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德誼 圖/日日寫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你經常感覺身體沉重僵硬,或感到壓力、疲憊嗎?臺大中文系教授蔡璧名與《50+》合作,首次將多年來的研究心法與讀者分享,並現場帶領實際操作3個實用的身心鬆柔身體鍛鍊法,每日都可以自我練習,揮別僵硬,讓身心更放鬆舒緩。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有感於健康的重要而開始追求養生之道,但也往往是過了中年階段後,個人的健康狀況開始有了顯著的差距:有人即使年過60、70歲,依然紅光滿面、聲如洪鐘;卻也有人早早就顯露老態,身體經常感到疲累、僵硬,甚至疾病纏身。
如何自我修養與鍛鍊,才能養成強韌不易傷損,卻又保持放鬆與柔軟的身與心?
研究老莊與醫道思想實踐多年的臺大中文系教授蔡璧名,此次與《50+》合作推出「合璧穴道導引的身心鬆柔課」,活動推出後不到一周就報名額滿,緊急追加場次也依然滿場,共計800人參與。
在課程現場,蔡璧名以親切幽默的風格,由淺入深的介紹讓身心鬆柔的實踐方法,更首度公開傳授虛實步、「搣」的鬆柔身體自療法。
蔡璧名教授分享多年著作精華,吸引不少《50+》讀者熱烈參與。
中醫理論也有老化週期 可以靠身體鍛鍊逆轉
透過自我鍛鍊達到逆齡的效果,有可能嗎?一開場時蔡璧名便提到:「我從小就很好奇,為何我的父親60歲的時候看起來比70歲的時候老,80歲的時候又看起來比70歲的時候有精神?」
蔡璧名教授的父親蔡肇祺,是修習太極拳的宗師級人物。耳濡目染之下,蔡璧名也對於中醫、老莊、太極拳與身體技術有著深刻的研究。
然而,蔡璧名也曾在42歲時被檢查出罹患癌症第三期,腫瘤長達9公分,被醫生宣告5年存活率僅25%。她說:「當時我除了腫瘤,另一個很嚴重的還有脊椎側彎,角度幾乎快達到70度。」親身經驗讓她有著深刻的體認:「今天的姿勢,決定了明天的疾病。」
蔡璧名教授以親身經驗分享身心鍛鍊的重要,台下讀者認真聆聽。
而人為什麼會變老?蔡璧名引《黃帝內經》的理論說明:男女分別以「8歲」和「7歲」為週期,身體逐步產生變化。
女性在28歲時,是氣血最豐足的狀態,到了35歲時則「面始焦、髮始墮」,臉色變黃、掉頭髮;男子則是在48歲時開始陽氣衰竭、面焦,髮鬢頭白,56歲時「肝氣衰,筋不能動」,64歲時更是「身體重,行步不正」。
「但這個逐漸衰退的階段,透過身體的修練,其實是可以逆轉的。」蔡璧名說。(相關閱讀:如何回到如小嬰兒般的原廠設定,讓身心放鬆與柔軟?蔡璧名:3個練習,從源頭找回生命力)
「身重」是萬病之源 矯正姿勢讓身心都輕盈
如同《黃帝內經》所提,在許多中醫典籍中關於病症的描述,都和「身重」有關。如果你一早起來,覺得整個人身體沉甸甸地,那可能就表示狀態不太好。「就像武俠小說裡練輕功可以走在水面上、身輕如燕一般,修練武術之人,都講求『身輕』的功夫。」
多年推廣穴道導引的蔡璧名認為,身體的筋絡就像是溝渠,當它通暢了,氣血就能自然流通,進而蓄積「真陽之氣」,而身體的氣,又和心靈的關注與著力點有關。「心定下來,身體也會跟著穩定。」
蔡璧名說,最理想的身體狀態,是感覺上半身輕盈上提,而下盤穩定。而這可以透過「虛實步」的練習來訓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把重心輪流落在單腳,背部脊椎打直,感覺頭部往上延伸、而腳下踩穩地面,由身體帶動腳往前。
中場休息時間,現場讀者向助教請益如何做「虛實步」的練習。
針對經常用眼過度的現代人,蔡璧名也現場傳授可以隨時隨地自我練習的「眥搣指法」:從眉頭的「攢竹穴」開始沿著眉毛按壓、經過中間的「魚腰」和眉尾的「絲竹空穴」,另外眼眶內側、靠近眼頭的凹陷處的「睛明穴」、眼尾的「瞳子髎穴」,經常按壓,也可以舒緩眼周的痠痛、不適感,讓眼睛變明亮。
經常按壓眉毛與眼眶周圍的穴位,可以消除眼睛疲勞不適,明亮眼睛。
總結養生之道,蔡璧名說,祕訣不外乎「12字箴言」: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鍛鍊。
「很多人在事業、工作上的成就很高,飛黃騰達,但他可能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對我來講,我重視生活,超過飛黃騰達。」蔡璧名認為,吃得好,睡得好,其實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你人生最看重的事是什麼,就可能決定了你的一輩子。」
心緒與身體息息相關 但可以由自己決定
除了不忘持續身體的鍛鍊與保養,蔡璧名認為,心靈與情感的素養也同樣重要:「你今天選擇抱持一顆暴怒、憂傷的心,或是淡定、寧靜的心,會大大影響身體的狀態。在莊子的脈絡裡,最重要的才能,就是你的心靈能隨時維持和悅跟喜樂。」
蔡璧名認為,心靈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不像外在或物質世界,很難完全依照自己的心意進行或發生,是唯一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自主控制的東西。
如何鍛鍊自己的心?蔡璧名說,當我們遭逢逆境、或是不如己意的時候,其實正是磨練心性的最好機會。「就像是重量訓練一樣,當你可以扛起愈來愈重的槓片,其實就代表著它愈來愈強壯了。」
更進一步來說,當你練就不輕易被外界事物動搖的強韌心志,不僅可以減少傷心傷神,甚至看待其它的人事物時,也能更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我們如果可以把心變成一面鏡子,那麼鏡子來來去去,映照出的人無論美醜都是過客,不會在心上留下痕跡,也不會想要占有。萬物的變化就像四季,一切都是自然的變化與安排。」蔡璧名說。
另一個重要的修養,則是「情感」。蔡璧名認為,心靈、身體跟情感的對照,這三件件事是互相支援、相互成長的。我們應該要像孝順父母一樣,照顧自己的身心。
她也提到,有一種愛情是向內追求,我們去愛,並不是因為想要得到什麼才去付出,而是因為你就是想要愛對方。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關注自己的身心,愛別人的同時,也要愛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情舒坦了,才可能蘊生關愛和溫柔,當你內心有足夠的愛,你才有餘裕去給予別人,情感關係也自然會變好。
最後蔡璧名鼓勵《50+》讀者:「我們應該掌握自己生命的重點,才能成為一個心靈自主、生而自由的人。人生每天都可以重新開始,把身心照顧好之後,你會發現那些以前在意的事情,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當心情輕鬆,身體自然也跟著鬆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