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改變呼吸頻率,就能讓心情變好!研究:這樣做減少肺部無效空間,提升血氧與大腦效能
下一篇

補救健康還來得及!50+世代800人調查:最後悔沒運動、睡太少、不懂放鬆,怎麼改變?

改變呼吸頻率,就能讓心情變好!研究:這樣做減少肺部無效空間,提升血氧與大腦效能

了解生理上的甜蜜點,創造平靜滿足。

文/卡洛琳.威廉斯 圖/Shutterstock

編按:調整呼吸就可以調整身心、讓心情變好!科學家找到了最讓人感到舒服與放鬆的呼吸次數,也有研究發現,古代不同宗教的靈修誦念,也會使人的呼吸狀態進入到這個舒服的頻率。該怎麼做,可以調整血壓、血流、血氧濃度與自律神經,也讓大腦的表現更好?

現在已經有可靠的科學研究顯示,學會控制呼吸的頻率與深長,以及空氣進入身體的路線,能成為一項駕馭你的思緒與感受的有用工具。不論你是在運動還是埋首於書桌或辦公桌前,只要掌握這個範圍的身體動作,我們就能改變大腦與身體其餘部分的設定,讓心智發揮最大功效。

刻意改變你的呼吸頻率,還會對你的感受產生重大影響。在沒有外力干擾下,腦幹深處的前鮑氏複合區會把休息時的呼吸頻率維持在每分鐘12∼20次,恐慌症發作時的過度換氣(hyperventilation),呼吸頻率會一口氣飆高到每分鐘30次。

佛教僧侶已經到達最極致的呼吸境界:每分鐘只需呼吸2∼3次,每次呼吸的一吸一吐長達20秒,不過每分鐘只呼吸3次需要一點練習。

每10秒完成一次呼吸  有助平靜自律神經

相較之下,每分鐘呼吸6次更為可行,而且研究顯示,似乎對我們的身體、心理與情緒健康更為有利。

有研究發現,每10秒完成一次吸氣與吐氣,會擊中一個生理上的甜蜜點,把跟呼吸有關的身體動作,連結到血流、血壓以及血氧濃度,再者,它會讓自律神經系統從「加速」轉為「平靜」。所以從各方面來看,每分鐘呼吸6次,是讓我們的心情感到平靜與滿足的一條捷徑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它會令人感到愉快,受試者在實驗中需以不同的頻率呼吸,並回報其感受,結果大家都表示每分鐘呼吸6次,令人感到最舒服與最放鬆。

不同宗教靈修活動  也有每分鐘呼吸6次效果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人類早就出於直覺這麼做了,200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古時候的靈修活動,包括用拉丁文誦念玫瑰經或是用梵文誦念瑜伽咒語,都會產生將呼吸頻率放慢到每分鐘6次的副作用。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就是靈修能讓信奉者感覺心靈平靜舒適的原因。

即便你什麼也不信,但是從靈性的角度來看,就連最鐵齒的無神論者也能享有每分鐘呼吸6次帶來的平靜。你甚至不必刻意計算你的呼吸次數,更不必背頌經文咒語或祈禱詞,只需進行腹式呼吸,就能體驗到這一切。

初學者怎麼做?仰躺時練習腹式呼吸

對初學者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仰躺,一手放在胸部、另一手放在腹部,然後慢慢地吸氣,直到你感覺腹部隆起,讓你的肋骨向外向下擴張,若胸部有隆起,則不可過高。

然後,當你吸飽氣時,用腹肌將腹部下壓,使橫隔膜向上回到原位,空氣從鼻子竄出。只要稍加練習,即便坐姿也能進行腹式呼吸,說不定連走動時也能辦到

主動吐氣清空肺部  減少肺部的無效空間

透過呼吸影響心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更多氧氣進入血流。每分鐘呼吸6次時,肺會「徵召」最多的肺泡─充滿空氣的氣囊,氧氣在此擴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在此被過濾出去,使得每分鐘呼吸6次成為氧氣進入身體最有效率的頻率。

如果你不是主動把氣排出身體,你就無法每分鐘呼吸6次。自動呼吸是不可能每分鐘呼吸6次的,當我們停止這一連串的主動行為(擴張肺部、放開橫隔膜,並讓胸廓向下回到原位),空氣是被動地離開肺部。

研究指出,主動排出空氣,能夠更充分地清空肺部,留下更大的真空讓新空氣快速進入與填滿。這麼一來,能顯著減少肺部的無效空間(dead space)─這部分的空氣基本上被浪費掉了,它雖然進入身體,但還沒深入到肺泡,就被呼出去了。

綜合以上這些機制,深呼吸能使血氧濃度增加幾個百分點,足以小小地影響我們的思考能力。有項實驗將受試者分成2組,一組的空氣有額外提供氧氣,另一組則無,然後請受試者進行認知任務,結果獲得額外氧氣供應的受試者表現略勝一籌。

深呼吸提升血氧濃度  讓大腦的表現更好

測量受試者的血氧濃度顯示,呼入的空氣含氧量較高的那組人,他們的血氧濃度提高了數個百分點,就跟每分鐘呼吸6次的情況差不多。雖然目前還沒有人做過實驗證實,深呼吸本身能改善認知能力,但如果它確實能提高血氧濃度,而且透過人工手段提高血氧濃度,又確實改善了認知能力,那麼認為深呼吸有可能改善認知能力,應該不算太離譜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最短淺的呼吸,久坐族也不必擔心有窒息的危險,人體會將血氧濃度維持在94%∼98%的範圍內。而時不時讓血氧濃度提高一下,能暫時提高你的警覺性和表現。由於氧氣與葡萄糖是腦功能的主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愈多愈好。

(本文摘自卡洛琳.威廉斯著,《愈「動」愈成功:《新科學人》雜誌實證,身體動起來是最有效的轉念法,既能調節情緒、降低發炎,更能提振自信,翻轉人生的新科學》,采實文化)

2022/07/2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補救健康還來得及!50+世代800人調查:最後悔沒運動、睡太少、不懂放鬆,怎麼改變?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