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連精神科醫師也坦承,婚姻是每天都幾度往返於天堂與地獄之間的過程!韓國精神科醫師金惠男女士從自己的40年婚姻體會到,婚後女性的多重角色母親、妻子、媳婦、女兒與工作,雖然困難,但也有意想不到的成長。她分享了在診間與對自己婚姻的觀察,提醒兒女,不強求對方成為好伴侶,而是記住「4的法則」,先自己努力成為好的伴侶。
不久前,我們全家團聚,一起慶祝我和先生結婚40週年。我對40年這個數字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但回想起這40年,我從一個男人的妻子、兒媳的角色開始,經歷了成為2個孩子的母親,然後被賦予岳母、婆婆和祖母這些新角色,這段時間讓我感觸良深。
婚後一人分飾5角 其實有意想不到的成長
坦白說,雖然曾想像過孩子們穿著婚紗和禮服的那一天,但卻很難描繪出實際的情景。我擔心孩子們成為某人的另一半,離開我懷抱的那一天真的會到來,也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好好地送走他們。但那一切都只是我的杞人憂天而已。
孩子們勇敢地找到了自己的伴侶,順利地離開了我。女兒已經成為2個孩子的母親,兒子也即將為人父。我現在不再擔心孩子們了,只是覺得應該繼續過好自己的生活。
最近年輕人認為,結婚就必須要做出很多犧牲,最終可能會失去自我,因此他們害怕結婚。但我認為恰恰相反。我反而透過婚姻更加堅定地建立了自我。
作為母親、醫生、妻子、媳婦、女兒等一人分飾5角的當時,雖然不僅生活艱難,甚至感到委屈,但另一方面,在遇到瓶頸的同時,我也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方法,成為一個更具包容力的人。
與別人一起生活並不會讓我無法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失去自我。相反地,與他人共同生活時,我們的自我可能會朝著意想不到的方向擴展,同時也會讓我們成長。
就這層意義上來看,我認為婚姻是兩個人相遇並共同創造更豐富人生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無數的衝突與不和諧,但只要能妥善管理,婚姻生活將會帶來無可比擬的充實感。
診間最常見婚姻困擾:另一半無法改變
直到目前為止,因夫妻衝突問題前來找我的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我先生(老婆)結婚後到現在一點都沒變。」
人本來就不容易改變。如果不能接受對方和自己不同,執意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對方,那麼幸福將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連自己的性格都難以改變的人,又怎麼能改變他人的性格呢?只有努力接受對方的原貌,夫妻關係才能變得和諧。
再者,這世上沒有毫無問題、完美無缺的人。只是有些人本身的問題我們能夠承受罷了。
結婚後,與其努力改變對方的問題,不如考慮如何接納這些問題。正如美國政治家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所說:「婚前要睜大雙眼,婚後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一直盯著對方的缺點,婚姻生活就會瞬間變成地獄。
40年婚姻體認 要講出心聲、別以為只有自己在犧牲
回顧過去40年的婚姻生活,對我來說,婚姻是每天都幾度往返於天堂與地獄之間的過程。夫妻倆有時會用犀利的言語和行為傷害對方,但轉眼間又能如無事般地開懷大笑。經歷這些時光後,我最感到後悔的是,因無謂的責任感而折磨了自己。
有不少人會因擔心傷害夫妻關係,或者不想讓辛苦的人操心,而選擇隱忍並忽略問題。當然,有時忍耐著過日子確實會帶來一些好處。但是如果過度忍耐,反而會造成對配偶情感上的疏離。我也曾經是其中之一。
因為公婆的關係,我感到很辛苦,再加上幾乎獨自照顧2個孩子,壓力也很大。我認為丈夫理所當然應該知道這一切,並且以為他是裝作不知道,對他充滿了怨恨。
然而我後來才發現,丈夫真的不知道我是如此辛苦。他還抱怨說,沒說出來他怎麼會知道?那一刻,我感到非常失落。為什麼我沒能對丈夫說出自己有多麼辛苦的事呢?或許我陷入了一種錯覺,認為丈夫應該主動察覺到我的心情,並且幫助我。實際上,我又是否真能知道丈夫在為哪些事情感到辛苦呢?
所以對話非常重要。不要只談論家中的大小事和孩子的事,還要能夠分享彼此的心聲。累了就說累了,有什麼需求就堂堂正正地提出來,遇到問題就一起努力解決。這樣才不會因為誤解而傷害彼此的心情。
如果雙方不對話,誤解就會不知不覺地累積起來。一旦產生誤會,就會開始埋怨對方,並陷入只有「我」在努力、只有「我」在犧牲的錯覺。(相關閱讀:一輩子壓抑與忍耐,小心「火病」上身!醫師:學會適當表達,把自己放回第一位)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互相的,不可能只有一方百分之百地犧牲,對方當然也會在某些方面讓步。如果在聽取對方的立場之前,便認為只有自己在犧牲並開始抱怨,就會感到憤怒,最終就會演變成夫妻間的爭吵。當覺得只有自己在犧牲時,最好先平息激動的情緒,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先聽聽對方的意見。
婚姻生活出現困難是理所當然的。若說戀愛是從遠處看山,那麼婚姻就是親自攀登那座山,能夠一一親身體驗自遠方無法看清的對方的優缺點,這就叫婚姻生活。再加上現實問題的疊加,就更讓人頭疼了。儘管如此,透過偶爾的忍耐和爭吵,明智地登上這座山的話,能夠享受的舒適感是非常特別的。
因此,首先必須拋棄那種認為遇到好人結婚就一定會幸福,而且不會有任何困難的幻想。就像登山時希望不會疲累,只是一種痴心妄想。
善用4的法則 絕不說出傷害對方的話
至今為止的婚姻生活中,我也經歷過無數次的危機。特別是因罹患帕金森氏症而身體不適,經歷了數次手術、關閉了醫院等,度過一段艱難的時期。然而,因為有一位在每次手術結束後都會問我:「妳還好嗎?」、「今天感覺怎麼樣?」的丈夫一直守護在我身邊,讓我感到非常踏實。
隨著年齡增長,行動會更加不便,身邊的人也會陸續離開。我們能陪伴彼此到什麼時候呢?正因為未來難以預料,這份感激之情更加深厚。
我希望結了婚的兒子和女兒,與其強求對方成為好伴侶,不如先自己努力成為好的伴侶。若要成為一個好伴侶,最重要的是記住「4的法則」。
根據科學專欄作家約翰・堤爾尼(John Tierney)的說法,想要克服一個不好的經驗需要4個好的經驗,因為人們通常容易忘記好事,卻會長久記住壞事。若想保持良好的關係,比起多做對方喜歡的行動或說對方喜歡的話,更重要的是不要說出傷害對方的話。所以,生活中請努力避免做讓配偶不喜歡的事情。這是我唯一的囑咐。
(本文摘自金惠男著,《不要再怪自己想太多:精神科醫師寫給總是不安的你》,大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