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怕變胖?日本名醫:不發胖的5種下酒菜,毛豆是減肥好幫手

喝酒怕變胖?日本名醫:不發胖的5種下酒菜,毛豆是減肥好幫手
2023.03.14
32,463
作者|50+書摘

作者|50+書摘 2023.03.14

32,463

文章用聽的
00:00 17:28 1

文/葉石香織 圖/Shutterstock

編按:飲酒與健康之間,到底每天喝多少酒是適量的?該怎麼計算喝下的純酒精量?如果喝酒時想來點下酒菜,配什麼小菜比較不易胖、適合減重者?

相信有許多喝酒的人都想知道,對自己來說,到底飲酒量多少算是「適量」呢?

即便很能喝酒,但若每晚像是灌水般地狂飲,會生病也是可以想見的。喝過頭很明顯會對身體不好,那麼,飲酒量要限制在多少,才能算是喝得「剛剛好」呢?

事實上,喝得「剛剛好」並不代表對健康就很好,然而有這種期待的人還挺多的。在長壽大國的日本,就曾有「超過百歲的長者會在晚餐時喝酒」的影片登上新聞,使得「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至今還有很多人相信。

每天喝多少酒才算適量?純酒精最好低於一日20克

為此,我們請教了一位著重於研究「飲酒與健康關係」的醫師,他是筑波大學的副教授「吉本尚」醫師。

首先我們請問醫師,在醫學上來說,有所謂的「適量」嗎?

「厚生勞動省在西元2000年時,發表了以增進21世紀國民健康為目的的『健康日本21(第一次)』。在其中將『有節制的適度飲酒』以數字明文定出,換算成純酒精後,一日平均約為20公克左右。這就是在日本所謂的『適量』,這項數字的發表,是劃時代的創舉。」(吉本醫師)

一天平均量換算為純酒精約20公克左右,也就是說,所飲用的酒中所含的酒精重量大約在20公克的意思。

計算喝下的純酒精量的公式:

酒的度數 ÷ 喝下的量(ml)× 0.8(乙醇的比重)= 純酒精量(g)

說起20公克,若換算啤酒的話就是中瓶(500毫升)一瓶;日本酒的話就是一合(180毫升);紅酒則是玻璃杯2~3杯。說真的,有點少。而且女性由於較容易受到酒精的影響,更應該以一半或2/3左右的量做為適量才對,實在少到讓人覺得失望啊!

這一天平均20公克的適量,究竟是怎麼被定出來的呢?

「這是根據『追蹤日本男性7年的日本國內世代研究』及『以歐美人為對象進行的國外研究』的結果為基礎,所決定出盡可能不會增加疾病風險的飲酒量。至於喝了多少會對身體不好,在先前就已經知道若每天喝60公克以上,就有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吉本醫師)

原來如此,也就是說一天超過60公克就屬危險,而且至少要控制在20公克以下

研究說法分兩派:少量攝取對身體好?完全不喝最好?

在醫學界裡,為了調查疾病的風險有多高,會進行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前面提到的「追蹤日本男性7年所進行的調查」,是以40到59歲的1萬9,231人為對象所做出的。另外,同時提到的那個國外研究,則是對16項流行病學分析進行統合分析所做出來的研究。

在前述國外研究結果裡,有張很有意思的圖表。該表格橫軸設為一天平均的酒精消費量,縱軸是死亡風險(此為將不飲酒的人設為1,所計算出的相對風險)。由表可見,男性一天對應的酒精量在10~19公克、女性為一天9公克,是死亡風險最低的一點。在這之後則顯示隨著酒精消費量增加,死亡率也會上升。

這就是所謂的「J曲線」,因為看起來像英文字母「J」斜躺著的樣子而得名。有些相信「比起都不喝酒的人,多多少少喝一些會更長壽」一說的好酒之人,就是以此為根據。

統整國外14種研究分析出的結果,可確認適量飲酒的人有死亡風險較低的傾向。(出自:Holman CD, et al. Med J Aust, 1996;164:141-145)統整國外14種研究分析出的結果,可確認適量飲酒的人有死亡風險較低的傾向。(出自:Holman CD, et al. Med J Aust, 1996;164:141-145)

圖表之所以會呈現出這樣的形狀,是因為對於心臟疾病及阻塞性腦中風等與血管有關的疾病患者來說,飲用少量的酒會有好影響的緣故。而心臟疾病及阻塞性腦中風本身又都是很有可能致死的疾病,因而導致從結果來看,似乎產生飲酒讓死亡風險如圖表這般被往下壓低的效果。然而吉本醫生說:「關於這張圖表,從之前就在研究者之間出現過『完全不喝酒的人的死亡風險,應該不至於這麼高吧』的質疑。縱使說喝酒對血管確實有好的效用,但即使是少量的飲酒,都一樣會提高其他疾病的風險,所以整體來看,飲酒量應該還是越少越好吧?研究者們也在這樣思考著。」

相關研究就像這樣持續著,終於在2018年,世界權威的醫學雜誌《刺胳針》(Lancet)刊載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

「這篇論文藉由分析1990~2016年間,在195個國家或地區,『酒精消費量』與『酒精為成因之死亡』之間的關係,做出了對健康負面影響最小的酒精消費水準為『零』的結論。也就是說,『完全不飲酒,對健康是最好的』。」(吉本醫師)

只要看一下這份論文的圖表,就知道這不能說是J曲線了吧。

統整國外14種研究分析出的結果,可確認適量飲酒的人有死亡風險較低的傾向。(出處:依Lancert, 2018: 392: 1015-35為基礎製成))統整國外14種研究分析出的結果,可確認適量飲酒的人有死亡風險較低的傾向。(出處:依Lancert, 2018: 392: 1015-35為基礎製成))

「若一天的飲酒量在10公克以下,疾病的風險是緩慢地些微上升;但超過了這個量後,則明顯地表現出了上升的傾向。這就是在說『要喝的話少量就好,可以的話最好都不喝』。」(吉本醫師)

當然,不能只憑一篇論文就下結論。但別再提什麼「酒為百藥之長」,這一點是沒錯的了。

無法戒酒又想減重  建議攝取大量蔬菜、飯只吃一半

好酒者對於下酒菜,大多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雖然沒太多要求的也大有人在,但認為「這種酒就要搭這個下酒菜、要像這樣訂下自己的風格、要與酒一同享受」的人也絕對不少。

關於下酒菜雖有各式各樣的論點,但在這邊,我們想要從減重的觀點來思考——什麼樣的下酒菜才是好的。

老實說,對好酒者來說,提起減重多少會感到有些為難。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以下經驗——因為喝得太多失去控制,不自覺地吃了一些多餘的東西。

我過去不知道有多少次,對於喝完酒後吃下的那碗用來「收尾」的拉麵,感到萬分後悔。而在喝酒的店家裡也常能看到,醣類滿滿的馬鈴薯沙拉或是高卡路里的炸物等,這些都是減重的天敵。

因此,我們向管理營養師、成人的減重研究所負責人「岸村康代」老師,請教了適合好酒者的減重相關問題。

沒辦法戒掉喜歡的酒,又想成功減重,應該要怎麼做才好呢?

「必須要對某些事物忍耐——這樣的減重是持續不下去的,不管任何人都是如此。與其經常性地限制飲酒與食物,倒不如想著『偶爾吃多、喝多了也沒關係』。養成每天上體重計的習慣,這樣當體重增加的時候,馬上就會注意到。如此一來,再盡早進行調整就好了。」(岸村老師)

體重增加的時候,應該怎麼讓它降回來呢?岸村老師的建議是「蔬菜淋浴」(野菜のシャワ )。

所謂蔬菜淋浴,基本上就是,每一餐攝取「兩手一捧以上」分量的蔬菜,能盡可能攝取各種蔬菜的話會更好

「蔬菜除了膳食纖維以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能讓排便順暢,幫助代謝。若能設定『每餐都有一盤加熱過的蔬菜料理,並吃一盤生菜』之類的規則,會很不錯。另外,也要留意飯的量,請只吃平常的一半。若能在晚上進食時努力執行,會尤其有效。」(岸村老師)

事實上,我在因年終~年初的暴飲暴食胖了2公斤之後,嘗試了一個星期這種蔬菜淋浴,結果幾乎回到了原本的體重。

就算偶爾吃得太多、喝得太多,之後再調整就好了,如果是這樣想,心情會愉快一些,不但比較能夠持續下去。也會有餘裕享受酒與料理。

每天都上體重計,記錄下自己的體重也是很重要的。這麼做可以培養出避免吃太多、喝太多的抑制力來。

「若能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減重應用程式,來記錄自己吃過、喝過的東西,效果會更好。最近的應用程式都很優秀,光是輸入自己吃的料理、飲用酒的種類與數量,就能計算出所攝取的卡路里,請務必多加利用。」(岸村老師)

適合減重者的5種下酒菜  有助代謝酒精與脂質

在知道好酒者也能持續下去的減重法之後,我們向岸村老師請教了適合減重的下酒菜。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在自家喝酒的機會也增加了,所以如果是能自己簡單準備的料理就更好了。

「從這些條件來看,我會推薦生高麗菜、醋漬物、菇類料理、毛豆,以及甘栗這5種。」(岸村老師)

原來如此,以這5種來說,似乎很容易就能準備出來了。

究竟為什麼這5種是適合減重的下酒菜呢?接著就逐項來解說吧!

1. 生高麗菜

生高麗菜需要好好咀嚼,藉此能夠刺激飽食中樞。對進食後血糖值的上升也有抑制作用,還能防止體脂肪的累積。另外,高麗菜富含膳食纖維,對於改善腸道環境有幫助。若在進食前先吃的話,也可以幫助防止吃太多。」(岸村老師)

沒想到串炸或串燒店做為開胃菜提供的生高麗菜,還有這樣的效果啊。這樣好,以後在家喝酒的時候,我也要在酒旁邊擺上生高麗菜。據岸村老師所說,高麗菜不只有助於減重,在某些意義上還是好酒者最好的夥伴。

「喝了酒之後,身體裡容易出現『發炎反應』。宿醉時頭部或胃部會感到疼痛,可以認為就是因為發炎反應而引起的。酒精所引發的發炎症狀,可能會對腸道環境或免疫系統造成損傷。而高麗菜富含有維生素及名為『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這個能夠抑制發炎症狀的抗氧化成分。另外,豐富的維生素C對於胃的黏膜也具有保護效果。不過由於這些成分比較不耐熱,因此請生食,或是將加熱時間限制在3分鐘以內。」(岸村老師)

2. 醋漬物

「醋是希望你能夠在減重上積極使用的一種調味料。發酵食品中也有的醋,能透過乙酸來促進脂質的燃燒,對於降低血壓、血糖、膽固醇等的數值也都有效果。要說下酒菜的話,裙帶菜跟小黃瓜等醋漬物如何呢?裙帶菜裡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透過與醋之間的加乘效果,能讓醣類的吸收減緩。很推薦製作簡單的醋漬裙帶菜來下酒。」(岸村老師)

使用醋做調味料,對於減鹽也有幫助。而且,在燉煮料理時使用,能帶出美味與深度,是很優良的調味料。

至於發酵食品,岸村老師表示:「味噌或酒粕都很好。」「發酵食品跟膳食纖維能夠整頓腸道環境,讓排泄變得順暢。膳食纖維在腸內做出的短鏈脂肪酸,也能夠讓代謝功能有所增強。」

3. 菇類料理

「菇類的膳食纖維非常豐富。多攝取膳食纖維,使其在胃與腸內停留較長時間,能夠讓飽足感持續較久。菇類富含代謝酒精與脂質所必須的維生素B群,因此推薦食用。」(岸村老師)

把喜歡的菇類與鮪魚片一起炒過,就能簡單地做出下酒菜了——容易準備也是菇類的魅力所在。

4. 毛豆

「毛豆裡面含有許多能把醣類轉換為能量的維生素B1、膳食纖維、蛋白質等等,是減重時的強力幫手。即使是不喝酒的日子,燙些毛豆放在餐桌上也是很不錯的。」(岸村老師)

喝酒的店家都會有的毛豆下酒菜,竟然有這樣的效果啊!那從此之後,就算是不喝酒的日子,我也想要把它拿來當作晚餐的常備料理了。

5. 甘栗

說到簡單下酒菜中通常都會有的「乾果類」,就會想到堅果吧?不過岸村老師說:「考慮到減重,建議下酒菜用甘栗會比堅果更好。」

堅果應該也是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的吧,怎麼會這樣呢?

「若是吃正餐間的點心,代替餅乾改吃適量的堅果,對於預防肥胖是有幫助的。只是,做為下酒菜,卡路里就意外地高了些,會不經意吃太多的人尤其要多注意。超商販售的綜合堅果100公克就有600大卡以上的熱量,已經跟一般的烤魚套餐差不多了。在這一點上,甘栗的脂質少,且富含燃燒醣類所需的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也很多。超商所販售的甘栗,35公克裝的一包只有約65大卡,因為是低卡路里,減重中也可以安心地食用。」(岸村老師)

「喝酒配甘栗?」雖然本來這樣懷疑,但在試過之後,令人意外地很搭。由於不含鹽分,也不用擔心會水腫,真的是一石二鳥。

以上,就是關於適合減重的5種下酒菜的解說。其中是否有你中意的料理呢?從健康的觀點來說,也希望你能夠多考慮有關下酒菜的搭配。

(本文摘自葉石香織著,《日本名醫教你飲酒的科學:一生健康喝的必修講義》,方舟文化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