每個月固定上哪幾間館子……。就連上菜市場採買雞鴨魚肉蔬果,都可能有固定的攤販。這當中承載的不只是習慣,還有其中的人情往事。尤其是伴侶的喜好,彼此參與的生命,那是長年相處下來無須言喻的默契。

失去重要他人,為什麼對熟齡者衝擊更大?生活圈重組,重新學習的起點

一旦失去重要他人,尤其是朝夕相處的伴侶,將面臨的重大衝擊之一,就是生活將全面性地重組,要重新學習及適應新的模式,甚至是再一次學習獨立。

通常,在50後的階段,孩子們都長大、各自成家立業了。他們多半居住在外地,沒有跟父母同住;原本家中還有互相作伴的太太或先生,卻因為對方離世,自己瞬間成為孤身一人,必須面對不再有人陪自己吃飯的寂寥。

可能家中長年都是伴侶掌廚,料理三餐及家務;沒想到進入人生下半場,才深刻體會到早些年能飯來張口是奢侈的幸福。從今天起,自己要開始學習下廚,打理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有些人來說,則要重新開始搞懂財務,因為過去可能都是伴侶主責,負責工作、賺錢及理財。現在開始,要靠自己搞懂數字,一個人安心無虞地走完人生下半場,不因伴侶離世而經濟斷炊。

此外,有些因為伴侶作為中間人、建立起來的人際網路,可能會因為伴侶離世,不再受到邀請,同時不再有出席特定社交場合的需要。那些騰出來的空白時間,將會越來越多。

抒發哀傷與壓力,哭很有用!給自己一段時間整理情緒、善用外部資源

面對失去,允許自己哀傷、無須壓抑,更不要將自己喪偶、失去至親的悲傷反應跟別人比較。

此外,如果需要找人訴說、渴望有人作伴,或者感覺想哭時,一定要懂得表達及抒發。有些女性經歷了熟齡喪偶的悲痛,反而會因為過度體貼,而刻意壓抑情緒,擔心自己的憂鬱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工作及心情,然而這大可不必。因為這反而會讓孩子事後得知時,產生自責及內疚的情緒。

當然,也要留意另一種極端,就是出現了過度依賴,乃至於情緒勒索的情形,讓想要關心及安慰的人備感壓力。

想哭的時候,就盡情哭吧。流淚不是脆弱,更不是軟弱,眼淚也是幫助你面對失去至親,紓解悲傷及壓力的出口。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感到悲傷或感動所留下的淚水,人腦內側前運動區的血流量會增加,能夠幫助大腦消解壓力。換言之,哭泣不只是失去至親時的正常反應,也是協助我們抒發悲傷情緒的有效方式。

走出哀傷的歷程,也有些資源可善用,包括參加支持團體。例如,台北市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便是以喪偶者為關懷對象。有相似經驗的人,能讓你看到自己並非少數,能從中獲得更感同身受的同理及支持。(相關閱讀:每7位已婚女就有一位喪偶!一葉蘭陳霈瑀:失去另一半,仍有權將人生過得完整

尤其,現在網路發達、資訊普及,搜尋網路文章及相關好書,也是一種資源。例如,肯恩‧威爾伯的《恩寵與勇氣:生與死的靈性與療癒》,講述一位先生陪伴妻子走過罹病、治療到過世的歷程。(相關閱讀:另一半過世,悲傷不是壞事!謝明輝:悲傷是禮物,證明你愛過

透過閱讀及學習,能幫助你重新整理生活,為生命建立新秩序,讓我們走出失去重要他人的悲傷、失落及恐懼,甚至因此更認識生命的本質。

無常乃是尋常!如何培養自己擁有面對變動的韌性?

想擁有能面對變動的韌性,你必須有深刻的體認:無常乃是尋常,這並不是消極悲觀地看待無常,而是明白眼前的一切,無論是人、事、物,都有可能會消逝及變化。你有心理準備,能用更加珍惜的態度對待眼前的人,用積極的態度,打造獨立生活所需的能力及資源。

這份韌性包含幾個層面,包括:

1. 保持開放性

不排斥來到眼前的邀請,不急著說「不」,而是能夠說YES;別說做不到,別說不可能,更別說年紀大了,先試試看就對了!去嘗試以前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事,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及新鮮事。

2. 秉持好奇心

無論活到幾歲,都有保持赤子之心。意思就是你對於這個世界仍有好奇心,有著持續探索的熱情。

3. 化為行動力

不要只是腦袋想、嘴巴說,而是要化為行動。例如,活得好的關鍵之一就是能有好體力,你願意嘗試重訓,開始鍛鍊肌力嗎?你願意開始跑步,或健行嗎?當然,如果你的膽子大一點,甚至能挑戰攀岩,或嘗試寬板滑水(後者正是我接下來很想體驗的事之一)。

目標不用是拿下三鐵,也無需去成為某領域的冠軍,而是一旦你擁有好的體力,你也能擁有更好的生命品質。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不想去哪裡,也無須忍耐及被人安排必須去哪裡,還不能不去。

4. 保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即使一個人,也能過好生活,能獨立照顧及滿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更早地學會體貼及關心,用友善的態度待人;成為他人樂於相處的人,一旦你需要他人作伴時,也不會「找無人」(台語)。甚至也無須去找,就有許多舊識,甚至是年輕一輩的人主動送暖,持續遞上關心。

面對變動的韌性,需要更多地認識自己,還有持續做好自己。

2023/06/0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綠主張|夏天省電秘訣!2023家電節能補助最多可領5000,怎麼申請?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