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圖/賴分分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家人過世後,遺物往往承載著思念,使得整理遺物成為一大挑戰。網友賴分分的婆婆過世後,留下許多具有年代感的衣物,喜愛裁縫的她,親手將舊衣改造成漁夫帽,分送各地親人,將婆婆的愛以另一種形式保存下來,也賦予舊物新生命,讓物品循環再利用。你不一定需要一雙巧手,只要有靈感,請裁縫師代為縫製亦可。想將舊衣改造成帽子,有哪些要訣?
家人過世後,如何整理遺物?台灣一名喜愛手作的網友賴分分(化名),今(2025)年1月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以個人帳號「q_q_turtle」分享她將婆婆生前的衣物改造成帽子分送親人的故事,網友紛紛留下「好感動、很有意義」等評論,展示出除了純粹思考捨或留,若能善用小巧思,將可賦予遺物新價值,紀念的心意也將更為深遠。
接受《50+》採訪時,賴分分說,婆婆過世後,留下許多衣物,其中不乏數十年前的舊衣。這些衣物雖然漂亮,但以現今眼光來看,部分已不合潮流,因此家人能認領的有限,但若直接捨棄,又不符合環保概念。(相關閱讀:外公留下的老車,為何開了20年還有修的價值?整理師廖心筠:真正的幸福是明白「已經夠好了」)
賴分分心想:「既然自己對裁縫感興趣,也欠缺布料實作,何不將衣物再利用,重新改造成帽子?」她解釋,帽子體積小,相對不占空間,家人也常使用,或許是個可行的點子。
她開始翻閱參考書,查看有哪些帽子款式,最後認為漁夫帽製作簡易、實用性高、不分性別,因此決定製作漁夫帽。
擔心改造失敗,賴分分拿出自己的舊衣試作。確定自己具備將舊衣改造成帽子的能力後,她才試探性地在家族群組徵詢意見,展示「樣品」。結果,家人反應熱烈,年輕一輩甚至開始討論起需求和期待。對於這項改造工程,賴分分內心燃起無比的信心。
想把遺物製作成帽子,該把握哪些原則?
3個原則 舊衣改造成帽子
通常,衣物花色、材質不一,要怎麼做出有「全家搭配感」的帽子?賴分分提出3個思考的原則:
1. 一個家庭一款布料
布料有大有小,家庭人口數有多有少,同一個家庭盡量選擇同一款布料,看起來更有一致感,也能成為家庭帽,象徵全家同心。
2. 花色以中性為主
若家庭中有男性和女性,選擇帽子的花色時,賴分分會以中性為主,如大地色系、格紋圖案。而且,每一頂帽子都是雙面帽,兩面設計不同的花色,更能自由搭配衣服。
3. 材質視氣候而定
婆婆的衣物有毛料、棉質等,家族成員則散居世界各地。日本、加拿大年均溫較低,因此選用羊毛布料,縫製出適合冬季配戴的帽子;台灣氣候炎熱,順勢選用棉質布料,縫製出夏季適用的遮陽帽。
改造過程中,賴分分不僅參考網路影片,還添購了許多裁縫書。由於成人、兒童頭圍大小不同,版型也需重新繪製。一針一線精進裁縫功力的同時,對於婆婆離世的不捨及思念,似乎也化為祝福,成為一份實用、溫暖的禮物。
做帽子剩下的零碎布料別浪費,縫成拼布桌墊同樣實用又美觀。
帽子縫製完成,各地親人收到帽子後,都高興地戴上並拍照留念。而這些用婆婆的衣物製作成的帽子,彷彿真的有魔法呢。有人說:「不管去哪裡,我都會隨身帶著帽子,因為裡面有賴分分的心意,而且就像媽媽仍陪伴在身邊。」也有人說:「因為戴著阿嬤衣物改造成的帽子應試,我通過考試了,謝謝阿嬤在天上保佑我。」
將過世家人的衣物改造成實用的帽子,不只促進了家人之間的感情,也凝聚了家族成員的心,讓往生者永遠地活在家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