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住院不憂慮,給單身者的手術住院備忘錄

預先準備,一個人住院時,心情會更平穩。
預先準備,一個人住院時,心情會更平穩。
2025.07.05
4,605
作者|50+編輯部
責任編輯|王美珍,林芳如

預先準備,一個人住院時,心情會更平穩。

作者|50+編輯部 2025.07.05

責任編輯|王美珍,林芳如4,605

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林芳如、王美珍

編按:一個人住院、單獨動手術,最怕手忙腳亂、沒人幫忙。其實,只要提早準備,就能讓自己更安心。本文根據《50+》過往採訪專家和獨居近40年的失智症權威劉秀枝的內容,分別整理出手術前、中、後該做的準備,幫助你平穩心情,早日康復。

手術前怎麼準備住院包?心情小物不可少

面對手術,最重要的就是知情同意。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副秘書長陳柔謙提醒,動刀前務必弄清楚:為何需要手術?開刀的風險與替代方案?使用的是哪種麻醉?通常這些內容都會寫在手術同意書裡,若非緊急手術,可請醫師先提供,帶回家詳讀,避免倉促簽署。

住院包也需準備齊全,包含保暖衣物、盥洗用具、緊急聯絡人資料與可安撫心情的物品,如喜歡的音樂、眼罩與耳塞等。若害怕孤單,也可事前邀請好友陪伴,或尋求宗教志工支持,為身心建立安全感。因為,良好的情緒和有效的藥物一樣重要。(相關閱讀:一人在家身體有緊急狀況怎麼辦?3個家中常見意外的救命術

手術中找誰決策?先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

獨自住院的人,更需要事先安排醫療決策的應對方案。國泰綜合醫院社會服務室組長林麗玲提醒,除術前需簽署同意書外,務必準備好兩類人的聯絡資料:一是緊急聯絡人,負責在特殊情況下見證醫療處置,雖無法律責任,但能即時協助醫師進行溝通;二是更為關鍵的醫療委任代理人。

醫療委任代理人需由患者親自指認,了解其醫療意願,當病人陷入無法表達的情況時,可代為與醫師討論並做出符合本人意願的治療決策。代理人應是病患深信可托者,非醫院社工、護理人員可取代。(相關閱讀:一個人住院、一個人動手術,需要帶什麼?高齡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獨身就醫準備清單懶人包

手術後找誰照顧?共聘照護或好友支援

一個人住院,最怕沒人照顧,特別是術後行動不便時。林麗玲提醒,住院前可主動詢問醫院是否加入「住院友善照護共聘模式」計畫,由醫院聘請照顧輔佐員協助病患日常生活,如翻身、洗澡、陪伴就醫等,採共聘制,每4位病人共用一位照服員,平均每天每人費用約800~1,200元不等,視地區與規模而定。此機制能減輕住院的無助感,也能讓病患安心休養。

若出院後仍需照護,如膝關節手術患者需協助洗澡,也可提前預約民間看護,或申請長照2.0服務。不符資格者則可向公益團體如彭婉如基金會、紅心字會或伊甸基金會自費購買服務。

若不習慣找陌生人,不妨考慮摯友相互支援。前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獨居近40年,術後未請看護,而是主動尋求3位好友組成的LINE群組,誰有空就支援,協助送餐、換藥等。她提醒,麻煩朋友時不勉強、不打擾,並事先鋪好防滑墊、備妥物資。(相關閱讀:獨居近40年,一個人老後很快樂!失智症權威劉秀枝:不必什麼都會,但要有長久的朋友

(本文由AI與編輯協作)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