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王美珍 文字整理/蔣德誼 主圖提供/黃大米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作家黃大米曾經從事高壓媒體業工作,卻差點賠上健康。果斷離職之後,開啟了全然不同的人生。在爸爸過世之後,以前捨不得花錢的她開始出門旅行、更完成了遊學的夢想。她說:所有的嚮往,記得要在活著的時候去實現。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是一個「好人」:好子女、好伴侶、好同事、好主管......。
但作家黃大米認為,所有的好,往往都包含隱忍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我們對別人好,是為了要讓別人舒服,卻忘記了要怎麼樣讓自己也覺得舒服。」有時候我們在妥協或體貼之後,當回到內心的房間裡,可能會有一個更大的聲音說:我沒有很開心,他剛才怎麼可以這樣要求我?然後我還答應了?
「我現在常常會覺得,與其覺得別人虧待你,不如先想想你可以怎麼善待你自己。」黃大米說。
別為了當好人委屈自己 「寧靜革命」讓對方知難而退
如何從「好人」的框架中跳脫?黃大米以自己為例分享:過往她跑通告或是行程,雖然有一些節目不是很想上,但可能因為不希望造成合作方的困擾,也不想把自己的好惡表現得太明顯,所以還是勉強著自己去上,「但那個過程中就像大家在上班一樣,戴上面具,演出了一場戲,結束之後也不開心。」
現在她會更順從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如果我很明確的不認同或是不想去,那就不要在內心製造自我矛盾。我覺得所謂的對自己好,就是當我發現只要跟某些人相處的方式會讓我覺得不舒服,那我真的就會開始斷捨離這段人際關係。」
而對於許多人生上半場已經習慣配合別人的熟齡族來說,黃大米則建議,不妨可以用「寧靜革命」的方式來進行。
「如果忤逆別人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開闊,那為什麼不試試看?而且你會發現其實你沒有那麼偉大,如果爛攤子找你收拾你不接,對方自然會去找別人;事事都說好的人,特別容易被軟土深掘、甚至覺得理所當然,但對於會適度說不,或是聽一聽就飄走的人,對方反而可能會知難而退。」黃大米說。
但如果場景換到家庭當中,有些事情就是得有人去做的時候怎麼辦?黃大米認為,每個成員能貢獻的部分不同,在合理的範圍內提出對方具體能做得到的部分,那如果決定由自己承擔的部分,就當作是自己同意的責任。
中年轉職如何不焦慮?換個舞台也許更能發揮
黃大米也提醒,人到中年,要更懂得聽身體的話。「人生上半場,你可以用意志力控制身體,但到了下半場,身體可能會反撲。」過去黃大米曾經在電視台工作,但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有一瞬間身體左半部都麻痺,整個人動彈不得。
「我當下就打電話給主管說我不做了,因為我差點心肌梗塞。」然而,當時她離開自己喜歡的工作,對自己的人生前途也很茫然。
「有一天我陪朋友去算塔羅牌,老師竟然跟我說我工作運很好,未來會長紅10年。我當下當然不相信,但結果證明他是對的。」黃大米說。
她認為,有時候你可能覺得在現在的環境裡過得很不好,但也許換個舞台,反而可以更有所發揮。
在爸爸過世之後,黃大米更領悟到,千萬別讓自己有錢沒命花。「以前我在職場危機感很重,太多人朝不保夕,所以我覺得唯一能保護自己的就是口袋有錢,但自從爸爸走了以後,我真的了解到,會很想在有限的生命中抓住些什麼。爸爸爸其實真的是我的生命導師。」
因此,處理完爸爸的後事之後,她立刻到菲律賓遊學,完成自己的留學夢。(相關閱讀:別因捨不得花錢,把自己越活越小!參加歐洲藝術團、帶節省父親去五星飯店的女子體悟:「我值得擁有美好」)
一圓遊學夢想 身心都回春
「我為什麼會去遊學,是因為我從學生時代就很羨慕可以去遊學的人,我覺得當你很羨慕某件事情,就代表你很喜歡,或是對這件事有嚮往。」大學時,她的室友到英國留學,對於從鄉下北上求學的黃大米來說,是完全沒辦法想像的經歷。「你就覺得哇,好高級,好像去了一趟英文就會變超好。」
後來她在書上看到有人到菲律賓遊學,不僅費用相對便宜,而且因為是一對一教學,有更多機會可以訓練口說英語。
「但我最開心的,是覺得我真的自我實現、圓夢了,而且我靠自己栽培我自己。在我爸過世之後,我就是自己的再造父母。以前我希望爸爸媽媽怎麼疼愛我,我現在就怎麼對待自己。所有的嚮往,真的要在你活著的時候一一去實現,而且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困難。」黃大米說。
「人不是因為年紀變大而衰老,而是因為生活方式才衰老。」在遊學期間,黃大米彷彿重回學生時代,上課時和同學閒扯聊天、訂飲料,周末和同學一起出去玩,開心得很。而且她觀察到,班上同學其實50歲以上的大哥大姊還不少,就算英文只會ABC,他們還是鼓起勇氣來圓夢。
「重新栽培你自己其實沒有那麼難,而且你每一次自我實現的時候,你會看到自己又多長出了一點力量,那種喜悅感真的是很踏實而綿長的。」黃大米笑說。
相關閱讀:黃大米著,《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