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50後從零開始學理財,來得及嗎?金鐘廣播主持人、旅遊作家溫士凱以自身案例證明,只要善用過去累積的知識,秉持穩健、自律的投資態度,絕對做得到。幾年下來,他成功在曼谷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子,內心感動不言而喻!
當《50+》採訪團隊詢問金鐘廣播主持人、旅遊作家溫士凱的投資標的時,他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拿出背包裡的手機。
「我平常幾乎不管的,要先看一下App。」他笑道。
疫情後這幾年來,溫士凱每月持續以台幣萬餘元投入台股ETF。而累積下來的成果,是他在中年以後,終於在曼谷買下人生第一間房產。不但是家族旅遊時最舒適的落腳處,也是資產配置的一環。
「如果每天聽『股市達人』的建議,你會提心吊膽,」他說:「我就是一直累積、一直累積。」
曾經只靠工作收入、完全不懂理財的他,現在,談起投資理念,已經自信滿滿。很難想像,這些觀念都是他在50歲以後才從零開始建立的。
疫情間收入銳減 從頭學理財
溫士凱坦言,自己大約10年前曾嘗試投資,但因為沒做太多功課,結果基金竟被套牢多年,讓他因此有些卻步。
真正讓他下定決心重新學理財的契機,是疫情期間收入銳減的那段日子。
作為自由工作者,平時收入並不穩定。再加上疫情漸趨嚴重,那時,溫士凱有許多工作停擺,讓他感受到深深的金錢焦慮。因此,他主動約好友、理財作家楊倩琳碰面請益,沒想到當場深受啟發。
「她說,你是旅遊專家,對航空、旅遊業一定很熟,可以幫我分析一下嗎?」溫士凱笑說,當他解釋了幾家龍頭業者的狀況後,行動力極強的楊倩琳竟然立刻當著他的面下單。「沒過多久,那支股票就一路攀升了!」
在好友的鼓勵之下,溫士凱開始嘗試定期定額投資,以穩健、紀律為前提,一步一步為自己累積資產。而隨著疫情趨緩,他的工作重回軌道。早已習慣簡單生活的他,平時花費不多,也就自然而然地將收入放到投資中。
他的投資規劃中,70%為0050、0056、00881等ETF投資,其餘則是放在相對穩定的金融股。此外,因為歷經過父親10年癌症照顧的經驗,單身的他,深知醫療、長照費用的重要性,因此也幫自己規劃了保險。「我不能造成其他家人的困擾。」
定期定額投資的好處,就是在自動扣款的同時,還能收到意外的驚喜。
「我一個月大概只看2次。打開發現都是紅色(指上漲)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好!」他笑說,尤其是收到股利通知書時,更是為自己增加動力。
不到3年,溫士凱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滾出台幣300多萬元了!有了這筆累積報酬,他開始思考:如何讓資產更有彈性、也能兼顧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