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物價年年漲,三餐怎麼吃?省錢、省瓦斯又療癒的自煮方法

通膨壓力下,管理食材成了人人必學的一門藝術。
通膨壓力下,管理食材成了人人必學的一門藝術。
2025.04.25
34,059
作者|50+編輯部
責任編輯|王美珍

通膨壓力下,管理食材成了人人必學的一門藝術。

作者|50+編輯部 2025.04.25

責任編輯|王美珍34,059

文章用聽的
00:00 04:44 1

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通膨日益加劇的時代,怎麼從每日三餐省下一點錢、一點時間,還增添情趣?本文整理食材保存研究家楊賢英、作家林黛羚、土里土氣工作室創辦人郭明宜的建議,分享減少食材浪費、提高料理效率的技巧。即使預算有限,也不該虧待自己!

1. 殘菜別丟!蘿蔔皮、柚子皮變可口小菜

土里土氣工作室創辦人郭明宜長期推廣「全食物利用」概念,主張從廚房著手實踐永續生活。她指出,許多我們認為應該丟棄的食材部位,其實都是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的寶藏。

例如,白蘿蔔皮可切絲拌炒成日式金平風味,或是做成鹹甜小菜、水泡菜;柚子皮則做成微苦回甘的柚子茶或辣味抹醬。或者,亦可將邊角料冷凍起來,日後當作熬湯基底使用,讓每一寸食材發揮最大效益。

吃不完的地瓜葉與豆腐乳、橄欖油打成青醬,加點花生取代昂貴松子,不僅節省預算,也有驚喜口感。她強調,料理不需拘泥精確比例,才能減少材料浪費與料理的心理負擔。(相關閱讀:蘿蔔皮、柚子皮、高麗菜梗,可以怎麼利用?郭明宜:惜食料理示範,省錢又少廚餘

2. 簡單種菜添樂趣!水杯加蔥鬚就能種蔥

綠色生活推廣作家林黛羚鼓勵人們善用廚房殘菜,在自家陽台或窗邊也能種出健康好菜。即使沒有土地,也可以透過水杯種菜法或小盆栽,實現微型農場。

例如,做菜剩下的蔥白、紅蘿蔔蒂頭、小白菜根部,只要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天天換水,就能再生長新芽。不需複雜技術,也無需購買額外資源,就能吃到自己種的蔬菜。她舉例說,自己原本不愛紅蘿蔔的土味,但自種的小紅蘿蔔風味甘甜自然,簡單調味就非常美味。這些蔬菜除了可食用,紅蘿蔔羽狀的葉子或再生蔥段,也可成為廚房裡療癒的自然風景。

林黛羚提醒,部分植物如九層塔、迷迭香不適合長期泡水,建議改種於土壤中,放在通風陽光處更好生長。此外,她提供小撇步,像是殘菜回家後先放陽台曝氣,有助於農藥揮發,再以水杯養植時勤換水,自然去除殘留。透過這種生活方式,不僅減少食材浪費、降低採購頻率,將可替生活增添樂趣與成就感,是省錢又健康的實用方法。

3. 省瓦斯和時間!趁假日製作加熱即食包

在《我把冰箱變財庫!》一書中,食材保存研究家楊賢英建議,不妨趁著假日,製作料理包冷凍保存,當生活忙碌時,打開冰箱就能快速變化一餐,省下叫外送的費用。

適合製作加熱即食包的料理有滷味、滷肉、客家小炒等需大量備料的料理,這類菜色做起來比較麻煩,但只要一次備好,之後加熱即可享用,不僅省時省力,還能節省瓦斯費與重複下廚的精力。她也提醒,這種做法不僅限於正餐,也能延伸成各種應用,例如當早餐搭配饅頭、麵包,或是當午晚餐配飯、拌麵。

楊賢英強調,善用「先煮後存」,管理冰箱就像經營個人財庫一樣,把料理主導權拿回來,不被時間與體力所綁架。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