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洗澡、上廁所摔倒?5個問題,檢測你家浴室是否安全
生活品質,始於防跌。
文、圖/林芳如 主圖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衛浴適齡改造的觀念日益普及,但怎麼改才安全又合用是個難題,1970年代即步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或可為借鏡。專家從基礎面著手,帶你一一檢視居家浴室、廁所常見的安全隱患。
浴室、廁所和生活的關係十分緊密,但一般人裝修衛浴,通常只注重風格,鮮少針對身體機能變化做出相應設計。即使有心改造,也可能受限於資訊不足,導致裝了輔助設施也派不上用場,64歲的室內設計師林子鏗就有類似經驗。
十幾年前,林父中風,家中需要裝扶手,台灣能找到的法規,只有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我就照著裝,結果我爸還是常跌倒,還曾經嚴重到顱內出血。」
此時,1980年代曾在日本東京開設事務所的林子鏗,留意到日本全齡居住環境統籌規劃師檢定書籍,統合病症、醫療、身心等資訊,跨領域解說居住環境設計概念與細節。花費半年自學,每天苦讀七、八個鐘頭,林子鏗於2015年取得日本「全齡居住環境統籌規劃師」2級資格檢定,自此對於如何裝修熟齡族的家有了全新視野。
衛浴如何改造,才能滿足熟齡需求?林子鏗分享幾大重點:
一、馬桶旁裝扶手了嗎?
馬桶、浴缸、洗手台、門旁邊,裝扶手能預防身體不平衡或沒有力氣時跌倒。需留意的是,一般人口中的扶手,事實上可概分為兩種,橫式稱扶手,輔助水平移動保持平衡用;直式稱握把,係供手掌抓握施力輔助上下起身用。
馬桶旁邊裝握把,雙腳無力時,可抓住握把避免身體瞬間往下坐亦或前傾時跌倒。
二、推門改成橫拉門了嗎?
台灣多數家庭的衛浴門扇通常設計成內推形式,伸出手推開門,意味著身體會稍微往前傾,若肌力不足,將增加跌倒風險。因此,林子鏗建議,「最好的選擇是橫向拉門」。
浴室門應改成橫拉門,避免開門時身體往前傾,關門時身體往後傾,重心不穩跌倒。
三、門檻去除了嗎?
許多房子會設計門檻,目的是防止水濺出浴室,弄濕地板,但門檻卻容易成為跌倒的潛在危險因子,建議「去除門檻,改做截水溝。」且截水溝的材料,須注意重量的承載,以防日後哪一天坐輪椅,可能壓垮截水溝。
林子鏗替案主設計的浴室採用乾濕分離制,去除門檻後,施作同地板材質的截水溝。
但想把門檻改成截水溝,排水需要重新設計,且必須在門口挖一個凹槽,把截水溝的板子埋進地面,使它與地面等高,相對費事。因此,另外一種解決方案,是把浴室改成乾濕分離,並妥善計算乾區與濕區的距離,濕區可以用一扇透明玻璃門阻擋水氣,如果水不會噴灑到乾區,且地板排水斜度夠,濕區門口可不必做擋水設計。
四、洗手台高度有75公分嗎?
一般輪椅的椅子高度大約43公分,扶手大約22公分,兩者相加就是65公分,人坐上去,胸口大約落在75公分,因此林子鏗建議洗手台高度可選擇75公分(而且輪椅盡量選擇扶手可以掀起來的款式,推向洗手台時才不會被卡住)。
不過,台灣一般的洗手台水槽普遍較深,若輪椅推進去,腳可能會撞到洗手台,所以建議挑選斜面設計,避免卡住腳。
家中有人坐輪椅,有人沒坐輪椅,怎麼辦?目前,市面上有一種電動升降式的洗手台,可依據使用者習慣自由調整高度,但林子鏗指出,多數台灣住家洗手台通常在馬桶旁邊,而馬桶通常與濕區相鄰,裝電動升降洗手台,容易受到水氣影響,提高耗損機率。
比起電動設備,他更推薦另外兩種解方,一是洗手台固定一個尺寸,家人之間彼此磨合;二是做兩個洗手台,一高一低,滿足不同需求,但前提是浴室必須足夠寬敞。
五、地板防滑係數夠嗎?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陳海曙建議,浴室地板若使用磁磚,止滑係數必須在0.5以上,且優先選擇小塊磁磚。「磁磚中間有水泥溝縫,你腳踩下去,比較會卡住。」
除了留意止滑係數,盡可能保持地板乾燥亦可防止跌倒,而想達到此一目的,重點之一即是浴室地板必須是易排水地坪,否則完全靠水自動蒸發很難快速變乾。「100公分的斜度要有1公分的落差,你要跟師父講,你不講他通常不會做。」
陳海曙也提醒,請師傅來施工,最好別殺價,他才會做得好:「工人是藝術家,你想想看他要把沒有變成有,腦袋裡要有創意,你把他殺(指殺價)了,他就用爛的東西。」
2022/03/0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