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林芳如、顏理謙
編按:40歲雖仍處於壯年,卻也是日後健康與否的分水嶺,與其等到身體不適才就醫,不如提早預防。本文根據《50+》過往採訪台大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楊中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嘉麟、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洪永祥的報導,整理出3件40歲後就該留意的事。
1. 40歲後就該檢測自己是否有五十肩
步入中年,有天突然發現穿外套變得困難、如廁時手伸不過去、連睡覺也因肩膀抽痛難眠?小心,這些都是五十肩上門的警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嘉麟指出,儘管名為「五十肩」,實際上40歲後就是高風險族群,尤其是長時間缺乏運動、姿勢不良者,發病機率大增。
如何自我檢測是否患有五十肩?許嘉麟教大家3個自我檢測的動作:
- 手往上舉,是否能碰到同側耳朵?
- 手摸對側肩膀,能否輕鬆觸及肩線?
- 手往後摸同側背部,拇指是否能碰到肩胛骨突起處?
若任兩項以上有困難,建議儘快就醫。同時,他也提醒,日常多做肩部伸展、擴胸、旋轉運動,有助於預防關節沾黏與退化。
2. 5字訣防腎臟病
每日默默工作的腎臟,是人體最容易被忽略、卻最難補救的器官之一。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洪永祥指出,台灣洗腎人口近10萬,背後還有超過200萬人正處於慢性腎衰竭不同階段,而40歲正是腎功能下降的分水嶺。
造成腎臟損傷的兩大主因,就是糖尿病與高血壓。隨著年齡增長、代謝率下降,中年人普遍腰圍變粗、小腹明顯,加上高糖、高油的飲食習慣,讓腎臟負擔愈來愈重。更令人憂心的是,腎臟早期病變幾乎無症狀,等到出現疲倦、水腫、泡泡尿等明顯徵兆時,往往已接近洗腎階段。
如何自我檢查?洪永祥教大家記住5字口訣「泡水高貧倦」:
- 泡:尿液起泡、持續不消
- 水:腳踝水腫,按壓有凹陷
- 高:血壓升高
- 貧:貧血、臉色蒼白
- 倦:長期感到疲倦
出現其中任何一項,就應立即檢查腎功能,透過抽血、驗尿或超音波檢查掌握第一線訊號。(相關閱讀:腎臟健康決勝40歲!醫師洪永祥:5大保養秘訣,減輕腎臟負擔、老後絕不洗腎)
3. 必做眼底檢查
眼睛是靈魂之窗,但在台大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楊中美眼中,眼睛更像是身體健康的預警雷達。他指出,眼睛雖小,卻能反映全身血管的健康狀況,特別是視網膜,等同於腦部血管的一部分。糖尿病、高血壓等造成的血管硬化,往往最先出現在眼底。
可怕的是,眼底病變一旦發生,往往無法逆轉。例如,視網膜裂孔若未及時處理,恐導致視網膜剝離;青光眼初期無感,卻可能悄悄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損傷;甚至有患者是透過眼底檢查意外發現肺癌、失智症的早期徵兆。
楊中美提醒:「40歲後建議至少做一次完整眼底檢查,若有慢性病或異常,就需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他比喻,角膜和水晶體還能更換,但眼底就像底片,一旦損壞,無法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