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長者搭公車常心驚膽跳?急煞車、還沒站穩就起步導致摔傷時有所聞,民眾不禁要問:為什麼公車這麼急?《50+》採訪學者、業者和在第一線服務的資深公車司機,探討問題背後的真相。讀完之後你會發現,除了司機需提高服務意識,乘客、制度和其他用路人,也需要共同遵守交通規則,才能讓公車開得更平穩。
在台灣,公車是部分民眾日常出行經常仰賴的大眾運輸工具,尤以大台北地區公車班次最為密集,但恐怕有不少民眾期待公車能夠提升服務品質。
台北市議員詹為元曾援引市府資料指出,台北市5年來每年都有約200件公車乘客摔傷通報紀錄,2024年達240件,今年(2025)1~5月已95件。近3年針對司機急煞、急停的投訴也高達1,313件,平均每天1~2件。
上述缺失,均可能造成嚴重意外。
從小在台北市長大的王小姐是公車族,她說:「常看到老人家一上車,還來不及坐下,司機就急著開車,長輩因此跌倒。」
本名張祐嘉的補教老師楊陽,去(2024)年10月23日,亦曾於臉書粉專「楊陽英文」貼文,指出74歲的母親搭公車時,因司機猛踩油門闖紅燈後,又突然急煞,致使媽媽「蜘蛛網膜下出血,陷入昏迷」。
另據《公視新聞網》報導,今年3月17日,一名周姓女子「左腳才踏上踏板,公車司機就把門關上」,她因此被拖行20公尺,全身多處擦傷。如果公車司機願意多等一會、多花點時間確認,將能減少意外。但當事故一再發生,民眾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公車常常開得很急?未來如何改進?
原因一:載客獎金制度導致趕時間 已有業者取消制度
第一個原因,出在獎金制度。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委員王中允指出,政府對於公車車速均有明確限制,以雙北市為例,市區最高速限分別為台北市40公里、新北市50公里,但公車司機可能因擔心拖班而加速。
曾任公車司機、現任計程車司機的吳大哥回憶幾年前的公車生涯:「公車愈開愈快,是為了搶客,領載客獎金。」
所謂載客獎金,乃指載客需超過一定的人次,才有獎金可領。他分析,2部路線相似的公車同時行駛在路上,一旦後車超越前車,就可以多載一些客人,也就能多領一些載客獎金。
對此,台北市公車聯管委員會執行長、首都客運集團總經理李建文回應,這個制度已經逐漸改變,集團旗下首都客運和台北客運早已取消載客獎金,大都會客運亦將於明(2026)年元月1日取消載客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