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症狀」卻在悄悄失能!洪建德:中年後飲食4大原則,穩住血糖、遠離糖尿病、老後不臥床

飲食,是最有效的預防治療。
飲食,是最有效的預防治療。
2025.05.21
84,962
作者|蔣德誼

飲食,是最有效的預防治療。

作者|蔣德誼 2025.05.21

84,962

文章用聽的
00:00 08:46 1

採訪/王美珍 文字整理/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你每天早上的早餐是麵包夾蛋、常和朋友下午茶吃甜點?小心,這樣的生活方式可能讓你成為「無聲糖友」而不自知!台灣目前每10個成年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大多數人確診前完全沒有症狀。糖尿病目前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該如何及早警覺?又如何及早控管血糖,避免糖尿病影響生活品質?

糖尿病和三高,同樣都屬於中年後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患者受糖尿病所困擾,更因為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導致嚴重的健康隱憂和醫療成本。

洪建德醫師指出,糖尿病對老後生活最直接且嚴重的影響,除了可能造成臥床、失能以及壽命縮減的風險提高,更會因為因此影響生活品質,並且有多種併發症:包括肌少症、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中風,甚至可能導致老人失智症。 

因此,洪建德強調,早期發現、及時預防就非常重要。

糖尿病前期無明顯症狀  不可輕忽 

在醫學定義中,血糖值介於100到125mg/dL、糖化血紅素介於5.7%到6.4%之間者,被認定為「糖尿病前期」。由於血糖升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目前醫學界以空腹時血糖126mg/dL作為罹患糖尿病的標準,若高於這個數字,糖尿病的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病變和腎臟病)的風險就會顯著增加。 

然而,即使還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已經是正常人的3倍。且因為糖尿病早期無明顯症狀,更容易輕忽,很多人認為糖尿病一定是肥胖或是有遺傳、家族病史的人才會有,但這並非絕對。 

洪建德提醒,在嚴重到出現明顯症狀以前,除了透過驗血,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因此定期檢查就相當重要。

外食族要留意:避免高油、高糖、高粉飲食

為什麼血糖會升高、進而容易失控?洪建德直言,現代飲食中常見的「油、糖、粉」是導致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許多餐廳為了追求口感,烹調時使用大量油脂,或是食材烹調前經過油炸(過油)處理,都使得食物油脂含量過高。 

而糖分更是無所不在,除了甜點之外,許多看似平常的食物中也可能添加不少油與糖分。例如像是很多人早餐喜歡吃麵包,但這其實是非常不推薦的飲食選擇。

洪建德醫師指出,台灣市售的麵包的糖、油含量遠高於歐洲,「幾乎可以歸類為甜點,不算主食。」許多台灣麵包的糖油比例甚至高達35%~45%,遠超過愛爾蘭的2%以下或德國、奧地利的10%以下標準,雖然口感鬆軟美味,但長期食用對血糖控制非常不利。

另外,在台灣也相當流行的日式料理,也存在一種「從日本來的食物就比較健康」的迷思。洪建德提醒,像是大家很喜歡的炸豬排、拉麵這些食物,其實同樣屬於高油、高糖、高粉的飲食,過度攝取,同樣會對健康造成負擔。 

經常食用這類食物,即使是沒有糖尿病的人,血糖也可能快速飆升。長期的血糖暴增會導致身體分泌過多胰島素,反而可能引發低血糖的症狀,如心慌、冒汗、虛脫等等。

洪建德長期在臉書分享自己的三餐飲食,與糖友們共勉。(出自洪建德臉書專頁) 洪建德長期在臉書分享自己的三餐飲食,與糖友們共勉。(出自洪建德臉書專頁)

連續血糖監測儀CGM  更能即時掌握血糖變化 

為了更能掌握血糖的波動情況,洪建德也推薦可以在諮詢醫師後,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CGM)」。這種穿戴式裝置可以持續監測皮下組織液中的糖分,並將數據傳輸到手機,提供即時的血糖數據。 

根據這些數據,除了可以觀察身體在飲食前後的血糖變化,配合患者的飲食和作息記錄,可以讓醫師更精準的提出治療方針。 

「在我的門診病人中,很多人用CGM只經過兩次門診,就能有效控制血糖,甚至達到緩解糖尿病的效果。」洪建德說。 

怎麼吃才能有效降血糖?掌握4大原則,吃飯順序很重要 

而要從飲食著手緩解糖尿病,洪醫師提出「新鮮、自然、原味、多樣」的飲食4大原則。他強調,烹調時應盡量減少人工調味料的使用,選擇當季、未經過度加工的食材。 

例如,吃蝦就直接吃新鮮的蝦子,避免食用裹粉油炸或添加過多調味料的蝦球。吃魚則以清蒸或水煮等方式為主,減少紅燒或使用太多醬汁。(相關閱讀:每天蛋白質、蔬果該吃多少,才能控糖又維持肌肉?「剪刀石頭布」口訣輕鬆計算) 

洪建德也特別反對以麵包等精緻澱粉取代米飯的主張。他認為,米飯相較於麵包,更能提供穩定的血糖控制。少吃飯並不能有效降低血糖,反而可能因為攝取過多其他高糖、高油的食物而使情況更糟。有助於穩定血糖的吃飯順序應是先攝取蛋白質類的食物(如肉、魚、蛋、豆腐),間隔約15分鐘後再開始吃飯和其他食物。 

這是因為胺基酸能刺激腸胃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助於胰島素更順暢地分泌和作用,從而減緩血糖的上升速度。研究顯示,正確的進食順序可以降低約0.8%的糖化血紅素。習慣飯和肉一起吃的人,建議可以在正式用餐前先吃一小塊肉,等待15分鐘後再開始用餐。 

最後他也提醒,應該積極與醫生溝通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遵循醫囑進行必要的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不要輕信來路不明的健康食品,而是應該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 

「正視健康檢查報告中的警訊,不要看到紅字但覺得沒有症狀就掉以輕心。糖尿病、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長期下來對身體的損害是不可逆的。」洪建德說。 

相關閱讀:洪建德著,《【實證醫學 完整解析】糖尿病緩解心法:從減藥到停藥!肉菜冷飯定時定量飲食,讓你穩血糖、降三高、減體重!》,原水文化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