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特派員的話
走路是獨處時最簡易的休閒,但該怎麼把走路變成豐富生活的享受?本期介紹走路的技術與藝術,既可在熟悉的地方走出新鮮感,還能預防失智!
50+生活百科特派員 

-
01
走路是新的獨處!龍應台:打開所有的「覺」,每一年做一件超過的事
編按: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壓縮了內心的自由。為了回應不同的訊息,壓縮了自己的獨處。你也如此嗎?龍應台新書《走路:獨處的實踐》的《50+》專訪,她說自己這回尺度「超過」,也建議讀者一起:「每年做一件超過的事。」從心所欲,不踰矩。
-
02
台北5條散步路線|不出國就出走,走路如何成為有意思的旅行?
編按:即使只是待在熟悉的城市,走路也能成為一場發現新鮮事的小旅行。53歲的游擊手,走遍台北巷弄,累積200多條路線,用雙腳深度閱讀自己居住的城市,日子處處有驚喜。不出國、不出城,如何挖掘走路的樂趣?
-
03
90歲不駝背!60歲才創業的李文錦分享:怎麼走路對身體最好?
編按:90歲的李文錦,不僅身體硬朗,頭腦也十分清楚。他的保養之道,除了看報,還有走路。怎麼走路對身體好?
-
04
步伐小失智風險高3倍!專家:過馬路留心一重點,加大步幅護腦又年輕
編按:步伐大小對於認知功能的變化,會產生什麼影響?日本醫學博士谷口優研究發現,步伐小的人,認知功能容易衰退,失智風險高達3倍以上。那麼,如何得知自己步伐是大還是小?不同年齡是否有不同的步幅標準呢?
訂閱 50+生活百科,解答你老後所有會遇到的問題!
- 上鎖文章將於出刊後兩週開放閱讀。
- 生活百科為每月1日、15日發刊,不想錯過請立即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