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數據取代早安圖,75歲媽初跑馬拉松就分組冠軍!當父母年老腦袋僵化了,如何陪他重啟人生的更多第一次?

步行數據取代早安圖,75歲媽初跑馬拉松就分組冠軍!當父母年老腦袋僵化了,如何陪他重啟人生的更多第一次?
2024.08.27
42,265

2024.08.27

42,265

文章用聽的
00:00 09:42 1

文、圖/陳雨德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年邁父母體能與腦力漸衰,加上生活規律又封閉,可能會漸漸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雖說人各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但偶爾來點新體驗,無論幾歲都會因此興奮不已。提早退休的陳雨德,為了好好陪伴父母,也嘗試許多方法幫爸媽創造人生第一次,也創造了相處時的美好回憶。

還記得是誰第一次帶你去買鞋?是誰在你學騎車時在你身邊加油?是誰在你考完試時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人生好多第一次都是爸媽陪著我們去經歷。但是爸媽老了、退休了、腦袋僵化了,又有誰可以陪伴他們重新開始人生的第一次呢?

我是一個幸運兒,因為在人生的幾個重要關鍵點做了冒險,又搭上產業順風順水的發展,才得以在39歲時以總經理兼合夥人的職稱離開職場。當我選擇離開職場時,除了打算陪著孩子長大,另一個驅動我的願望就是要陪著爸媽退休。

步行數據取代早安圖  75歲媽完成人生第一場馬拉松

2023農曆年我回台南過年,偶然發現我媽每天早上都跟一位80多歲老太太一起走路去買菜,聽我媽說,每次她們倆都會走個1、2小時去買菜,回程就搭公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用google map導航發現她們居然走了3、4公里。

隔天一早,我就陪著我媽走路去億載金城,來回大約4公里花了近一小時,我跟我媽說,「我買個運動手表給妳,每次妳走完就上傳數據到全家的Line群組給我看看」,從此之後,每天早上群組裡的訊息不再是早安圖,取而代之的是,當天走了多少距離的數據圖。

2023年4月初在我們全家的鼓勵下,我媽以75歲高齡完成了她人生第一場5公里馬拉松賽。

我還記得,同年2月她的月走量高達94公里,幾乎是一個佛系跑者的月跑量。以往馬拉松賽女子組60歲以上就會規畫成一組,導致更高齡的長者幾乎沒有上凸台的機會。我看到蘭陽愛88公益路跑賽,女一組居然是70歲以上,所以特別鼓勵老媽遠從台南來參加比賽。

賽事前一周,媽媽因走路跌倒去看醫生,小腿瘀血擦藥,所以我爸一直也勸她不要來。但她為了來宜蘭看看孫子,依舊堅持搭高鐵轉遊覽車到我家。

賽事當天,短短的5公里馬拉松賽,我用手拉著她以快走的方式進行。過程中,我一直要她注意大口呼吸、保持速度,因為我們一直以遠方一位老婆婆為目標要超越她。多虧她的堅持,和一直被我這個「不孝兒」拉著走,終於在距離終點1公里多時超越那位婆婆,拿到70歲女子組分組第一。(相關閱讀:鼓勵70歲爸媽練肌力,意外省下換屋費!專家:養成運動習慣,走路就是最好的開始

75歲媽媽第一次跑馬拉松就搶下分組第一!75歲媽媽第一次跑馬拉松就搶下分組第一!

如何讓高齡父母願意挑戰第一次?3個心得分享

這看似短短一小時的路跑活動,背後卻是包含著過去幾年我和父母間彼此在關係上努力的過程,下面幾點就是我這幾年歸納的心得分享:

1. 鼓勵父母踏出信念的框框,從感受到家人的支持開始

每個人對於陌生的事物總是會感到害怕或不習慣,尤其對於習慣規律生活的退休父母更是如此。特別是老人家有時會因為過去生活經驗或擔心,形成我們不了解的信念,更需要我們去鼓勵帶領他們。

以這次路跑活動為例,每次我媽將走路的數據圖上傳到群組時,我一定會在後面附上一些加油的話或貼圖,讓她感受到全家人的關心,且這不是她一個人的賽事。另外,在平時話家常電話中,也會特別讓小孩詢問關心她的身體狀況,在準備賽事的期間為了鼓勵媽媽,我還特別買了雙新球鞋送給她

當天我們全家人都報名了路跑賽事,除了我全程在賽場上陪著媽媽之外,老婆、孩子也全部在終點線迎接她,讓她感受到家人滿滿的支持。

2. 當父母直接婉拒時怎麼辦?或父母嘗試後但不願意又該如何?

「尊重父母參與的方式」是我這幾年最深的體驗。

以我爸爸為例,由於他早年中風行動不方便,家庭旅遊只能以跟團為主。但到了景點,由於他腿力不行又礙於面子不願乘坐輪椅,因此往往都只在路口處逛逛或跟導遊一起抽菸聊天。

早些年,我們會覺得這樣很可惜。但現在想想,這或許就是最適合他的方式。願意跟全家人一起出國旅行,大家能一起聊聊天吃吃飯,對比於其他家庭來說已經是很幸福的事

另一個例子是,當我第一次帶我媽去到球場看職棒比賽,由於她習慣早睡,再加上東京巨蛋人很多,我擔心散場時人潮太多,推擠容易造成危險,結果球賽只看了3局,我們就提早回家。但這一點也不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反而是個有趣的回憶。(相關閱讀:父母不聽話、愈老愈頑固,子女可以「管」他們嗎?陳乃菁:別當直升機子女,長輩開心才會好照顧

3. 細膩的陪伴與練習,讓父母安全做能辦到的事

媽媽從台南到宜蘭我家,必須先搭高鐵到達台北車站,再到轉運站搭乘客運到宜蘭。

從台北車站到轉運站雖是短短的一段路,卻讓她吃足苦頭。這段路有幾種方式可以到達:第一種是走地下街,不過路線複雜,媽媽因為害怕迷路,所以一直不敢嘗試。第二種是從台鐵北二門走過天橋到達京站,路線簡單也是她目前使用方法。

不過,有時她帶著大包小包,有時還拖著行李箱,這樣上下橋真的令人有點擔心。為此,我太太特別陪她練習走平面道路,雖然會多繞一下路,但家人都會比較安心,而媽媽也覺得可以自己來,不需要別人的幫助

陪伴父母探索各種第一次!人生終點還有很多冒險呢

比賽完後回到家媽媽感嘆地說,退休這麼幾年來人生許多的第一次都是兒子陪她度過!包含第一次搭遊輪出國旅行、第一次到東京巨蛋看職業棒球賽、第一次到精釀啤酒酒吧喝啤酒等等,這一次居然能在馬拉松賽拿到獎盃,是她這輩子從來沒想過的事。所以她最常跟人家說:「要不是我兒子,我今天哪有機會來參加這個。」

陪伴媽媽第一次搭郵輪出國旅行。陪伴媽媽第一次搭郵輪出國旅行。

第一次到精釀啤酒酒吧,有兒子同行飲酒更放心。第一次到精釀啤酒酒吧,有兒子同行飲酒更放心。

許多老人家退休後因為生活失去重心,對於新事物漸漸失去興趣,每天過著年復一年重複的生活。帶著人生不過就是這樣的心態,前往人生的終點,此時他們最需要家人們的陪伴,鼓勵他們突破過去人生的框框,勇敢的去創造人生的新經驗。

或許只是嘗試新的料理,走不同回家的路線,到不同的國家旅行……藉由一次又一次的進步養成改變的習慣,這一切,若有子女的陪伴,他們將會有更多的安全感!以前爸媽陪伴我們去經歷人生的新體驗,現在也該是輪到我們帶他們去冒險的時候到了。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