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時的樂觀會消失?枡野俊明:別讓50後常見的「執著」,讓未來無法往前走

失去是很平常的事,去看看未來還有什麼吧。
失去是很平常的事,去看看未來還有什麼吧。
2024.11.15
41,956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王美珍,吳丹華

失去是很平常的事,去看看未來還有什麼吧。

作者|50+選讀 2024.11.15

責任編輯|王美珍,吳丹華41,956

文章用聽的
00:00 06:33 1

文/枡野俊明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王美珍

編按:年輕時什麼都是「總會有辦法」,年紀大了,曾幾何時都變成「總是沒辦法」?對於未來莫名的不安,年紀大的人越沒本錢應對嗎?想想「本來無一物」這個禪語吧!枡野俊明建議放下執著,歸零只不過是回到出生時的狀態,再重新開始就好。

任何人都是懷抱著對未來的莫名不安過活。說不出具體的事情,但總是覺得不安。被裁員怎麼辦?貸款還不出來怎麼辦?存不到養老金怎麼辦?愈是思考,不安感就像滾雪球一樣愈來愈大。

在20、30多歲時,會有著「總會有辦法」的心情。即使有著跟50世代者相同的不安,也會毫無理由的樂觀思考,這是因為還年輕所致。

反過來說,這也是一種自信。如果被裁員,因為還年輕所以應該可以找到下一份工作,沒有存款,再兼做其他工作就好。因為對體力有自信,所以精神上也很有餘裕。

但是過了50歲,就很難有相同的想法,無法產生「總會有辦法」的正面思考,因為「總是沒辦法」。對於所有的事情都會消極思考,最終匯聚成巨大的不安感

不論是20歲或50歲時,我認為都一樣。不會因為是20歲所以不愁工作,也不會因為是50歲,就完全沒機會二度就業,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差異。以現實來說,20歲和50歲完全一樣,然而年輕時卻沒有那麼不安。也就是說,不安其實是心態問題。

伴隨不安感而來的是「執著」。已經到手的東西不想放掉、不想破壞目前的生活、想要一直待在現在的公司,這些全部都會讓人產生執著。要能放開這份執著,才能從莫名的不安中解放

舉例來說,買房子時辦了貸款,但因為公司業績不好,導致年終獎金變少,再這樣下去貸款會還不出來。如果落到這步田地,就得放棄好不容易買到的房子。萬一事態發展至此怎麼辦?心裡充斥著不安。

貸款付不出來,放棄房子就解決了。全家搬到狹小的租屋處,等收入增加後再買房子就好。放棄房子不會要你的命。只要全家人都平安健康,有沒有房子都沒關係。執著於有形的物品,就會產生不必要的不安感

戰勝不安的方法:就是「努力活在當下」

「本來無一物」是很有名的禪語。每個人生來都沒有帶任何的東西,是以無一物的狀態降臨在世上,同樣的,離開人世時也帶不走任何東西,再度回到無一物的狀態。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失去工作、放棄房子,自己一無所有,一切歸零。這的確是很痛苦的事,但是只要你還活著,就一定要往前走

歸零只不過是回到出生時的狀態,再重新開始就好。與其執著於失去的東西不斷嘆息,還不如把焦點轉向「今後能獲得什麼」。我想「總會有辦法」這句話,也是包含了這一層的意思。擁有「總之去做些什麼」的心態,對過往的執著心就會消失無蹤

此外,不安並非存在於過去或現在,而是經常存在於未來中。例如對某件事感到不安,當不安實現的那一刻,不安感反而就消失了。也就是說,當不安實際出現在眼前,人會拚命地去對抗,當下也無暇感受到不安,只會拚命跟現況戰鬥。請相信人類具備戰鬥的能力。(相關閱讀:曾只帶6萬去日本生活8年!65歲姚巧梅:老後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

即使對未來感到不安,請相信若真的走到這一步,自己就會具有戰鬥的實力。

但是為了不讓不安成為現實,也不能疏於努力。被裁員了怎麼辦?假設你有這樣的不安,應該會心神不寧。但是害怕還沒發生的事情也無計可施,只要勤懇工作,一定會有成效。

不要害怕未來被裁員,而要把精神集中於現在的工作。該做的事好好做,不要去思考多餘的事,只管努力就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我這麼努力,相信沒人敢裁員我」,每天抱持著這種心態過活。

不要拘泥於過去,不要對未來不安,請努力活在當下。這樣的人才公司不會想放手,公司不需要的,是對現在的工作不上心,且對還沒發生的事害怕膽小的員工。

若想戰勝莫名的不安,就是不要只是想,而要實際行動。全心投入工作的人,不安感是不會趁虛而入的。

(本文摘自枡野俊明著,《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捨棄、放手、不強求,這一次,你要為自己而活!》,聯經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