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王美珍、顏理謙 文/顏理謙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時報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身體,乘載了我們的思想與行動。但我們卻常在生病後,才意識到它的重要。如何好好照顧身體?太極名家潘靖出身武術世家,是名師熊衛入室弟子,導演朱延平、主播沈春華、演員鍾欣凌等名人都是他的學生。潘靖認為,人對身體應存敬畏之心。透過太極,可以讓自己找回能量,練出誰也奪不走的氣質。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每天忙於公務、家事,一回神,才發現頭痛、肩頸痠痛都找上身,渾身緊繃不對勁。
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和諧相處,找回生活的餘裕?
「你對你的身體要有敬畏之心。」太極名家潘靖指出,人類腳踩大地,全身能量向上銜接天空,身體結構設計非常精緻。「古籍說:『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身體是神明居住的地方,而我們跟天地是連接的,因此要敬畏自己的身體。」
他微笑道,雖然日常生活中,難免有些煩心事需要處理,「但如果你能這麼想,心思就會比較開闊。」
練太極能昇華內在 熟齡最適合
潘靖是國際太極拳裁判,也是太極名師,導演朱延平、主播沈春華、演員鍾欣凌等名人都是他的學生。他出生武術世家,來台第一代先祖曾是清朝武舉人,官銜騎兵尉,而父親曾是全國柔道冠軍,後修習太極。小時候,潘靖就常跟著父親比劃。
受到家學影響,他從小熱愛運動,對馬拉松、標槍、體操、游泳等各類體能活動都很擅長。而進入文化大學體育系國術組就讀後,又發現自己對太極的熱情。
「太極是可以練一輩子的。」他表示,許多運動都需要肌耐力和爆發力,年紀漸長後,不見得還適合。因此不論是誰,如果想一輩子練習運動、活動筋骨,太極就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太極除了是運動,也像是一門哲學,具有昇華內涵、豐富心靈的效果。「練太極,讓我不知不覺想多接觸傳統文化經典,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對我來說很重要。」
由此也可看出,東方武術與西方運動的差異之處。「西方運動強調的是人體解剖學思維,包括:肌力、耐力、爆發力、協調、平衡。而東方武術套路走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認為人身就是一個小天地,講求天地人和的思想。」他表示,西方運動像太陽一樣炙熱,講求快速發力;東方武術則像月亮,更能撫慰身心。(相關閱讀:想要耳聰目明到老,怎麼做?吳明珠:6個應養成的生活習慣)
講求「天地人和」 螺旋符合人體也和萬物相通
太極可分為陳、楊、吳、武、孫等流派,潘靖小時跟著父親練楊式,後來專攻陳式,是名師熊衛入室弟子,還曾多次拿下世界盃太極拳錦標賽冠軍。
多年修練後,他凝鍊出「太極螺旋13式」,從尾閭起旋,協助生活忙碌、被壓力吞噬的現代人鬆開身心,並將這套拳法收錄至《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21+當代太極 潘靖太極螺旋13式》一書中。
螺旋是什麼?潘靖解釋,從身體構造來看,人體的關節、眼睛虹膜、指紋、五臟六腑等都是由圓弧構成,若觀察大自然,也可發現,樹紋、氣旋、銀河、星球等都是螺旋狀。因此,螺旋曲線不僅符合身體能量流動,也和萬物相通。
「我們生活在一個螺旋結構裡,其實更應該具備螺旋思維,達到天地人和,與宇宙雙向奔赴的能量。」他在書中寫道。
潘靖對於天地萬物的體悟,受到兒時經驗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