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桶應裝增高器?60歲後居家改造9重點,老後體力下降也不怕

為什麼馬桶應裝增高器?60歲後居家改造9重點,老後體力下降也不怕
2024.10.11
43,542
作者|林芳如

作者|林芳如 2024.10.11

43,542

文章用聽的
00:00 08:56 1

文/林芳如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想安心在退休宅住到老,門把、馬桶、浴缸、樓梯等居家常見設施該如何改造?無障礙空間改善專家從實務面著手,提出9個家中可能潛藏的危機與應對方式,無論是預備自己的老後或照顧高齡爸媽,都應仔細了解。 

房子想住到老,趁著50、60歲提早布局,去除老後潛藏的危險,實屬必要。此外,若你是照顧者,正在照顧高齡爸媽,也應盡快檢視家中有哪些潛藏危機。無障礙空間改善業者居安照護創辦人羅豪偉根據實務經驗,提出以下9個建議: 

1. 喇叭鎖換撥桿式  按壓更省力 

檢查看看,家中的門是否仍有喇叭鎖?羅豪偉指出:「喇叭鎖需要先抓握再轉動,手腕無力或中風、關節炎患者,可能抓握困難。」因此,他建議將把手換成撥桿式,以按壓方式開門較省事。

圖說 喇叭鎖需先抓握再轉動,對手腕無力者較不友善。圖說 喇叭鎖需先抓握再轉動,對手腕無力者較不友善。

撥桿式門把按壓後即可開啟,操作相對簡單。撥桿式門把按壓後即可開啟,操作相對簡單。

2. 內推門改橫拉門  避免重心不穩 

一般居家浴室多採用內推門,但羅豪偉提醒,開啟內推門時,人體重心會往前,此時若重心不穩,不慎跌倒,門片可能卡在浴室門口,耽誤急救時間。他說:「所以日本針對銀髮居家,嚴格規定不能用內推門,一定要用橫拉門。」 

開啟內推門時若重心不穩,跌倒後門片可能卡住浴室,耽誤急救時間。開啟內推門時若重心不穩,跌倒後門片可能卡住浴室,耽誤急救時間。

銀髮宅浴室建議使用橫拉門較安全。銀髮宅浴室建議使用橫拉門較安全。

3. 拆除浴缸重做防水  預防日後漏水 

在浴缸泡澡固然享受,但台灣浴室面積普遍不寬敞,如果有浴缸,可能就會占去0.5坪,且進出浴缸得把腳抬高,稍一不慎很容易滑倒。因此,羅豪偉建議拆除浴缸,並重新施作地板和地板往上30至50公分的防水層。 

羅豪偉解釋:「拆除浴缸時,底下的防水層也會遭受破壞,若再加上是30年以上老屋,防水層也可能已經失效。」因此,為了避免日後漏水到樓下,還得大動土木並賠償鄰居損失,不如趁此機會重新施作防水層。 

此外,老屋的管線可能已經生鏽、堵塞,加上台灣處於地震帶,長期下來容易有漏水疑慮,拆掉浴缸時,可一併更換管線。 

老屋常見的浴缸,使得本就不寬敞的浴室更顯侷促。(居安照護提供) 老屋常見的浴缸,使得本就不寬敞的浴室更顯侷促。(居安照護提供)

浴缸拆除後,浴室變寬敞了。(居安照護提供) 浴缸拆除後,浴室變寬敞了。(居安照護提供)

4. 面盆舊換新  不要做浴櫃 

羅豪偉指出,面盆常見的材質是陶瓷,其使用年限約15到20年。此外,實務上拆除舊面盆時,他常發現用來固定面盆的螺絲早已生鏽。他說:「我們遇到幾個案例,是屋主按壓面盆時,面盆歪一邊或整個掉落。」 

因此,羅豪偉建議更換老舊面盆,同時提醒《50+》讀者,使用面盆時,不要用手撐著,因為面盆下方的長腳柱,主要功能都是修飾出水口和排水管,而非支撐;因此,手不應壓著面盆,以免破裂造成危險。 

此外,面盆下方若有浴櫃,也建議拆除,以防日後便盆椅或輪椅進出卡住腳。 

老舊的面盆不只影響美觀,還潛藏掉落砸傷人的危機。(居安照護提供) 老舊的面盆不只影響美觀,還潛藏掉落砸傷人的危機。(居安照護提供)

 面盆更新並加裝扶手,使用更舒適、安全。(居安照護提供) 面盆更新並加裝扶手,使用更舒適、安全。(居安照護提供)

5. 換社福馬桶  或裝馬桶增高器 

一般馬桶的高度通常僅38公分,這對下肢無力者,無論坐下、起身都非常困難,坐下時,甚至會因為力氣不夠,上半身猛地往後靠,造成水箱破裂。 

因此,羅豪偉建議,可更換高約45公分的社福馬桶,搭配牆邊加裝L型扶手。另一種選擇,是在原有馬桶上加裝馬桶增高器,其高度可依據需求調整,但如果馬桶造型特殊或年代久遠,可能難以安裝。

一般馬桶高度約38公分,若下肢無力,坐下、起身將造成困難。(居安照護提供) 一般馬桶高度約38公分,若下肢無力,坐下、起身將造成困難。(居安照護提供)

安裝馬桶增高器後,坐下、起身更省力。(居安照護提供) 安裝馬桶增高器後,坐下、起身更省力。(居安照護提供)

6. 浴室淋浴處  裝L型扶手

扶手是高齡生活的好幫手,但高齡者可能產生排斥心理,怎麼辦?羅豪偉指出,一開始可以先在高齡者最需要的地方,如馬桶、面盆等處安裝,讓他們感受到扶手對生活起居真的有幫助,再逐一安裝。 

扶手可概分為垂直和水平2類,羅豪偉解釋,垂直扶手是作為力量的傳遞,起身或出力時,才有施力點,所以經常安裝在在跨越門檻或樓梯第一階,藉此輔助上下樓;水平扶手的功能則只是支撐,沒有辦法把身體的重量拉起來,通常見於走廊。 

此外,建議在淋浴處裝L型扶手,假設坐著洗澡,扶手垂直處可以輔助起身,如果突然頭暈,則可就近抓住水平扶手,幫助身體保持平衡。 

淋浴處裝L型扶手,坐著洗澡一時頭暈或起身都有扶手可抓。淋浴處裝L型扶手,坐著洗澡一時頭暈或起身都有扶手可抓。

7. 樓梯牆面裝扶手  虎口需可整個握住 

台灣中南部有許多3、4層樓透天厝,上、下樓多半走樓梯,而許多人會將神明廳設在頂樓,每天早晚上樓拜拜。「高齡者從一樓爬到頂樓,萬一行走時或中途站在樓梯休息,一時頭暈,很容易摔倒。」 

羅豪偉說,多數透天厝內的樓梯雖然有扶手,但扶手的握持處通常很寬,手不容易抓握,且根據無障礙法規,扶手必須讓使用者的虎口整個握住,才能達到安全抓握的效果。所以,仍建議在牆面兩側都加裝扶手,幫助自己有需要時,身體能保持平衡。

一般住宅的樓梯扶手握持處通常過寬,難以讓使用者整個虎口握持住。一般住宅的樓梯扶手握持處通常過寬,難以讓使用者整個虎口握持住。

使用者虎口能整個握住扶手,更能發揮扶手的功能。使用者虎口能整個握住扶手,更能發揮扶手的功能。

8. 去除高低差  或裝斜坡板 

坐輪椅時,房屋的高低差如門檻將形成障礙,因此應去除高低差,但若預算有限,或是環境難以更動,則可考慮斜坡板。羅豪偉指出,斜坡板的長度,需以1比6換算,假設高度1公分,則至少需搭配6公分的斜坡板,長度愈長,輪椅愈好推。不過,根據需要,斜坡板常會做成移動式,這時就必須考慮到照顧者是否容易操作。 

「整片式的斜坡板,往往一片就重達15公斤,無論收納或攤開,對照顧者而言都是負擔。」因此,羅豪偉建議,可考慮軌道式斜坡板,一個軌道重約5公斤,搬動時相對省力。 

如果坐輪椅,住家大門前的樓梯將形成障礙。(居安照護提供)如果坐輪椅,住家大門前的樓梯將形成障礙。(居安照護提供) 

比起拆除樓梯,斜坡板相對經濟實惠,使用軌道式又比傳統一片式更好搬動。(居安照護提供) 比起拆除樓梯,斜坡板相對經濟實惠,使用軌道式又比傳統一片式更好搬動。(居安照護提供)

9. 臥房到廁所  裝防撞地墊 

有頻尿困擾的人,一個晚上可能要起床上廁所好幾次,羅豪偉建議可於房間到廁所的行走動線鋪設防撞地墊,以免半夜起床頭昏,不小心跌倒,有防撞地墊,至少可降低衝擊力道。 

最後,羅豪偉提醒,老後家中可能潛藏的危機,除了改善硬體,觀念也要調整,及早意識到身體機能不同以往。 

他有位朋友,平時會玩三鐵,看起來很強壯,但羅豪偉仍不斷提醒他要坐著洗澡,可惜對方認為只有很老、很衰弱的人才會坐著洗澡,所以很排斥。 

幾個月後,這位朋友洗澡時突然昏過去,頭撞到洗手台,就這樣離開了。羅豪偉說:「我們提醒他坐著洗澡不是看不起他,而是假設摔倒,坐和站的摔傷力道會差很多。」接受現在的身體狀態,調整心態與之共處,才能好好享受每一天。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