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1036期
日頭赤炎炎,全台氣溫持續飆高,午後陣雨頻繁,在濕熱的環境下人體散熱效率下降,中暑風險也隨之升高,但您知道嗎?部分藥品也可能會增加中暑風險!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您,以下五大類藥品要特別注意!
全台氣溫持續飆高,中暑風險也隨之升高,部分藥品也可能會增加中暑風險!
(一) 降血壓藥:如利尿劑,會增加體內水分排除速度,易導致脫水;另如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s),則可能減慢心跳及血流速度,不利體熱散發。
(二) 抗憂鬱藥:如三環抗憂鬱劑(TCAs),會減少流汗反應,進一步影響體溫調節。
(三) 抗過敏藥:如抗組織胺類藥品,亦會抑制排汗功能,讓身體難以有效散熱。
(四) 抗精神病藥:可能會抑制汗腺分泌、降低口渴感,不僅影響身體降溫,還可能導致水分攝取不足。
(五) 甲狀腺素補充劑:會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體內產熱增加,導致體溫升高。
這五類藥品使用者,特別是長者、幼童、糖尿病患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屬中暑的高風險族群,更應提高警覺,並於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防範措施:
- 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 外出時可穿著淺色寬鬆衣物
- 注意遮陽及防曬
- 切勿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以免延誤治療時程
如果有任何用藥疑問,請諮詢醫師或藥師,確保用藥安全無虞。
此外,即使非高風險族群,也有可能在炎熱氣候中出現中暑症狀,如頭暈、噁心、心跳加速;肌肉痛、肌肉痙攣、體溫升高;多汗後轉為皮膚乾燥變紅等,請儘速至陰涼處休息降溫,並尋求醫藥專業人員協助,讓食藥署與您共同守護安全用藥與夏日健康,遠離中暑威脅!
(食品藥物管理署廣告)
(歡迎轉載,請尊重著作財產權,勿重製或改作;引用文章時請加註文章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