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完會痛、甚至更痛,正常嗎?如何改善?物理治療師完整說明
痛是身體的訊號,了解才能正確處理。
文/曾鳳君(物理治療師) 圖/Shutterstock
編按:50過後,不少人有因為肩頸痠痛、膝蓋痛、關節疼痛或其他症狀接受復健治療的經驗。但接受物理治療後,有些人可能發現疼痛的感覺並未消失,反而愈來愈痛!復健完會痛,是正常的嗎?如何預防、改善,何時需要就醫?
當民眾有慢性疾病、運動傷害、經歷手術或職業災病後,醫師通常會建議進行復健治療;復健是痊癒過程中的關鍵,除了加快復原速度,也能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然而,許多人在復健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復健完反而更痛。這種疼痛不僅會讓人感到困擾和不安,也會影響復健的動機和效果。
為何復健完反而更痛?痛是正常的嗎?復健常見的兩種疼痛類型
復健過程中的疼痛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可以觀察出現的時間做簡易的區分。
1. 急性疼痛
這種疼痛出現在剛開始復健時,大多是由於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發炎反應和組織損傷所引起的;急性疼痛通常是暫時性的,在適當的處理和休息後會逐漸減輕。
2. 慢性疼痛
疼痛長期存在,出現於復健過程中的後期。可能是由於運動損害或受傷的部位沒有及時得到徹底的治療,抑或是過度疲勞跟身體的不適應所導致。過了治療黃金期的慢性疼痛,需要更長的時間與專業治療來解決。
疼痛是一種身體正在發生變化的表現。因此,當身體正在進行修復和重建,肌肉和關節開始恢復功能時,會誘發肌肉組織的張力和痛感,可能多少會感受到一些疼痛和不適感,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沒有及時告訴醫師或治療師,以及沒有按照專業人士的指導進行復健,則這種疼痛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
同時,疼痛也具備提醒和警示作用,在復健過程中,治療師通常會引導病患進行不同的姿勢、擺位與用力執行指定動作,這可能會因為肌肉拉伸和收縮導致組織關節產生壓力,可以是身體正在適應新的運動模式和姿勢的外顯反應,但同時也提醒著個案要適度控制力道和運動量。
復健中的疼痛怎麼處理?如何預防疼痛加劇?
2023/03/30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