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0+整合企劃
2017臺北世大運圓滿落幕那一刻,臺灣主辦國際賽事的能力已受到全球肯定。2021世界壯年運動會因新冠疫情延宕至2027,臺灣作為防疫優等生,成功爭取到下屆2025在雙北舉辦的榮耀,成為第一個主辦世壯運的亞洲國家,這是我們再度成為國際矚目焦點的好機會。
世界壯年運動會(以下簡稱世壯運)是名聞國際體壇的大型綜合性運動賽會,宗旨在於倡導「終身運動」與「全民運動」。世壯運執行辦公室主任張勝傑表示,在觀光性質賽事中,世壯運的地位相當於奧運,同樣四年舉辦一次,通常由奧運主辦國在隔年舉辦,不過世壯運參賽者無須是國家級運動選手,只要年滿30歲,人人都能代表自己參賽。這項特殊規定源自創辦動機,希望透過比賽帶動運動風氣、促進旅遊發展,以運動為健康與觀光加碼。
防疫優等生 爭取到舉辦2025雙北世壯運
第一屆世壯運於1985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初試啼聲即有8305人參賽,爾後,曾在丹麥、澳洲、美國、義大利、紐西蘭等地舉辦,規模不斷擴大,之於全球、全齡的運動風氣影響深遠。原本2021年計畫在日本關西舉行,卻因新冠肆虐而延到2027年。圓滿辦好世大運的臺灣團隊,積極向國際壯年運動總會(IMGA)爭取下屆世壯運的主辦權,幾經斡旋和折衝,寫了13萬字申辦書,回覆IMGA所提之84個問題,提出1226項行動計畫,終於打動所有評鑑者的心,成功爭取2025年賽事來到臺灣雙北,成為亞洲第一個舉辦世壯運的國家。
審核期間新冠疫情猖獗,IMGA改以投標方式決定主辦國,我國從法國巴黎、澳洲伯斯、新加坡等國脫穎而出。為求慎重,IMGA執行長詹斯‧荷姆(Jens V. Holm)專程來臺考察,短短幾天四度接受篩檢,當時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都親赴防疫旅館拜訪尋求支持,蔡英文總統也錄製影片歡迎貴客蒞臨。除了介紹雙北的運動場地與運動風氣,臺灣的人情味與在地風光也是考察重點,團隊特地情商臺北101在早上營業前專程為貴客導覽,讓他充分感受我方的禮遇、誠意與量能。
「執行長離開臺灣時,從他紮實的擁抱,我知道這次爭取應該會成功,他真心相信臺灣能把世壯運辦好。」張勝傑主任說。
繼世大運後,張勝傑帶領團隊為世壯運努力,創造「讓臺灣被國際看見」的機會。
運動無界人生無限 熱情參與就能坐擁主場
根據教育部運動發展補助辦理國際體育運動交流活動基準賽事等級分類上,世大運屬於第二級,世壯運則為新興賽事,注定兩者的籌備規模有差距——前者有六年時間籌備,以300名人力執行146億元經費;後者只有四年時間籌備,80名人力僅編列18億元預算,撙節與效率的挑戰度更大。執掌世大運的成功經驗令張勝傑充滿信心,他鼓舞團隊要為國家辦好世壯運,也為個人留下難忘回憶。在人力、時間、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仍期盼締造最佳績效,世壯運籌備團隊戮力以赴,他們辛勤的汗水值得尊敬與喝采。
2025新北世壯運的標語「運動無界|人生無限」(SPORTS beyond AGE|LIFE without LIMITS),傳達出平權、環保、永續的精神。主辦單位以務實的具體做法,讓運動賽事與環保理念、城市發展環環相扣。例如運動容易因移動而產生高碳排,為致力減碳,選手禮包附贈了環保水壺,並在河濱公園架設自來水生飲臺,不提供瓶裝水;同時推動綠色交通,鼓勵選手騎YouBike,貴賓車均使用電動車;至於頒獎舞臺選用環保材質,獎牌使用鋅合金搭配環保電鍍,織帶則以咖啡渣和回收之運動服纖維製作,能有效預防汗味。
世壯運將於2025年5月17至30日舉行,本次共有35種運動項目,每位報名者最多可參與7項,一旦報名成功即可上場比賽。為吸引國際好手加入,籌備團隊把握國際運動賽事及大會,前往大洋洲、日本、英國、新加坡進行宣傳,並與2027日本籌備組織聯手,誓將兩屆賽事在亞洲擴大舉辦。誘客計畫積極推動中,報名將在2025年2月17日截止,預估將有超過110國參賽,選手及隊職員約4萬人,就目前報名狀況,田徑賽最為踴躍。本屆有9項運動設有帕拉組,大家一起比賽但分開給獎,名歌手蕭煌奇也報名了柔道帕拉組,至於一般組最高齡的選手是103歲的羽球爺爺林友茂。
開辦運動熱區課程 鼓勵重返榮耀和嘗新
30歲以上成年人有基本經濟實力,外國遊客來參與世壯運的同時,也會樂意在臺灣四處旅行。執行委員會與各縣市合作,聯手規劃了30條旅遊路線來行銷觀光。
為吸引外國來客,執行委員會與華航、長榮合作,給予國際世壯運選手機票九折優惠,與雄獅旅行社、Agoda協力在線上設置「2025雙北世壯運訂房專區」,還號召摩曼頓、鬍鬚張、新光影城等千家特約店家一起應援,所有選手可憑識別證享優惠。除了替外國選手提供儲值1200元的悠遊卡,最早報名的3000名外國朋友將獲贈「好玩卡」,希望大家玩得更盡興。
考量國際情勢多變,開幕式及閉幕式的維安由中央警政署統籌,雙北市警局負責安全查核;至於運動防護與醫療準備,六縣市均設責任醫院,並提前為世壯運建立綠色通道,這些安排獲得IMGA的高度認可。
臺北市及新北市為共同主辦者,比賽地點分布在雙北、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市等6縣市69座場館,以原有教育用場地為主,不另建場館,唯一新建的臨時場地是在北市府前於賽會期間搭建的沙灘排球場,賽事攝影時會拍到臺北101,預期將成為全球媒體爭相使用的精彩畫面。有「科技島」美稱的臺灣,本次聚焦於運用層面,將通知訊息即時統整,幫助廣大選手群掌握進程。
許多人離開校園就苦無時間運動,藉由舉辦世壯運,希望帶動國人重拾運動的好習慣,因此針對所有項目在雙北舉辦「運動熱區課程」,讓想重返榮耀的民眾、想嘗試新運動的朋友,有機會先熱身。萬一囿於健康狀況無法參加競技,對世壯運滿懷期待的國人也可投入公益服務,本屆預計招收一萬名志工,目前已有七千多人申請。
運動賽事是最自然、最受歡迎的國民外交,請共同支持雙北迎接世壯運,讓臺灣再度被國際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