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林芳如、王美珍
編按:更年期之後,許多伴侶開始面對身體變化帶來的性挑戰,無論是性慾減退、身體反應變慢,或長期相處後的情感疲乏,親密關係不如以往的情況並不罕見。本文提供3個實用技巧,協助伴侶重新建立親密連結。不過,性治療師童嵩珍提醒,親密關係的障礙往往不只在身體層面,心理的壓力、挫折與誤解,才是更難察覺卻影響深遠的問題來源。
3個方法 提升性愛滿意度
首先,心態上不要放棄性,因為它有益健康。台北宏恩醫院莊豐賓醫師提醒,不論年齡,只要身體允許、伴侶願意,就別放棄性愛。
性治療師童嵩珍指出,對男性來說,自慰是很好的自我保養方式,一週3次勃起15分鐘的練習與一週1次排精,有助於活絡陰莖血管。
於林口長庚醫院開創亞洲第一個「婦女身心特別門診」的醫師蕭美君則表示,女性多從事性行為,也能穩定荷爾蒙、改善膚質,是身心兼顧的滋潤劑。
再者,男性可以試著提升睪固酮。林慶旺在《太陽醫生》一書中指出,70歲以後維生素D合成效率大幅下降,而維生素D與睪固酮水平有直接關係。每天早上曬15~30分鐘的陽光,兩週內就能讓睪固酮濃度明顯上升,性慾與滿意度同步提升。(相關閱讀:每天曬太陽,比不曬的人年輕5歲!4理由說明為何你應至少日曬15分鐘)
最後,是練習沒有目的的撫觸,增加情感連結。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教授林燕卿建議,在非性愛時多接觸彼此的身體,例如牽手、擁抱、幫伴侶按摩。呂嘉惠性諮商師強調,皮膚是最大的性器官,緩慢輕柔的全身撫觸,不為刺激敏感帶,而是提升彼此的親密感。撫觸搭配擁抱與言語,是情感溝通的橋梁,不需高潮,也能升溫。(相關閱讀:2萬人的故事體會!性治療師童嵩珍:性可以愈練愈好,但不是關係的解藥)
別因為一次挫折 就對性愛失去信心
不過,性愛出了問題,不一定和年齡有關。童嵩珍指出,心理焦慮與害怕才是最常見主因。許多人在性愛中遇到一次挫折,就失去信心,不敢再嘗試,宛如關係中的衝突被擱置,問題無法自然消失。
她強調,性治療不只是靠藥物或手術,更是一種兩性關係的修復。若伴侶間平日相處不佳,性生活自然不會好。就算外遇時性功能正常,也可能只是關係中的親密斷裂在作祟。
她提醒,愛無能比性無能更嚴重。性並非天生會,更不是男性本能。她分享,曾遇過雙方都不知如何開始性愛的個案,彼此誤會對方有問題。其實性是需要學習與練習的,從挫折中成長、累積愉悅感,才能改善性體驗。她也反駁「性可以征服對方」的迷思,認為性不只是交合,還包括擁抱、愛撫與語言表達,是全面的親密互動。(相關閱讀:2萬人的故事體會!性治療師童嵩珍:性可以愈練愈好,但不是關係的解藥)
在她的經驗中,性往往是關係破裂的引爆點。一名對性產生恐懼的男性,甚至在性諮詢中因壓力過大而當場嘔吐。也有婦女因陰道痙攣30年未與丈夫發生性行為,等到孩子長大才願意求助,最終成功重建關係,讓這對夫妻首次經歷完整性愛。童嵩珍說,性問題常藏著更深的關係課題,唯有面對與引導,才能讓親密重新找回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