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一個人的武林,100歲都瀟灑!蔡詩萍:人生如馬拉松,最好的啟發常不在起點、而是最後一段路

那些頑強的老靈魂早就跑過世俗名利,而今,只是為自己而跑了。
那些頑強的老靈魂早就跑過世俗名利,而今,只是為自己而跑了。
2025.03.07
83,135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王美珍,吳丹華

那些頑強的老靈魂早就跑過世俗名利,而今,只是為自己而跑了。

作者|50+選讀 2025.03.07

責任編輯|王美珍,吳丹華83,135

文章用聽的
00:00 09:32 1

文/蔡詩萍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吳丹華、王美珍

編按:馬拉松賽道上,那些90歲、甚至百歲的長者,總令蔡詩萍感到佩服。他也體會到,馬拉松和人生很像,就是一個人的武林,既然只有一個人,那麼年齡應該就不是問題。你呢,人生賽道想要創造什麼樣的風景?

台灣各地的馬拉松賽事,熟齡族群比例不低。70多歲、80歲以上的,常常見到。世界紀錄中,超過90歲乃至百歲人瑞的馬拉松跑者,並不在少數。我想這跟馬拉松的特質,有很大關聯吧。

活到老,跑到老。

能動,就能跑;能跑,就能馬拉松。

馬拉松是一個人的武林,必須一個人完成,也僅能一個人完成。

既然是一個人的武林,只要那個人持續性規律的跑,「年齡」理論上應該不成問題,當然,速度會是問題。然而,並非所有的馬拉松都在競速,很多馬拉松給的充裕完賽時間,足以讓熟齡人士慢慢完賽。

馬拉松賽事年年數百場,熟齡跑者只要不挑「完賽時間有壓迫感」「賽道過分艱辛」的賽事,是大有機會隨著年齡增加仍繼續轉戰各地的馬拉松。

網路上都可以查到,不少高齡跑者(相較於他們,我真的還年輕啊)完賽的速度相較於他們的年齡,是相當驚人的。

80幾歲的跑者,全馬可以5個多小時完賽!

百歲人瑞,是以10公里做為淡出馬拉松的畢業儀式!

一個個髮蒼蒼、身佝僂,原該拄拐杖、坐輪椅,讓人攙扶的高齡者,依舊能慢慢沿著馬拉松賽道,一步步的向前跑著,那將是多麼、多麼的感人畫面啊!

我相信每一個跑馬拉松的人,都期待自己能像那些熟齡、高齡的跑者,屹立不搖於賽道!我也相信,每個跑者的家人,儘管擔心親人的體能是否能撐得住,但他們也一定開心看見熟齡、高齡的親人,能持續完成他們生命中的馬拉松,一場接一場的。

為何年長的馬拉松跑者  特別吸引人?

我在馬場上結識不少奇人。

稱之為「奇」,當然理由不一,但皆可視為「可傳之奇」的傳奇之人。

有人打赤腳完賽多場,有人以夾腳拖跑上凸台,有人推著娃娃車載小朋友一場跑過一場,有人每場都角色扮演且高速完賽,有人像雜技團高手邊跑邊推鋼絲滾輪。這幾年賽道緊急醫療觀念普及,還有許多穿上AED背心的醫療專業跑者邊跑邊巡視。總之馬拉松的世界,太多有趣且動人的現象,多半不是圈外人所能理解。

但,我每次都會被年齡一看便知大我不少的跑者所吸引。

他們兢兢業業,專心專注的盯著路面,望向前方的跑姿,常常讓我在尾隨其後、穿越其身、回頭望見的每一瞬間,都情不自禁的問自己:「我呢,我能繼續跑多久?我能跑得比他們更久、更遠嗎?」

人生宛如馬拉松  最好的啟發往往發生在最後一段路

跑馬拉松若是人生的隱喻,那不識愁滋味,偏偏卻愛強說愁的譬喻,是滿適合形容年輕的跑者。他們身強力壯,追求速度追逐風,跑馬既是強身也像炫耀,炫耀體能,炫耀年輕,炫燿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青春感。

我自己很愛在馬拉松賽道上,欣賞年輕的身體一個個使勁跑在前頭,宛如一匹匹駿馬,昂首闊步,也好似一群群白鷺鷥,信步飛揚。彷彿年輕是理所當然的跋扈,彷彿贏過旁人是理所當然的表演。

難怪村上春樹在哈佛大學旁的查理斯河道旁跑步時,會在與一群紮馬尾、穿哈佛運動衫的年輕女子從旁擦肩而過後,慨然的,對那群昂然向前的年輕靈魂與軀體,發出由衷的嘆息、衷心的祝福。

每個從人生起跑線上出發的年輕軀體,誰不昂揚熱情,誰不信心滿滿呢?

可是,馬拉松若一如人生,那它最好的啟發,往往不在出發、不在前段,而是半馬以後,最後的那10幾公里。

有位全球知名的高齡跑者,是在80歲連續遭到喪子、喪偶的打擊後,才從跑步當中重新再站起來。激發意志,鍛鍊軀體,強化心肺,活潑生命,各種跑步的好處全在他80歲後的孤獨人生裡獲得詮釋,他愈跑愈好,愈跑愈快樂,愈跑朋友愈多。但他若不跑步,若在喪子喪偶後頹唐自己,我們豈能看到他在80、90歲以後,激勵世人、促動熟齡人士的新生命?(相關閱讀:把時間「浪費」在哪,人生就累積什麼!蔡詩萍:我怎會不在乎老?唯自律能決定走自己要走的路

跑過往事與世俗名利  全心為自己而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地圖,地圖上有我們自己選擇的路程,也有意外之旅的地點,在路上我們也會遇到我們愛的、愛我們的人,但愛與不愛,往往都在過往旅程上成為記憶或化為雲煙,最終,剩下的是走過中年、走進熟年以後的「現在的自己」。

在漫漫的馬拉松賽道上,我常常邊跑邊回憶許多往事往昔(絕非刻意,但那真的是跑步人最大的恩賜之一,我們邊跑邊放空,而放空的同時,我們卻擁有了思慮的最純淨境界)。我想連我都如此,那些年齡不輕、人生履歷更豐富的跑者們,也一定是如此吧。

我們跑步,我們跑馬拉松,當然可以換得健康的身軀,延緩必然的老化。但我們持續的跑步,持續在賽道上「追憶似水年華」,不也是在淨化自己的心靈,重溫許多過往的人與事,救贖我們在「對與錯」、「溫柔與慈悲」的不斷交錯中,走過的人生風景嗎?

我喜歡欣賞年輕的軀體,在賽道上一如駿馬的挺立、奔馳,那是美與力的張揚。

但我也逐漸更欣賞一個個並不年輕,隨年輪而風蝕,隨記憶而沉重,隨命運而搖擺的身軀,以及在那副軀體裡,仍願意頑強的跑馬拉松的老靈魂。那是天地有大美的美,那是人間有至性的善,那是無所為而為的真,他們早就跑過世俗名利,而今,只是為自己而跑了。(相關閱讀:保養膝蓋、賺到友情、順便旅遊,50歲後的跑步運動如何開始?

我已經是花甲美魔男的階段了。

花甲,是事實;美魔男,是自我勉勵與期許。

我還能跑多久?不知道。

我真能完成一百馬,晉身「花甲百馬哥」嗎?也許,但要持續努力。

完成百馬目標後,我會繼續跑下去嗎?這點我確定,我跑我存在,為了好好存在,我會好好繼續跑。

馬拉松一如人生,不往前跑、不知答案,而一旦跑了,我們看到的人生風景,將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本文摘自蔡詩萍著,《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人生賽道的四十個擇學》,聯經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