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50歲才開始認真理財,來得及!辣媽:每月3千開始的存債券計畫,哪天不工作也有被動收入

快50歲才開始認真理財,來得及!辣媽:每月3千開始的存債券計畫,哪天不工作也有被動收入
2024.05.29
33,752

2024.05.29

33,752

文章用聽的
00:00 11:06 1

文/陳莞欣 攝影/影巷26號

編按:常聽人說退休金的資產配置要做「股債平衡」,卻不知道債券怎麼買?財經作家辣媽分享自己在近50歲的年紀,利用債券做資產配置,希望未來創造穩定的被動收入。投資債券,有哪些原則要注意?(本文出自《50+週刊》「新手債券投資指南」

「我們這些快50歲的人,身邊朋友有認真理財的,都已經滾出一定的成果了。看到他們,都會覺得自己在幹嘛?」說起中年後的財務狀況,辣媽不由得有些感嘆。

在2024年出版第一本財經書《存債致富》以前,辣媽的身份很多元:曾是在金融機構服務14年的職場菁英,30多歲時為了實踐明星夢轉行,投入烘焙領域經營自媒體,成為媽媽界頗有影響力的網紅。(相關閱讀:曾任外商銀行高階主管,卻因低潮轉業、發現做烘焙更療癒!辣媽Shania:掙脫「金手銬」,你比自己想得更強大

儘管轉業後,辣媽在美食領域也取得不錯的成績,更成立自己的小型工作室。但接近中年,她逐漸意識到被動收入的重要:近50歲換房後,不只需背負房貸壓力,還要開始存老後的退休金。個人的體力有限,自媒體收入也受到環境影響甚鉅。光靠工作所得,很難保障安心的老年。

出人意料的是,曾任金融業主管的她,其實也屬於「理財晚鳥」一族。年輕時利率環境好,再加上當時工作的業績獎金相當優渥。只要好好努力,獎金會比投資收入豐厚許多,自然對有風險的投資興趣缺缺。

她笑說,自己過去是絕對保守的投資人,「連一塊錢都不想賠,所以我只放儲蓄險跟定存,還有積極還房貸。」雖然曾經跟著熱門股排行榜投資股票,卻因為沒時間做功課。盲目亂買的結果,自然是賠錢出場,也讓她多年來在有價證券投資上繳了一張白卷。

3千元就能開始存!債券、債券ETF、債券型基金有何不同?

48歲才想開始積極理財,辣媽選擇從債券著手。她過去在金融業專精於研發、銷售固定收益商品,對債券並不陌生。

什麼是債券?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政府、公司等機構向投資人「借錢」,期間固定償付利息,到期償還本金。「除非發債機構倒掉,你的收益都是固定的,答應給你多少就是多少,不像股息會受到當年公司賺錢或賠錢影響。」

對退休族而言,債券可以是穩定的現金流來源。對有一定資產規模的人而言,債券也是必備的資產配置工具,可資產的波動穩定,不像股票容易大漲、大跌。

早期,散戶不容易參與債券投資,「你要是銀行VIP,資產起碼300萬以上,他們才會推薦給你。」辣媽說。但今日,一般人也可以透過券商App、複委託、ETF等方式投資債券,相對之下方便許多。

她分享,常見的債券商品有3種:

1. 單一債券

買一支債券,持有到期拿回本金,期間可領利息。投資單一債券的門檻最高,散戶必須自行選債,且一般最低申購門檻介於5千美元~1萬美元。

辣媽認為,單一債券適合本金較雄厚的投資人,投入金額愈高,議價能力愈好。她建議,若真的要買單一債券,除了看票面利率,信用評等也很重要。她自己只會投資A級以上的債券,再往下一級、BBB等級的債券,雖然也是投資等級,但對保守型投資人而言仍相對風險高。

再者,債券的天期也要留意。長天期的債券波動較大,投資人也要思考自己的資金可以放多久不動?5年或10年,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2. 債券ETF

經理人根據某個指數的規則,選取選一籃子債券,屬於被動式投資的一種。債券ETF的優勢在於交易管道方便,可直接透過台灣券商購買,或者複委託買國外發行的債券ETF。其手續費、投資門檻都比單一債券低,流動性也比單一債券好。

投資ETF近年成為顯學,但需注意,債券ETF的價格波動不像股票,資本利得的空間有限。此外,債券ETF沒有「到期日」,自然也不像單一債券,到期就可以拿回本金。且債券ETF是由一籃子債券組成,每支債券配發的利息不同,債券ETF的利息也不固定。

辣媽建議,如果投資債券型ETF是以賺價差為目標,可購買長天期公債ETF,例如20年的美國公債。若之後降息,投資人就有機會賺到明顯的價差。

若目標是穩定領息,可以買投資等級的公司債ETF。若只是手邊有一筆閒錢,又不想只放定存,市面上也有天期1~3年內的短天期債券ETF。價格波動不會太大,利息約落在4%左右,不失為資金停泊的選擇。

3.債券型基金

經理人主動選擇有潛力的一籃子債券投資。在3種商品中,債券型基金的進入門檻最低,每月定期定額只要3000元就可以購買,因此吸引不少小資族。

債券型基金怎麼挑?由於債券型基金屬於主動投資,辣媽建議,挑選歷史悠久、較知名的投信公司,並且檢視經理人團隊先前的投資績效。「萬一明星經理人離開,穩定的團隊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表現。」

此外,過去台灣人愛買高收益債券(現已更名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即俗稱的「垃圾債」),主要是著眼於其高殖利率。但需注意的是,非投資等級債券的違約風險相對高。「買完不可能放著不管,否則景氣有警訊時,你來不及反應。」

因為自認為保守型投資人,辣媽提到,自己會傾向挑選複合型的債券型基金,例如30%投資公債、50%投資投資等級公司債,剩下的部位才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券。透過挑選多元標的降低風險,也爭取更好的收息。

快50歲才開始理財來得及!打造穩定被動收入的股債配置怎麼做?

「買到安穩的債券,就是很懶人的投資。」辣媽說。不過,雖然債券適合長期持有、可配發穩定利息,但投資人仍要定期檢視發債機構的信用評等。例如,被稱為「美國中華電信」的AT&T,曾是大眾心中「大到不會倒」的發債機構。然而,2021年,信評機構惠譽(Fitch)將AT&T公司的信用評等由A-調降為BBB+,若此時賣出,就有可能虧損。

此外,很多人以為政府發行的公債,應該是較為安全的標的。但過去俄羅斯等國的公債都曾出現違約的情況,甚至美國公債在2023年也一度傳出違約危機。「一般債券的利息是比定存好,但它的風險也會比定存高。」辣媽提醒。

常見的股債配置,是「100-目前年齡」,即為持有股票的比例。但辣媽指出,她因為起步較晚,現階段的資產配置會以提高報酬率為優先目標,股票的比例超過一半,投資標的包括台股、美股、定期定額投資台股基金……等。

債券部分,她選擇20年美債ETF,期望之後降息可賺取較大的利差。短期資金則放在1~3年的美債,利率約為4%。此外,她也投資少部分的公司債ETF,利率約5~6%。但考量風險較高,並非投資主要部位。

如同辣媽的另一個專業烘焙,總會有人問:「有沒有方法可做得更快、更好吃?」理財也是如此。不一定要是厲害的專業人士,掌握原則,簡單的方法也可以有美好的成果。

相關閱讀:辣媽Shania(郭雅芸)著,《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時報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