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顏理謙 圖/出自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少子化、平均壽命延長,再加上疫後通膨,全球經濟呈現史無前例的複雜樣貌。在充滿變數的時代中,如何才能安心退休,迎接人生下半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史蒂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特別針對台灣社會提出珍貴建言。
近年來,準退休族、退休族皆面臨迎面襲來的的焦慮:原本儲備的退休金,正迎來大通膨時代。物價飛漲、錢愈變愈薄,在此局勢下,人們應該如何思考、準備未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也被《時代雜誌》提名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百人之一。他在由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主辦的「2024銀髮金融論壇」中,特別針對台灣社會提出建言。
他表示,社會已經50年未經歷如此快速的通膨,而疫後通膨將是決定退休生活的重要變數,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大環境充滿不確定性 導致退休準備變得更複雜
史蒂格里茲指出,在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由於出生率急遽下降,能支付高齡者退休費用的年輕人口減少,對於退休制度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其次,人類預期壽命也有了大幅改變。
美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時,退休年齡為62至65歲,那時,平均壽命約為60至70歲,並沒有超出退休年齡太多。然而在醫療技術進步之下,現在的平均壽命已延長許多。
「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為更長的退休期做準備。就公共政策而言,政府該更慎重考慮勞工應該在勞動力市場付出多久。」
科技的進步,也會影響未來的經濟樣貌。在日常工作中,還需要多少體力勞動?這不僅影響了經濟結構、人們從事的工作類型,也會影響勞工留在勞動市場的年限。(相關閱讀:就學、工作、退休3階段觀念已過時!混搭人生時代:青壯年的小暫停,勝過退休後的大休息,如何延長工作年限?)
他認為,常說「政府退休金會破產」是錯誤的看法,但重點是執政者的政策能否保持彈性,因應超高齡社會的變化。以美國來說,現行的退休政策非常安全,但也需要針對稅率、提撥率、福利、退休年齡等進一步修訂,例如,調整工作年限。
而新冠疫情後的通貨膨脹,更為環境帶來不確定性。「公共政策已對通膨做出反應,但許多人並沒有因此調整自己的個人退休計畫。」
退休金取決於工作收入和工資增長的幅度,而退休長者的生活水平和一般民眾的差異可能因此變大,造成社會不平等。他指出,在美國退休金制度中,當整體環境的薪資成長速度快於退休金增幅時,會有調整機制,試圖減輕貧富差距。
他指出,台灣也正在經歷人口高齡化,從通膨和薪資成長數據來看,可以發現通膨速度持續超過薪資成長速度,不得不當心。
如何應對充滿變動的環境?管理個人財富的5大原則
在充滿變數的環境中,如何順應趨勢,妥善管理自己的財富,讓退休後的生活過得更好?史蒂格里茲分享以下5大基本原則:
1. 多元化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他提醒,思考個人投資標的時,應該要考慮投資和薪資收入之間的關係,做好分散風險。
2. 不要認為自己能打敗大盤
不要認為自己掌握了內線消息,即使有,也要明白有人會比你更早獲得資訊。與其追逐個股,追蹤大盤的S&P500是較合理的選擇。
3. 辨別自己面臨的風險
理解自己正在面臨哪些風險,並在可能範圍內確保安全。
4. 別忽略交易成本
投資時,勢必會收取交易費用。雖然每次的交易成本不高,但還是要注意年復一年累積下來的數字。
5. 投資組合要跟著年齡調整
風險會隨時間改變,投資組合也該如此。投資時要考慮人力資本和財務資本,人力資本指的是賺取收入的工作能力,而財務資本指的是現金、股票、債券等。
年輕時,收入相對不穩定,因此必須全面考量人力資本和財務資本;但當快要退休時,人力資本的風險基本上已全部消失,當人力資本風險下降,代表你應要有更大能力承擔財務風險。年紀愈大時,所投資的市場價值會更重要,畢竟你的時間有限,不能等到自己已年邁,或是苦等經濟復甦。這會讓隨著年紀增長的財務風險更令人擔憂。(相關閱讀:退休金夠不夠,這10年的報酬率很重要!看懂你最關鍵的10年,與降低熊市風險的3個方法)
台灣65歲以上勞參率低 未來需要能彈性上班的社會
迎向超高齡社會,長者若能持續留在勞動市場,對維持自身財務和身心健康都有幫助。但社會制度也須跟著調整,才能符合工作者的需求。
史蒂格里茲分享65歲以上人口的勞動參與率數據,日本達34%、新加坡41.5%、南韓更達48%,但台灣僅有14%。
他建議,要提高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在工作的制度上需要更多彈性,「因此,在高齡社會中,我們應該有一個能夠彈性上班的社會。」
他表示,政府應思考更全面的退休金制度,並鼓勵個人繼續參與市場,以因應前述巨大變數。此外,退休金制度不可能一體適用,也需要更有彈性,才能符合不同個體的狀況。
「當人們臨近退休時,不確定性會帶來極大的恐懼。」他強調,退休保障對所有人都很重要,而「免於恐懼的自由」才能讓人在工作中發揮潛力,並過上更好的退休生活。
相關閱讀:史迪格里茲著,《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回應不滿世代的新資本主義》,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