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編按:超高齡社會,女性活得比男性更久,更有可能面臨一個人的老後。想維持生活品質,財務的準備不可或缺。只是聽到理財,很多人總會聯想到一大堆數字、公式,想到就頭痛?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指出,隨著時代進步,投資理財的管道愈來愈多,且比過去親民許多。掌握3個大原則,投資理財真的沒有想像中困難(本文出自《50+週刊》「50後女性一定要懂的財商知識」)
一身亮麗紅披肩、黑洋裝,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出場,儼然歐美影集中常見的都會摩登女性。時常在媒體上亮相的她笑說,「我因為沒結婚、生小孩,不知不覺就被大家當成單身理財代表了。」
熟女的一個人生活,聽起來自在,卻也要務實面對單身老後的挑戰。羅尤美引用國外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國,75歲女性過半數為單身。即使曾經有過婚姻,在步入老年階段,也可能因為離婚、喪偶等因素,需要獨自打理財務。
有趣的是,富蘭克林證券曾做過調查,手中握有資產的50後女性,最想達成的財務目標是「退休後維持現有生活型態」,例如定期上美容院、做SPA、出國旅行⋯⋯等。如何聰明理財,讓自己老後過得和現在一樣好,甚至更好?
一入行便經歷震撼教育 投資不要單壓明星,全球、平衡型基金更穩健
回顧自己的理財史,羅尤美說,儘管她是商學院畢業,24歲就開始在基金公司當研究員,學校教的理論和投資實務畢竟有很大的不同。1995年剛入行,她就經歷了一次震撼教育。
當時,亞洲最紅的市場是泰國股市。隨著日幣升值,歐美品牌陸續將工廠外移其他國家,泰國被視為是值得期待的明日之星。往前回測5年,市場漲幅高達159%。沒想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讓泰國股市崩跌,也給了投資人一場震撼教育。
「還好我當年也沒什麼錢,就算定期定額投錯標的,也沒辦法賠太多。」羅尤美笑說,這次經驗,讓她體悟市場總是風水輪流轉。每個時期,只要天時、地利、人和俱足,就會有新的明星市場誕生。但是單一市場,特別是新興國家的匯率相對脆弱,也不見得如美國般,有充沛的資金、資源。一旦世界局勢改變,經濟體的優勢不在,原本的明星就不再是可長期投資的標的。
看過市場的大起大落,現在的她,投資原則從單一標的,轉為以區域、全球型基金為主,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隨著年紀增長,也提高資產配置中債券、平衡型基金的占比。
此外,長期投資也是一大重點。她分析,台灣人習於短線投資,許多人都是為了賺到比定存更高的利息,持有標的一年或更短就賣出。尤其是疫情後3年,市場行情大熱,跌的時間短,漲的時間長。若是這幾年才開始進出股市的新手,很容易產生一種「錢很好賺」的錯覺。然而,一旦市場風向反轉,太早出場,就無法得到反彈的獲利。
她舉例,2000年網路泡沫後,連續3年間,全球指數都在下跌,之後才止跌回升。「存股要經得起考驗,就是股市跌你也繼續存,跌完又漲,這時你還持有,才是真的存股。」
50歲才開始長期投資還來得及!退休理財的3大策略
50歲才要做長期投資,來得及嗎?「可以。」羅尤美篤定地說。開始理財不嫌晚,只是許多人一聽到複雜的投資觀念,便會開始卻步。
羅尤美建議,退休理財的第一步,可以先用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推出的「好命退休計算機」,輸入年齡、目前薪資、預計退休年齡、勞退新制自提比率等資料,即可立刻算出勞保、勞退可領多少錢,以及現有的退休金缺口。系統也會根據使用者預計每月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算出補足退休金缺口的目標投資報酬率。(相關閱讀:退休後,勞保、勞退、國民年金可領多少錢?請領資格與試算實例一次看懂)
算出缺口後,她建議,擬定退休理財的策略有幾個原則:
一、開始定期定額或不定額的長期投資,早點存或者多存點
她試算,假設65歲時希望透過投資,存到1,000萬,40歲開始存,若錢只放定存或其他年化報酬率約2%的投資工具,每月要存26,000元才能達標。但若年化報酬率有8%,每月投入11,000元就夠。
二、核心投資組合約4~5檔,降低齊漲、齊跌的風險
羅尤美建議,核心的投資組合,可選4~5檔標的。挑選時,有幾個面向可以思考,大原則是降低資產相關性,在類股輪動輪流漲跌時,能攻能守。
1. 成長:國內股票、國際股票、權益對沖、房地產、私募股權⋯⋯等。
2. 收入:公債、高收益、公司債、房地產、私募信貸⋯⋯等。
3. 防禦/非相關性:現金、宏觀、大宗商品、多重策略、天然資源⋯⋯等。
4. 通膨對沖:大宗商品、美國抗通膨債券、基礎建設、天然資源、房地產REITS⋯⋯等。
投資時,以前兩者優先,後兩者則是波動較大、適合進階的投資人。此外,部分當下趨勢熱門的題材,例如氣候變遷、數位轉型,也可參考。
「台灣投資人真正需要的,是跟台股加權指數相關度低的投資標的。」羅尤美舉例如,一個投資人同時持有台積電、0050、0056,甚至費城半導體指數,這幾檔標的都是齊漲齊跌。好比前一天晚上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隔天台股開盤,大盤一定也是往上走。
資產配置的意義,就是降低相關性。例如,投資台積電,也同時投資美國複合債、基礎建設指數。「要是這包(資產)表現很差,另外一包一定會沒問題。」
三、隨著接近退休年齡,建議提高債券/平衡基金的比重
「女生做投資理財,大部分還是想要利息跟安穩。」羅尤美說。愈接近退休年齡,在核心投資組合中提高債券的比例,有助於發揮「穩定」的作用。一來,債券相較於股票,波動平穩許多;而在經濟衰退時,除非發債機構倒閉,債券仍會發放利息,可創造現金流。
她以實際數據,比較過去20年不同資產配置的績效:
1. 持有100%股票,過去20年的年化報酬率為8.74%,5年循環報酬率最差為-12.94%。
2. 80%股票+20%債券,過去20年的年化報酬率7.48%,5年循環報酬率最差為-3.78%。
3. 60%股票+40%債券,過去20年年化報酬率6.23%,5年循環報酬率最差為3.32%。
*備註:股票部份以MSCI世界指數與MSCI新興股市指數各50%為準。債券以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為計算基準。
羅尤美分析,股票的優勢是資本增值力強,景氣好時股票上漲幅度會高於債券。但同樣的,當景氣變差時,下跌幅度也比債券深。她建議,績優股獲利了結後,把獲利投入放入成長平穩的債券,「如果你剛好是要在市場最差的時候退休,影響不會那麼大。」
若覺得自行投資太複雜、難懂,也可以試試近年新興的機器人理財。AI會根據客戶的屬性、預期波動、預期報酬率等因子,算出最適合的投資組合。甚至,現有的技術也可以做到每月自動再平衡、選擇逢低加碼的買點。投資人不需要自己學會技術分析的原理跟指標,機器人就像小老師,不失為一種懶人投資法。
「從我剛入行到現在,理財的工具、管道愈來愈多元化、資訊更多,費用率更低,自主理財是容易的,就看你怎麼做功課。」羅尤美說,搞懂理財,真的沒有大眾想像中複雜。女性一個人的晚年幸福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