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運動一定要,但如何讓它更有效?如果想針對「抗老」,則不一定每種運動都合適。本期50+生活百科,從醫師、科學家與教練的多元知識角度,幫助你挑選一些必做的,預存最關鍵的肌肉與關節的基本健康。讓你既然要運動,就運動得更有效!
50+總編輯 

-
01
每天走1萬步,頭腦會變好!防止「細胞」變老,2種運動最有效
編按:隨著年齡增長,大腦、體能及外表,也可能逐漸衰敗。怎麼做,能由內而外抗老化?專家說,運動是一大關鍵。運動除了能預防水桶腰上身,讓你的體態、精神更好,還可以改造認知功能!神經科學專家張智宏說,大腦掌管決策、控制手腳和說話功能的區塊「額葉」,年紀大了之後,可能會退化。但是,研究證實,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大腦的活化程度比較接近年輕人!
-
02
儲存老後「好腳力」!只靠運動不夠,這樣練對「白肌」才能抵抗肌肉流失
編按:已經有固定運動了,老後就一定健康?並非如此!40歲後,肌肉每10年少8%。醫師表示,肌肉需要足夠的強度刺激才會成長。若非刻意的增強重量訓練,肌肉就會隨著年齡流失得愈來愈快,等到變成肌少症後,後果不僅是跌倒、還可能走路累而行動減少,導致認知力惡化。既然練肌力很重要,該怎麼做?你可以從練「白肌」開始!
-
03
運動前2小時就要多喝水!吃與喝該在何時,才能讓運動發揮最大效能?
編按:喝水飲食,生活必須。但是搭配運動時,該怎麼喝、怎麼吃才能讓身體達到最健康的運作機能?原來,「何時」很重要!
-
04
一定要顧好的3個關節!膝蓋、腳踝、肩膀肌肉鍛鍊:避免50肩和膝蓋痛
編按:爬樓梯膝蓋痛,早上起床脖子僵硬,長年腰痛卻治不好?可能是「偷懶肌肉」惹的禍!日本物理治療師、《關節修復自癒運動》作者笹川大瑛指出,人體肌肉也分勤勞和偷懶2種特質。當偷懶肌肉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勤勞肌肉便可能因為過度使用,變得僵硬。如何對付偷懶肌肉?每天花10秒,以正確姿勢伸展這些肌肉,就能輕鬆改善!
訂閱 50+生活百科,解答你老後所有會遇到的問題!
- 上鎖文章將於出刊後兩週開放閱讀。
- 生活百科為每月1日、15日發刊,不想錯過請立即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