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50後想達成財務自由,來得及嗎?時常上媒體亮相的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認為,自己沒結婚、生小孩,不知不覺就被大家當成單身理財代表。如何規劃理財以確保老後生活無憂?本文整理《50+》過往採訪羅尤美的報導,整理出6大步驟讓錢夠用!
1. 估算退休金缺口,40歲開始長期投資
計劃退休生活的第一步是確定自己需要多少退休金。為了精確計算退休金缺口,羅尤美建議使用「好命退休計算機」等工具,這些工具會根據年齡、薪資等資料計算出勞保、勞退等社會保險可領取的金額,並幫助估算退休金缺口。如果缺口較大,便需要考慮如何補足這個差距。
其中一個關鍵方法是定期定額的長期投資。舉例來說,如果目標是在65歲時累積1,000萬元,若從40歲開始存,且預期年化報酬率為8%,每月只需存入11,000元便能達到目標。因此,提早開始規劃,並且選擇收益較高的投資方式,將是達成目標的關鍵。
2. 50歲才開始理財會太晚嗎?
其實,50歲才開始理財完全不算晚。很多人因為聽到理財的複雜性而感到卻步,認為自己錯過最佳時機,但事實上,50歲正是進行長期投資的黃金時期。羅尤美強調,長期投資是一項適合任何年齡段的理財策略,尤其是當你還有15到20年的時間來進行資產累積。最重要的是不要讓投資的複雜性阻礙理財的開始。
長期投資的主要特點在於複利效應。若從50歲開始存錢並進行投資,你仍然可以利用未來數十年的時間使資產增值。
3. 如何規劃投資組合?
設計投資組合時,應該選擇4到5個不同的資產類別來平衡風險與回報。羅尤美建議,這些類別包括成長型資產(如國內股票、國際股票、房地產等)、收入型資產(如公債、高收益債券)、防禦型資產(如現金、大宗商品)以及通膨對沖型資產(如抗通膨債券、基礎設施項目等)。
這樣的組合可以有效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例如,當股市表現不佳時,房地產或債券可能仍能保持穩定回報。這種多元化策略能夠減少投資組合的波動,實現長期穩健增長。(相關閱讀:老後有錢有尊嚴!夏韻芬:用7天完成財務規劃,「7030」資產配置法安穩退休)
4. 如何選擇適合的基金?
在選擇投資基金時,應避免集中於單一標的或市場。羅尤美強調,應選擇全球型或平衡型的基金,這些基金能夠將資金分散於不同區域、行業及資產類別,從而降低風險。
除此之外,選擇基金時應了解其風險與回報特性。例如,某些基金專注於成長型股票,具有較高的風險與回報潛力,而其他則專注於固定收益資產,提供穩定的現金流。了解基金的運作模式,有助於制定與個人風險偏好匹配的投資策略。
5. 如何應對退休前的資產配置?
隨著接近退休年齡,應該逐步調整資產配置,減少高風險的股票比例,增加穩定的債券或平衡型基金的比例。羅尤美建議,退休前的資產配置應偏向穩健型,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市場波動對退休生活的影響。
在過去的20年中,股票的年化報酬率為8.74%,但在某些經濟週期中,股市會出現大幅回調。當接近退休年齡時,應該考慮將部分資金轉移到債券等較為穩定的資產中,這不僅能夠減少風險,還能夠保證穩定的現金流。
6. 善用自動化理財工具
對於那些認為自己無法掌握投資技巧的人,機器人理財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選擇。機器人理財是一種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自動化理財工具。它會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預期回報率等因素,為其量身定制投資組合。
這種方式的優勢在於,它不需要投資者理解繁瑣的技術分析或市場指標。機器人理財會自動調整資產配置,甚至在市場波動較大時,根據算法自動選擇逢低加碼的買點。對於時間不充裕或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種便捷且省時的理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