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消耗熱量,比騎單車、跑步更高CP值的運動!宋明諺:練拳4大好處,鍛鍊身體線條又增加自信

想消耗熱量,比騎單車、跑步更高CP值的運動!宋明諺:練拳4大好處,鍛鍊身體線條又增加自信
2024.05.08
16,508

2024.05.08

16,508

文章用聽的
00:00 08:26 1

文/顏理謙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50+族群忙於工作和家庭,每天能留給自己的時間有限。在忙碌的生活裡,有什麼運動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健身成效又好?統稱為「站立技」的拳擊/泰拳/踢拳(kick-boxing)是高CP值的運動選擇。(本文出自《50+週刊》高階經理人都在學的運動!如何讓好體力成為50後的實力?

提到拳擊,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許是2個身材壯碩的男性正在揮汗對戰,不過,現在已有越來越多女性加入這個行列。

武甲總合武術創辦人、館長宋明諺從17歲開始習武,熟習跆拳道、柔道、巴西柔術、拳擊、泰拳、散打、角力等多項武術。他分享,拳擊/泰拳/踢拳是高強度運動,但是學習門檻並不高,只要身體能站立、能移動,都可以敞開心胸,勇敢嘗試看看。他觀察,許多女性練拳之後,不僅體態變好,人也更有自信。「女性從3歲到60歲,都可以練拳!」

練拳帶來的4大好處  內外都更有自信

宋明諺解釋,在武術領域中,依照不同的攻守方式,可分為站立技、寢技、摔技、總合武術等類型。

相對於以巴西柔術為代表的「寢技」和以角力、柔道等為代表的「摔技」,拳擊、泰拳、踢拳擊(kick-boxing)、散打等統稱為「站立技」,也就是「站著打的武術」,主要透過出拳、踢擊、膝撞等不同的打擊的節奏和角度,突破對手的防禦,並達成有效攻擊。

武甲總合武術有4成女性學員,年齡分布從3、4歲到60歲都有。他分析,女性練習拳擊/泰拳/踢拳擊(kick-boxing),大致有以下4大好處:

1. 爆發性強,很快能練出線條

拳擊/泰拳/踢拳擊(kick-boxing)的攻擊速度快,必須不斷出拳、具有爆發性,屬於高強度間歇運動。以泰拳來說,比起騎單車、瑜珈、跑步,在同樣運動時間內,可以消耗更多卡路里。

其中,泰拳以拳、腿、肘、膝等部位做為主要攻擊武器,動作豐富、較有挑戰性;拳擊則重視腳步和身體協調性,更適合一般初學者,而踢拳擊則是重視下半身的動作。「如果女性想要減肥,或是讓體態比較年輕、有線條,『站立技』的CP值很高。」

2. 不能偷懶,必須全神貫注

很多人喜歡參加拳擊有氧課程,但是長期下來,健身效果不一定顯著。因為剛開始上課時,多數人會因為不熟悉動作而用盡全力,不過,隨著練習次數增加,大概就能抓到動作技巧。「這時候,很多人就會開始偷偷省力,只是打一個帥氣和節奏感而已。」

其實,拳擊有氧雖然融入武術動作,但基本上還是以舞蹈為主,與實際的攻守並不相同。而練習拳擊/泰拳/踢拳擊(kick-boxing),學員需要打沙包或教練手中的靶,因此必須全神貫注,沒有偷懶的空間。

3. 提升自信心

過往,男女平權概念尚未興盛,許多50+女性從小生長在傳統家庭,自信心也受到影響。宋明諺觀察,有些女性習慣「以夫為尊」,遇到大小事都還是會想徵詢另一半的意見。「可是當她們練了泰拳之後,變得比較有自信。處理事情或說話都有明顯不同。」

他分享,曾經有位母親帶著女兒來練拳,詢問原因後發現,女兒平常在學校被男同學霸凌。練拳過程中,他傳授這位女學員,未來遇到不合理的狀況時,應該要保持堅定眼神和語氣,勇敢捍衛自己。後來,當她在學校再次遇到同樣狀況時,回應方式和態度截然不同,而男同學也不敢再欺負她了。

他觀察,不少女性學員是因為成長過程中曾遇到不好經驗,內心始終留著創傷,因此才帶女兒來上課,希望孩子能學會自我保護。有時在旁邊看著看著,自己也跟著加入練拳。

(相關閱讀:天海祐希:50後,健身比找伴侶重要!5位女星的自我鍛鍊法

4. 提高專注力

「練拳擊,比坐在家裡打麻將更好!」

他笑說,進行拳擊運動時,不但需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還要運用手腳,屬於全身性的運動,比起打麻將,更能鍛鍊腦力。「如果你常覺得自己記性變差,就來練拳,練完還可以教自己的孫子,增進感情。」(相關閱讀:居禮夫人都是50歲才學會游泳!讓自己大腦持續創新的學習法

從零開始也可以!只要能站、能移動就能練拳

宋明諺表示,拳擊/泰拳/踢拳擊(kick-boxing)雖然是高強度運動,但是進入門檻並不高,「只要能站立、可以移動就能練」。

雖然有些人自認體力不好、肌力不足,因此始終不敢嘗試,不過,他鼓勵《50+》讀者,武術本身就是很好的鍛鍊工具,從零開始也不是問題。

「特別是有些50+,平常工作很忙、常熬夜、有喝酒習慣或是飲食狀況不好,到了一定年紀,就會開始感覺代謝變慢、容易疲累,永遠都睡不夠。透過心肺運動,可以改善身體狀況。」他笑道,過去就曾遇到學員說,自己是因為有三高、被醫生督促來練拳的。「打完拳,氣色都變好了!」

不過,他也提醒,嘗試新運動前,應該先請醫師評估身體狀況,不要過度勉強。此外,加入武術館、健身房之前,也要主動向教練告知自己有哪些疾病,才不至於為了練武卻傷了身體。

「我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是50+女性做不到的!」宋明諺說,女性有一個重要的特質是「韌性」。「但我覺得,大部分台灣女性的『韌性』遠大於『自信』,這點有點可惜。」他鼓勵《50+》讀者,如果不喜歡現在面臨的狀況,想為自己做出改變,「第一件事就是走到鏡子前,看著自己,然後告訴自己:你一定做得到!」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