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尿得比別人久?王炯珵醫師:攝護腺癌年輕化,50歲起男性就該定期檢查

熱愛馬拉松運動多年的王炯珵醫師笑說,在他的馬拉松跑友群組中,很少有男性朋友有攝護腺問題,可見多運動對攝護腺保養確實有效。
熱愛馬拉松運動多年的王炯珵醫師笑說,在他的馬拉松跑友群組中,很少有男性朋友有攝護腺問題,可見多運動對攝護腺保養確實有效。
2024.12.11
17,431
作者|賴慧勳
責任編輯|王美珍

熱愛馬拉松運動多年的王炯珵醫師笑說,在他的馬拉松跑友群組中,很少有男性朋友有攝護腺問題,可見多運動對攝護腺保養確實有效。

作者|賴慧勳 2024.12.11

責任編輯|王美珍17,431

文章用聽的
00:00 11:43 1

採訪/周慧婷 文字整理/賴慧勳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只要活夠久,總有一天等到你!」這是泌尿科醫師私下常講的玩笑話,意思是一個男人只要活得夠老,總有一天得面對攝護腺疾病。根據統計,50歲男性約有一半的人會罹患攝護腺肥大,而到了80歲,比例更攀升至80%!顯然,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患病率會隨之增加,有哪些警示信號?可否提早預防?針對中年男女常見的夜尿頻繁、漏尿問題,哪些運動最適合改善症狀?

如果你是一名熟齡男性,以下的如廁情境,或許會引起你的共鳴:

與朋友聚餐後,同行前往洗手間。突然覺得奇怪,「旁邊的人早已來來去去、換過2、3個人,自己卻仍在排尿?」如果這樣的情況頻繁發生,得小心注意是不是攝護腺出了問題。

男性常見的頻尿與夜尿問題,往往與攝護腺肥大有關。恩主公醫院副院長王炯珵分享,許多男性患者前來就診,多半是明顯感覺自己的排尿時間比其他人更長,或者是夜間需要多次起床排尿,影響睡眠品質。從醫學上來看,在正常飲水量下,一個晚上起床小便的次數應少於2次,若經常超過次數,建議盡快就診檢查,查明原因。(相關閱讀:半夜醒來上廁所,就此睡不著怎麼辦?40歲後近4成人有夜尿困擾,怎麼改善?)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位於膀胱下方,其名稱來自日文「前立腺」,意為「站在膀胱前方的腺體」,因此被形容為「膀胱的守門員」。攝護腺外觀看不見也摸不著,是男性特有的器官,除了扮演男性生殖與性功能中的重要角色外,還負責調節排尿功能。

肥大、發炎還是癌症?PSA數值是參考關鍵

不過,男性排尿問題的成因複雜,如何正確找出病因?王炯珵表示,針對排尿異常,診斷通常會分為3個步驟進行。

首先,醫師會安排驗尿,排除是否因尿路感染引起的症狀。接著,透過超音波檢查膀胱,確認是否有膀胱結石等可能造成類似攝護腺肥大的病症。最後,進行PSA(攝護腺特定抗原)血液檢測,這是判斷攝護腺健康與否的關鍵指標。

王炯珵解釋,PSA是攝護腺特有的檢測指數,女性抽血驗PSA數值將為零,因此男性PSA的變化是診斷的重要依據。通常,PSA升高可能來自3種情形:

1. 攝護腺肥大

屬於良性病症,但會有排尿時間延長、夜尿頻繁、排尿困難症狀。

2. 急性或慢性攝護腺發炎

排尿有痛覺、甚至是血尿,嚴重時還可能發燒。

3. 攝護腺癌

PSA異常升高時,需警惕是否存在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PSA正常值應低於4ng/ml。如果檢測結果大於或等於4ng/ml,可能有良性攝護腺肥大或癌症風險。王炯珵從臨床上觀察,若PSA數值高於20ng/ml,通常有超過一半甚至高達2/3的患者可能會發展為攝護腺癌。

因此,為了及早發現攝護腺癌,他建議有家族史的男性應從45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PSA檢測,沒有家族史者則建議從50歲起進行定期檢查。他強調,雖然攝護腺肥大不一定是遺傳性疾病,但有家族病史者會增加罹患風險。(相關閱讀:攝護腺癌早期症狀、危險因子有哪些?50後建議做哪些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PSA的數值判斷,還需結合年齡進行校正。例如,4050歲的健康男性,PSA應低於1ng/ml;60歲低於2ng/ml;65歲為3ng/ml以下;70歲則應低於4ng/ml。如果40多歲的男性檢測結果已達2~3ng/ml,就應視為潛在的健康警訊,建議進一步檢查。

攝護腺疾病年輕化  哪些食物要少吃?

在所有攝護腺疾病中,良性攝護腺肥大症是最常見的類型,大多數出現在老年人身上,因此又被稱為是「長壽病」。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攝護腺肥大的發生率與年齡呈正比:50歲男性約有50%受到影響,60歲有60%,70歲有70%,80歲則高達80%。

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問題將變得越來越普遍。但為什麼會發生肥大?王炯珵指出,雖然男性荷爾蒙會隨年齡逐漸下降,但荷爾蒙的失衡可能導致攝護腺組織不斷增生。他舉例,清末宦官由於缺乏男性荷爾蒙,終其一生幾乎未曾出現攝護腺肥大的案例,可見攝護腺肥大與荷爾蒙的密切相關性。

不過,隨著飲食習慣的西化,攝護腺疾病不再僅僅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的研究顯示,攝護腺肥大及攝護腺癌均有年輕化趨勢。王炯珵解釋,膽固醇的結構與男性荷爾蒙極為相似,攝取過多高油脂食物會使肝臟代謝產生類似男性荷爾蒙的物質,進而刺激攝護腺組織異常增生。

因此,為降低攝護腺疾病風險,飲食調整顯得重要。他建議,應減少紅肉和高油脂食物的攝取,這些食物可能促進細胞異常分裂,並干擾男性荷爾蒙的正常分泌。

攝護腺肥大  會導致癌變嗎?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已成為臺灣10大癌症死因中的第5名,且發病率有逐年攀升的趨勢。許多人不禁疑問:若攝護腺肥大未妥善控制,是否會增加癌變風險?

王炯珵指出,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是2種不同的疾病。攝護腺肥大是腺體增大,而攝護腺癌則是細胞發生癌變。然而,這兩者之間仍存在某些關聯性。他解釋,在攝護腺肥大的增生過程中,若調控細胞生長的基因出現異常,可能導致細胞失控增長,進而演變為癌化。不過,他強調,並非所有攝護腺肥大患者都會發展成攝護腺癌。

許多男性患者因擔心手術會影響「男性雄風」,或術後出現漏尿等後遺症,對手術心存顧慮。王炯珵表示,攝護腺問題雖然普遍,卻並非每位患者都需要動刀,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病情多能獲得有效控制。

目前藥物治療包括2大類:一是縮小腺體的藥物,另一種是放鬆腺體周圍肌肉的藥物,均可改善排尿困難的症狀。針對輕度肥大的患者,可選擇微創療法,利用微波探針對腺體進行組織消融。而對於嚴重肥大的患者,則建議採用雷射手術。這種手術能精準移除肥大腺體,且創傷小,降低術後風險。

3大營養多攝取  日常經常墊腳尖

除了藥物治療,王炯珵也提供以下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建議,以幫助男性降低攝護腺相關疾病的風險:

1. 飲食

(1)茄紅素:番茄富有茄紅素,無論大小番茄都有益,可多攝取。

2. 大豆異黃酮:如豆漿、豆腐等豆製品富含大豆異黃酮,可以補充男性荷爾蒙。

3. 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富含維他命B和C,可以抑制發炎反應。

2. 喝水量

每日喝水量需要足夠。建議每天水量為體重乘以35(ml),夏天可增加到乘以40(ml),冬天則減少到乘以30(ml)。若有運動,需額外多補充水分。

3. 運動

規律的運動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和膽固醇,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對心血管疾病和攝護腺疾病都有益。王炯珵特別推薦以下男女皆適用的運動,可改善頻尿、漏尿困擾:

 

(1)凱格爾運動

類似瑜伽的橋式動作,平躺時將臀部抬高,鍛鍊臀大肌和骨盆底肌。一次可做10下,每天完成10次。

 

(2)深蹲、硬舉

強化核心與臀部肌群的運動,有助於改善骨盆底肌的力量,並能有效預防或改善漏尿問題。

 

(3)墊腳尖

在日常生活中多練習墊腳尖,維持5~10秒,重複100~200下,有助於強化骨盆底肌肉,操作簡單但效果顯著。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