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圖/許紋菁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徒步旅行不只是移動的方式,更是一種觀看世界與認識自己的方法。自2020年以來已舉辦過4次公益徒步環島的許紋菁,就熱衷於此。身為退休族的她,原本是個懶得走路的人,如今卻用雙腳走出屬於自己的台灣徒步路線。此次接受《50+》採訪,她特地向讀者推薦北中南3條適合輕鬆徒步的一日遊路線。
許紋菁形容自己過去是個「不愛走路的人」,卻因為看了一部電影,發現西班牙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風景優美,心生嚮往。
「原本以為自己做不到,後來開始跑步,發現自己其實有一點體力,就覺得好像有機會可以去。」
達成目標後,她原本計畫再走另一條朝聖之路,卻因遭逢新冠疫情,好長一段時間無法出國,她轉而將目光投向台灣,開始在島內尋找適合長距離步行的路線。
當時,她注意到山海圳綠道的宣傳,遂以此為基礎,規劃出9天8夜的行程,後來又規劃出俗稱「切西瓜」的徒步縱貫台灣活動,由南到北縱走台灣,今(2025)年已是第4次舉辦。
斜陽下,樹影與人影交織,別有意境。
這次她特地找來朋友協助駕駛補給車,減輕負重。活動也秉持著「揪旅遊、做公益」的理念,全數捐出結餘。
這梯次的參與者多為50歲以上、來自全台。彼此原不相識,卻因徒步凝聚情感,讓這趟旅程猶如一場青春夏令營。儘管長途跋涉讓身體疲累,大家卻仍神采奕奕,笑聲不斷,成為難忘的記憶。她雙眼發亮地說:「一群興趣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做喜歡的事,很舒服。」
因為徒步,大家從陌生到熟悉,彷彿回到青春年少參加夏令營的時光中。
徒步旅行讓她的體能增強,心境也起了變化。她說:「走路這件事情滿神秘、趣味,會讓你看見自己的改變。」
走路的另一項魅力,是看見被忽略的風景。許紋菁偏好台灣東海岸,她認為那裡空氣清新、風景宜人。有時,她也將美食與步行結合,探索城市巷弄與特色小店,走出自己專屬的美食旅行路線。
走路能帶人領略從未留意過的風景。
走路陪伴自己悲傷 是一種動態的靜坐
走路,也是陪伴自己悲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