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隨著國家政策和醫療技術進步,台灣人已越來越不顯「老」。不過,如何讓醫療和長照體系更完善結合,讓人們離安心舒適的老後生活再近一步?老年醫學權威、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分享觀點。
「整體來說,台灣人是變健康了!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有感覺。」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笑著說。
作為台灣第一批老年醫學專家,詹鼎正自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修,取得老人學與長期照護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大巴爾的摩醫學中心擔任內科住院醫師,並接受美國哈佛醫學院老人醫學次專科訓練。回台後,他加入剛起步的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服務多年,並於去(2024)年接任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
他解釋,北護分院正如同像是台大醫院的「老人醫院」,除了提供老人健檢、門診、醫療服務,還有居家護理、據點、失智共照中心、護理之家等服務。「我們和台大老年科像是一個team(團隊),病人在台大完成一個階段的醫療後,可以送來北護病房,做急性後期照護。」
長期照顧病患,他對於台灣年長者的體況變化深有所感。
「現在看到65歲的人,你幾乎不會覺得他已經65歲。差不多到了約75歲,才會覺得他看起來有一點年紀。所以,現在的百歲人瑞,看起來也不像已經百歲。」
他表示,在過去,能活到百歲的人並不多,而真正長壽的人,身體狀態一定比大家想像得更好。若比較現在和10年前的百歲人瑞,現在的百歲人瑞,又比過去來得更健康。「這件事情,不只醫師有感覺,從流行病學調查也可以感受到。」
外部系統與醫療進步並行 讓台灣長者更健康長壽
台灣的長者,為什麼變得更健康了?
詹鼎正表示,除了健康意識抬頭,從國家層面來看,健康篩檢、慢性病管理、長照政策的推動,以及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的進步都有幫助。
比方說,國健署推動的ICOPE(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目標透過篩檢,及早發現功能衰退徵兆。而健康台灣政策中的「888計畫」則希望從前端開始做好慢性病管理,降低未來失能機率。長照政策方面,現行的長照2.0是讓失能程度較輕者盡量留在社區,而即將上路的長照3.0,則是加強照顧重度失能者,減輕民眾負擔。(相關閱讀:與你有關的政策|台灣人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如何減少生病,快樂增加?「健康台灣」怎麼做?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專訪)
此外,疫苗注射、加強衛教等公共衛生的努力,以及年金等社會福利政策的建立,也與年長者的幸福老後有所關聯。「這些面向顧到了,大家的生活品質就會更好,也能活得更久。」
當然,醫療的進步也帶來影響。
以威脅國人健康最嚴重的癌症來說,近年來,由於治療水準提高,死亡率下降顯著,目前癌症5年存活率平均已達約7成。過去令人聞之色變的不治之症,已成為相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光是這樣,你的餘命就增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