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的人生哲學:只看腳下,不要自己把煩惱拉進
竭盡全力,誠摯的活在當下吧。
文/枡野俊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人總是難免對過去感到懊悔,對未來懷著不安。累積了人生經驗後,能做為懊悔材料的過去事件自然也會增加,對於看不見的未來可能懷著更深的不安。
有句禪語非常適合送給這種人————
.深知今日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竭盡全力、深刻了解眼前的事物。重要的是把全副心力放在「當下」。
另一句禪語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腳下照顧/看腳下
這兩者說的都是要注意腳下。腳下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指的就是「現今當下」。
不管對過去有多麼懊悔,也不可能重新再來;而誰也無法預知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一心拘泥於「辦不到的事」或「不知道的事」而徒然苦惱,又有什麼意義呢?
.重複生死
這也是禪語,說的是我們身處於時間當中的狀態。我們活在過去、現在、未來這種時間的連續性當中,但真正活著的時間只有現在。這個「現在」很快會變成「過去」,而「未來」也會被「現在」取代。
這聽起來或許有點像複雜的禪問答。時間的流變只在一轉眼,現在活著的當下,到了下一個瞬間就成為過去。當時的自己已經死在過去,轉而活在已成現在的未來當中。活著,就是不斷重複這種「生」與「死」的循環。
想著已經死亡的過去,或者擔憂還沒有誕生的未來也沒有用。人能掌握的只有現在。這種想法就是禪意人生的根本。
「放下過去,也放下未來。」不妨豁出去這麼想吧。
其實基督教文化裡也有一樣的觀念。知名老電影《亂世佳人》的最後一幕中,女主角郝思嘉說了這句台詞:「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明天和今天吹著不同的風,沒有人知道明天會吹起什麼樣的風,所以糾結煩惱也沒有用。不要被多餘的事所苦,不要自己把煩惱拉近。看來,這種人生觀是不分東西的。
四十歲以後最該注意的是健康問題。我們當然需要自己悉心注意管理身體狀況,不過也只能做好「現在(當下)」能做的事。
「我將來會不會得癌症?」
似乎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煩惱,不過從禪的觀點來看,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擔心、多餘的憂慮。要是得了癌症,就等確實得了之後再思考該怎麼辦。
在我修行的曹洞宗大本山總持寺擔任貫首的板橋興宗禪師得了癌症。
我去探病的時候,禪師對我這麼說:「心煩也沒有用啊。算了,就好好相處吧。」
假如真的得了癌症,或許可以走到跟疾病和平相處的境地。還沒得病就開始胡思亂想,結果就是徒生滿腦子的害怕、不安。
認真面對自己眼前的事物,竭盡全力,誠摯的活在當下吧。
(本文摘錄自枡野俊明著,《老後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天下文化出版。)
2017/09/0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