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遇到語中帶刺的人,成熟大人這樣回應:把他們當作可憐人
下一篇

北野武:當個體貼的大人,不要老愛提「當年勇」

遇到語中帶刺的人,成熟大人這樣回應:把他們當作可憐人

以從容的態度,回應那些讓你氣到內傷的人。

文/片田珠美 譯/郭凡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自身價值得不到肯定,就會帶刺攻擊別人

在職場、朋友圈、和親戚往來──無論是在何種環境之下,總會有人擺出高高在上的樣子。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態度呢?

首先,以表面來看,我非常肯定他們擁有「自己很特別」、「我絕對不會錯」的特權意識。潛藏在這種意識底層的心理,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將自己正當化。

「再怎麼說,念大學還是要讀理工,不然念大學就沒意義。」

「孩子的童年,如果沒有媽媽隨時在身邊就太可憐了。」像這樣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強壓在他人身上的人,彷彿在主張「我絕對是正確的」、「我的生活方式絕對不會錯」。

客觀的來看,生活方式或價值觀本來就因人而異,絕不會有對錯的差別。

但是,世界上非常多人都缺乏這種客觀性,反而覺得「大家得要肯定我的生活方式或價值觀不可」。

他們究竟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的肯定自己的價值觀,並強迫周遭的人接受呢?

事實上,其背後的心理就是對自己的人生或日常生活,感到不滿足。我們或許可以說成欲求不滿。

請思考一下,如果一個人的人生很充實,對每天的生活打從心底感到滿足,他還會故意跑去找人爭論「我這種生活方式才是最棒的」、「他那個樣子簡直不行嘛!」嗎?

人生越是充實的人,越不會說出這種話。

 會說出那些話的人,就是在心裡某處覺得:「如果我不這麼做的話,我的人生就會被否定……」、「自己的價值觀會不會被否定呢?」這就是不安、焦慮和恐懼的證據。

為了要消除這種恐懼,他們藉由否定別人的生存方式、企圖提升自己的相對價值。因為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就無法擔保自己的價值。

把對方視為可憐之人

若遇到無法隱藏不安、情感外洩的人,你就要想他們都是一些可憐之人。

他們就算對自己的生活或處境感到不滿、不愉快,卻無法自行消化處理負面情緒,只能發洩在周遭人身上。以這種意義來看,他們因為無法被滿足、無法獲得報答,而充滿不滿情緒,可說是很不幸的人。

一旦遇到這種人,你可以採取「上對下」的態度,在心裡想:「這個人也是很辛苦啦。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大概過著很艱困的人生吧。」

換句話說,在與他接觸時,以從容態度同情對方。甚至,你可以稍微敷衍回應:「喔,是嗎?」、「哎呀!原來如此!」並且面帶笑容把話題帶過去,這也是一種明智的應對方式。

如果不是長輩或主管,也可以拚命的稱讚他、開他玩笑。因為對方很有可能下意識期待你做出受傷或很衝擊的反應,所以你要違反他期望,淡然應對,並且在心裡默默的說:「辛苦啦,要怎樣隨便你吧。」

從正面憐憫他,你可以這樣回應說話毫不掩飾情緒的人,例如:

「竟然說出這麼失禮的話,你實在很可憐,是在家裡受氣嗎?」

酸酸的稱讚說話高高在上的人:

「哎呀,我看你年薪已經輕鬆超過一百萬了吧?」

「哇!貴子弟想必是我們小時候覺得很假掰的那種好好學生吧!」

裝傻的附和:

「嗯嗯、是喔、哇!」

(本文摘錄自片田珠美著,《成熟大人回嘴的藝術2:做人要厚道,回嗆要夠辣》,大是文化出版。)

2017/09/0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北野武:當個體貼的大人,不要老愛提「當年勇」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