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圖/林乙華提供
編按:爬山是美事,但若沒有做好充足準備就出發,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危險。登山家林乙華和《50+》讀者分享爬山該做的準備,包括登山包、登山鞋和襪子該怎麼挑、登山補充的糧食、水該如何準備?最後,保暖裝備和離線地圖也不可或缺。事前做好功課,才能平安回家。
大學時代開始爬山,49歲的林乙華,爬山資歷已30年。
「我喜歡有樹、有草、有森林的環境,我喜歡生活的地方到處都綠綠的,到處都呼吸得到新鮮空氣。」近年,林乙華經常擔任講師,傳授登山知能與技巧;平日則過著種菜自己吃的綠色生活。
爬山時,林乙華會讓步幅小一點,避免大腿肌肉反覆長拉又收回,步伐寬度則大概與肩同寬,腳稍微打開,有時林乙華也會側走,就像螃蟹走路。
「步幅太大,身體可能後傾,或者要靠比較多大腿的力量去移動,走起來比較費力。」
每走1小時,她還會休息5到10分鐘,讓大腿從一直走的狀態停下來,肩膀上的背包也卸下來,放鬆肌肉。「爬山要有固定的節奏,如果走兩、三個小時都不停,肌肉痠了再休息,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恢復。所以肌肉還沒痠痛的時候,就要休息。」
玉山攻頂 先從半日郊山開始練體能
林乙華觀察,報名新手登山課程的熟齡族中,有的是為了生活轉換,替生活加點變化,有的則是年輕時生活忙碌,現在有餘裕了,想一圓登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