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影音特輯:把人生最後一本企劃案送給自己,用預先安排,展現對家人最後的溫柔

《50+》影音特輯:把人生最後一本企劃案送給自己,用預先安排,展現對家人最後的溫柔
2024.12.27
22,338
作者|50+整合企劃
責任編輯|50+整合企劃

作者|50+整合企劃 2024.12.27

責任編輯|50+整合企劃22,338

文章用聽的
00:00 10:39 1

文/50+整合企劃

人的一生很長也很短,誰也不想在謝幕那一刻慌亂無措,所以,別再用「未知生,焉知死」來逃避生死大事。不想將來隨便打發自己,何不先問自己想要什麼?「我想走得有尊嚴」、「我不想帶給兒孫麻煩」、「我要依循自己的風格簡單化」、「我希望親友提起我是快樂的」……,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閉幕式,只要你願意,就用生前契約展現對家人最後的溫柔吧!

生老病死無人能替,好的是,現在有人可以分憂了。

生命的最終章是離別,如果把這個議題視為禁忌,便很難開誠布公來討論;相反地,有些人觀念進步,對身後事提前規劃安排,溝通得越清楚,越能減少遺憾,也能讓離別的樂章更臻完美。

你看待生命的態度是怎樣呢?現代人對死亡一事變得更加豁達與自主,並展現在生前契約的實踐上,這是社會趨勢,更是可貴的進化。

對於離別的憂慮和期望  你的親人知道嗎?

從高齡長輩和前輩的身上,我們發現,為遺產分配、為後事而擔心者不在少數,最擔心的不外乎「子孫會不會覺得辦後事很麻煩」、「兒女會不會因遺產對簿公堂」、「會不會被政府扣走很多稅」。

65歲的麗香在年輕時覺得財產最實際,如今她覺得真正重要的是對生命的態度與經驗。因曾看到鄰居沒有提前安排好財產最後家人鬧上法庭,她意識到,面對生命終點的各項規劃應提前準備,不只在財務上,也在後事上。對於生命的謝幕,她覺得離開世界時要有專屬於自己的儀式感,這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給家人的完整告別;她希望親友能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對家人的深情,她想要的氣氛是溫馨的,這些期待可以體現於生前契約的安排上。

麗香希望自己離開世界時能有專屬的儀式感,這是她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她給家人的告別。麗香希望自己離開世界時能有專屬的儀式感,這是她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她給家人的告別。

45歲的軍叡表達愛的方式很含蓄,幸好家人懂他。對於離別這個議題他不悲觀,相反地,他覺得教會孩子面對生離死別是很重大的課題,能讓他們更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他希望被記住的方式是以輕鬆愉快的氣氛,就像朋友聚會那樣圍在一起,分享他與大家的故事與笑聲,而這和傳統葬禮給人的印象截然不同。他買生前契約是為了在離開時,有人幫忙提供明確的安排,讓家人少些困擾,專注於彼此的陪伴和紀念就好。

軍叡認為買生前契約的優點是,當離別來臨時,能讓家人專注於彼此的陪伴和紀念。軍叡認為買生前契約的優點是,當離別來臨時,能讓家人專注於彼此的陪伴和紀念。

熟齡之後想要過得好、走得順,得學會表達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請別羞於說出煩惱,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憂慮,可以和家人談談,大家取得共識,如果你沒有說出愛的習慣,現在趕緊說出來,還來得及。

事先準備  讓遺憾降至最低  也讓離去更有自己的風格

64歲的電機工程師仲榮在身邊朋友突然離世後,開始察覺:「是時候為自己和家人做好規劃了。」這個經驗改變他對生命的看法,希望留給下一代的不只是金錢,而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從容面對未來的準備,所以他決定做好身後安排,成全給孩子最後的身教。

43歲的宜恩是位教師,她想留給孩子「對生命的理解和準備」,她開始搜尋生前契約服務,認為透過提前溝通和購買,可以在關鍵時刻減輕家人在財務和心理上的負擔。她說:「這或許是我能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宜恩選擇生前契約,是為了在關鍵時刻減輕家人在財務和心理上的負擔。宜恩選擇生前契約,是為了在關鍵時刻減輕家人在財務和心理上的負擔。

60歲的花藝師碧慧,每天接觸自然的美和生命的短暫,她希望孩子能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如今,她正認真思考身後事:「我覺得這樣做能讓自己與家人安心一點,免得臨時措手不及。」

碧慧願意提前考量身後事,是希望讓自己與家人安心一點,免得臨時措手不及。碧慧願意提前考量身後事,是希望讓自己與家人安心一點,免得臨時措手不及。

49歲的護理師廣婷在工作崗位上,看過太多家庭面臨家人離世的無助與慌亂,所以她為自己準備生前契約,替自己安排好離開的方式,而非由別人幫她決定;她認為生前契約能幫助家人在事情發生後專心的懷念與道別,這樣對她、對家人都好。

60歲的小玲是貿易公司負責人,她對自己的老後居住、身後事都做了事先規劃,除了讓孩子安心,也期盼自己在專業人士協助下,能與家人更有尊嚴的告別,她說:「這是我對他們具體表現愛的方法。」

無常是天道的一部分,誰也無法得知離別會在何時來臨,而事先規劃、提前做好準備,能讓遺憾降至最低。如果離別的悲傷無法減少,至少可以帶領家人盡快走出傷痛,恢復正常生活,不必被瑣碎之事干擾,不必因慌亂而做錯決定,甚至在多年後仍耿耿於懷。提前做好安排,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慈愛,是我們向世界展現最後的溫柔。過程中,生命事業的服務人員具備我們所缺乏的專業知識,別忘了勇於尋找他們的協助,幫忙我們找出人生最後階段理想中的完美企劃案,讓最後的離去有自己的風格。

對於生前契約  熟齡族群的擔憂vs.專業人士的解答

明知生前契約立意良好,許多熟齡族群也有意願簽署,心底卻有幾道跨不過去的坎,比方說,「如何挑選業者,確保未來需使用時有人服務?」、「真能做到品質如一,確實幫助到子孫嗎?」、「支付的費用會如何被保管和運用?」對於這些疑慮,龍巖前禮儀處副總/現任龍巖策略長室特助程一方直指核心關鍵:「生前契約就是預約的概念,只要找到合適和專業的對象,這份約定比海誓山盟更值得信賴,這點非常重要。」

想託付身後事,選擇對象前請先建立5大概念:

1.要能花時間詳細溝通離別議題:受新冠疫情、高齡化和少子化影響,購買生前契約已成為趨勢,好的業者要有能力陪同討論、做選擇,對生命事業有良好的專業力。

2.價格應透明且服務內容經得起討論:有人覺得事情發生再找禮儀公司可能更便宜,卻忽略可能臨時發生加價情形,況且,便宜就是好嗎?倉促間能否做正確決定?這些值得深思。

3.只找永續經營並有能力履約的公司:沒人能預測離開的時間,很多人擔心繳錢買生前契約,萬一未來真的需要使用時,應該履約的公司還會在嗎?其實法律有規範,業者在收到消費者支付購買生前契約價金同時,依法必須提撥75%的金額交付給銀行或信託機構監管,按照信託契約內容進行預收款的管理和使用,確保服務需求產生當下,業者有足夠的資金履行約定,為消費者提供長時而穩定的保障。因此,合法銷售生前契約的業者須具備一定規模,才能有健康充沛的現金流進行提撥,同時保有不間斷的履約能力。

4.生前契約有保值特性:生前契約的計費方式是以購買當下的人力物料成本計算,而這些成本會因整體經濟環境通貨膨脹的關係有所變動。正常來說,越晚買的費用會越高,只要是購買內容透明的生前契約,可以想像成是以現在的價格,提早購買未來可能會漲價的服務內容。

5.能預約自主是至高原則:生前契約的優勢在於,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模式,創造不留遺憾的體驗,讓自己有美好的人生閉幕式,也幫助家人創造圓滿的感受。

龍巖前禮儀處副總/現任龍巖策略長室特助程一方龍巖前禮儀處副總/現任龍巖策略長室特助程一方

生前契約最大的價值,在於透過事前安排,一旦事情發生有人迅速出面,帶領家人井然有序地處理後事,讓家人面對悲傷時有依靠,並盡快恢復生活步調;它的意義如同保險,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留愛家人。許多銀髮族朋友分享:「在簽訂生前契約的那一刻,我知道這世上有人理解我的期望,並會貫徹我的意志,讓我的生命旅程圓滿落幕,不至於影響所愛的家人。這一切,令我無比安心。」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