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58歲、沒有資訊背景的丘美珍,最近用AI寫出了人生第一支程式。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曾任12年家庭主婦的她,在孩子長大後重回職場,正值AI熱潮在台灣興起。面對資訊爆炸與學習需求,她提出「以終為始」的學習策略,透過3階段提問法、快讀與慢讀、寫日記及關鍵字思考法,將AI變成學習工具而非主宰。AI時代,如何與時代並肩,不被淘汰?
前陣子,58歲、沒有資訊背景的丘美珍,用AI寫了生平第一支程式「行事曆誇獎小幫手」,每天早上6點~8點,只要完成行事曆上的任務,程式就會讚美她。
受訪時,丘美珍打開電腦,展示她用AI寫的第一支程式。(圖片來源:孫百毅攝)
丘美珍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曾任媒體業總編輯,42歲辭職後,當了12年家庭主婦。等3個孩子長大,她才重回職場。
彼時,AI熱潮在台灣興起,留意到這股趨勢,丘美珍開始積極透過AI學習,提問找ChatGPT或Gemini,生成圖片用Midjourney,學英文就用運動部長李洋上任前曾代言的Speak。使用AI過程中,遭遇困難時,她會和朋友討論,或是報名坊間課程,因此愈用愈順手。
學會使用AI學習,讓丘美珍充滿成就感,經常開懷大笑。(圖片來源:孫百毅攝)
向AI提問的3階段技巧
「有了AI之後,我們可以自己決定學習的起點與終點。」丘美珍解釋,學習的起點可能是好奇心,此時靠著與AI來回問答,像是打關鍵字、提問,即可快速得到答案,這屬於淺層學習,乍看之下不難,但其實,如果想知道得更多一點點,提問也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