嫺人專欄|40多歲有1千萬能提早退休嗎?中年人易忽略,卻對退休金有關鍵影響的9個課題

嫺人專欄|40多歲有1千萬能提早退休嗎?中年人易忽略,卻對退休金有關鍵影響的9個課題
2023.02.17
34,431
作者|嫺人

作者|嫺人 2023.02.17

34,431

文章用聽的
00:00 15:11 1

文/嫺人 圖/日常散步.李盈靜

編按:如果存款有1千萬,可以在40多歲、50歲提早退休嗎?理財作家嫺人分享,並非只靠一個4%法則就足夠,關於退休金有9件事常被忽略,例如,沒有查詢過勞保、勞退給付的人數超乎想像,這些也是她自己在40幾歲未曾想過卻很重要的。

上一次的專欄文章寫到40多歲只有百萬存款該怎麼辦之後,有幾位朋友私訊來問我,那有1千萬、1千5百萬元可不可以在40多歲、50歲的時候提早退休?能夠累積到一筆退休金的這些朋友,多半是已經到了40+的後半。

這個數字已經是很多上班族不見得能存到的數字,也有一些專家認為不用1千萬元、甚至5百萬、7百萬元的退休金就可以。

但是,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我退休之後經營粉絲團,這幾年還是有好幾位網友退休金不止5百萬、7百萬元,但跟我分享他們退休之後因為財務面的不安,再重新回到職場,我歸納出來以下這9件實際上我聽過,但是包括我自己在40歲的時候也沒有想過的事,文末也做一個摘要提醒。

1. 沒有思考過退休年齡對退休金的影響

沒有查詢過勞保、勞退給付的人數超乎想像,其實我退休之前也沒有注意,但是這卻很重要。1千萬元對於60歲的人來說也許可以,畢竟勞保、勞退雇主提撥都能提供安全網,但是對40、50多歲退休的人來說,這些不但很久以後才能領到,而且條件也會差很多。

40、50歲人的1千萬不等於60歲的人的1千萬

2. 以為退休後只要節省,不用花很多錢

還沒有實際退休經驗的人在思考退休時,通常只想到基本生活開銷,但在退休後可能因為以下沒有想過的原因,錢燒得比想像中快:

‧ 健康狀況

40多歲的時候容易以為老年是父母輩的事,加班(或是熬夜追劇)不以為意。你可能沒想過原來健康狀況也會影響退休金,我自己退休5年多已經花了20幾萬元處理牙齒,其他的常見的狀況還有癌症、青光眼、白內障、甚至50多歲就開始洗腎,你也許想,用健保可以給付的治療就好了,或是自己另外有保險,但是有朋友跟我分享他的傷病需要特殊長期復健,一次就要自費幾千元,退休金燒很快。

‧ 家人

有朋友在退休時沒想到後來會有父母的照顧費用,也有人是因為成年子女的工作不順利,會用到自己的退休金,擔心到在家坐不住,所以回去上班。

‧ 比較

你可能沒想過「比較」是一種燒錢的心理毛病,退休以後沒有工作轉移注意力,有比較多時間對人生感慨,甚至暗自和親友比較,因而意外多花了錢,包括旅遊的次數、車子的等級、居家環境等等,萬一周遭有過得比較好的親友,而你預算有限,你是不是有定力可以不動搖?真有人因為這樣退休後幾年就開始生活拮据。

1千萬元看起來當然是不錯,可是一年如果花40萬元,25年就會把1千萬元花光。而如果沒有控制預算的毅力和習慣,40萬元要超支是很容易的事。

3. 沒有想清楚房子的事

房子的狀況是來交流的朋友中經常提到的問題。有2種狀況:

‧ 沒有自住房

這樣即便號稱千萬富翁,對於租金也需要錙銖必較,就算一個月房租只要1萬元,30年房租就會用掉360萬元,而這還不考慮房租可能被調漲,而老後萬一租不到房子入住養老院,更不只1萬元。光是住的這一項就要吃掉1千多萬元當中很大的額度。

‧ 有自住房

因此覺得1千萬元就可以提早退休了,萬一有狀況,大不了可以把房子賣掉。的確老後可以賣掉房子去住養老院、或是申請以房養老,不過在還沒有變現之前,幾十年之後的事還是充滿變數

還要附帶一提,即便有自住房,但是如果房子還有貸款,也不能把整間房子的價值算成資產。曾經有朋友提到還背有貸款,真心建議他把貸款還完再退休,畢竟退休歲月很長,過去利率很低,但是誰知道最近貸款利率就開始調升了呢?

4. 以為會有遺產

對40、50歲的人來說,對於未來遺產的預期也可能因此把退休金的門檻想得比較低,但是父母可能很長壽,60、70歲還在照顧父母的狀況愈來愈多,並且不少女兒在遺產紛爭的劇碼中被提早下戲。

5. 以為領配息就可以過不錯的日子

不少人會簡易計算,如果1千萬投入配息5%的投資工具,這樣一年就可以有50萬可以用,日子可以過得不錯。

但沒有一種工具是十全十美,你還得預想可能的風險對你的超完美退休計畫有什麼影響:

‧ 配息的股票

像是堪稱國民高股息ETF的「元大高股息0056」,雖然經過2022年的大跌,10年間含息總報酬還有90%,但是2022年單年度含配息還是下跌了大約18%。股市雖然「長期」向上,但是「長期」是「多長」?5年、10年不是不可能有虧損。

‧ 高收益債

已經被金管會要求改名為「非投資等級債」的「高收益債」雖然配息常常高達8%、9%,但是2022年底回測國民高收益債「聯博非投資等級債基金」過去10年含息總報酬還不到30%,換算年化報酬率還不到2.5%,配息相當大部分其實來自於本金,雖然比台幣定存利率稍高,但卻要承擔相當大的本金波動。

‧ 相對安全的外幣配息工具

2022年升息之後,美金定存和美國公債的殖利率都有4%上下,投資等級公司債更可能有5%以上,但是全數投入到這些產生現金流的工具也要注意匯率的風險,假如你有1,000美金的配息,2022年10月在美金匯率是32的情況下可以換回台幣32,000元,但是2023年2月美金跌價到匯率30,可以換回的台幣變成30,000元。假如配息是退休後的薪水,這個情況就相當於是被減薪,更何況這段時間物價上漲還很嚴重。

6. 忽略了退休後對於虧損的忍受度可能變低

退休前有薪水收入,在前面說到那些狀況下,再繼續投入就可以獲得比較低價的股數、單位數或是換匯成本,但是退休後如果資金all in投入,沒有保留空間,那就是考驗每個人能夠睡得著覺的功力了。

雖然說只要是正確的工具,可以期待長期會跟著市場向上,但是即便很多人覺得不用擔心的0056,2022年一年的跌幅就算把高配息加回去,這一年年初的1千萬元也是降為823萬元。

說到這裡,我並不是要說天會塌下來,不過對於40、50歲提早退休來說,沒有60歲退休族群的勞保、勞退做後盾,對於市場波動、或是變少的配息,真的能夠老神在在?

7. 忘了會有通貨膨脹

幾年前很少人認為通貨膨脹是問題,最近大概很少人無感了。在2%的通貨膨脹率之下,「10年」後的1千萬會變薄到相當於現在的820萬。還記得前面提到0056在2022年熊市中1千萬元是「1年」跌到823萬元。

想起來通貨膨脹可以說是「慢性股災」

在寫這篇文章的早上上線上日文課的時候日本老師說,日本因為俄烏戰爭進口燃料價格上漲,電費比去年同時間漲了1.5倍,她問我台灣人怎樣因應。現在在台灣生活還享有種種低價格的便利,但是在未來漫長的退休生活中會是如何,其實難以想像。

8. 忽略了退休前、退休後的理財挑戰不同

和上面所說的相反,也有40多歲的朋友跟我說他有1千萬元,因為投資受過傷,從此不敢再投資;工作階段只要薪水夠高或是夠會儲蓄,即便不投資也可能存到錢。

但是提早退休「後」的理財挑戰和退休「前」不同,是怎樣面對高齡化、通貨膨脹而退休金不會用一天少一天,假如不理財,那1千多萬元就是人生退休金的最高峰,能不能在沒有勞保的靠山下,看著它一年一年水位下降而不焦慮?

9. 以為退休後可以從事小副業或轉行

在提早退休的情況下,有個副業小收入對於穩定心情很有幫助,除了金錢面之外,也可以不至於一退休就失去生活的重心。

我退休後嘗試了部落格,在沒有積極營利的情況下,到了退休後第5年才開始有點稿費、演講等的收入。當然有知名網紅寫篇業配文就能有好幾萬元的收入,不過除了實力,也還要看運氣。

我還去取得了英日語的導遊執照想體驗人生,不過疫情來了之後,本來差一點有上工的機會也泡湯了。

疫情前有40多歲的朋友跟我說打算辭掉工作去當導遊,我希望他後來沒有真的這麼做。最近旅遊開放,又有40+的朋友來跟我分享在思考提早退休轉戰導遊業。不是我潑冷水,一定會有成功案例,但是也不如想像中容易,2019年我去上導遊職前訓練(如果可以連到我的網站可供參考)時,有位老師說通過考試的人當中只有5%的人最後真的有從事。

摘要:退休金安全度檢查

‧ 退休金需要多少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如果是提早退休,建議退休金不以常聽到的4%法則,而是以3%更保守計算,也就是退休金應至少多於年度消費乘以3%的倒數,也就是33倍的最低門檻。計算生活消費時要特別注意有沒有家人也會影響到你的退休金

‧ 是否比較過提早退休和如果工作到60、65歲退休,勞保、勞退(或是公保)等給付會差多少?

‧ 是否有良好的健身習慣?建議提早退休前先做體檢並檢查保單保障項目,包括公司的團保

‧ 是否已經有5年以上穩健的理財經驗?包括消費控制和投資。

‧ 考慮的退休後副業是否有著手試試看而非僅憑想像就轉業。

每次有人問我一筆多少多少的錢可不可以退休,其實沒有標準答案,我很想問的是前面所有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消費不同。

而且所謂財富自由的數字,只存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一時刻,這個數字達到之後你怎麼守住它?想要40、50歲就退休,你需要比60、65歲退休的人更有毅力,更是一個守財的高手。如果還不成熟,請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保持有收入,也一邊練習。

在這個專欄的後續文章中,我將繼續分享40、50歲的朋友在穩健的理財和創造收入上,可以做怎樣的準備和練習。

*提醒!本文僅為個人投資見解與心得,不得作爲任何交易之依據及獲利之保證,是否合用請自行評估。

50+及專欄作者皆無成立報明牌、存股、飆股等投資Line群組和社團,請小心遠離詐騙!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