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月花不到3萬卻天天開心,如何辦到?從一碗烏龍麵,看簡單與簡陋的差別

態度,足以決定生活的豐富度。
態度,足以決定生活的豐富度。
2024.04.10
58,743
作者|50+選讀
責任編輯|吳丹華

態度,足以決定生活的豐富度。

作者|50+選讀 2024.04.10

責任編輯|吳丹華58,743

文章用聽的
00:00 12:01 1

文/何俺(なにおれ)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以少量物品和金錢,就能過上幸福生活嗎?日本部落格「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格主何俺,和太太過著每月生活費只要13萬日圓(約新台幣2.74萬元)的生活,雖不富有,但每天都很快樂,因為做到了「用一點點錢努力過得開心」。他認為:「生活費越少,生活過得越簡樸,你可以選擇的工作與工作型態就會變多。這才是讓你活出自我的基礎。」

我將這種花一點錢過生活的型態稱為「簡單生活」。

翻閱字典,簡樸的意思是「簡約」、「質樸」,亦即不奢華、不奢侈。各位一聽到不奢侈的簡單日子,可能會聯想到簡陋的生活。

我要說的是,「簡單」與「簡陋」截然不同。

簡陋是隨便處置事物的意思。另一方面,簡單則是不奢侈且愛惜事物。扼要地說,兩者的意義完全相反。

舉個例子,簡陋的飲食是將烏龍麵煮好後從鍋子撈出來,隨意放在盤子上。

相反的,簡單的飲食則是將煮好的烏龍麵,仔細盛放在自己喜歡的器皿上,調整麵條方向,讓食物看起來更美味。接著將午餐墊平鋪在餐桌上,放上烏龍麵後,再擺上一杯熱茶和筷子,營造出儀式感。

同樣是一碗烏龍麵,但當事者是否愛惜食物,決定了飲食風格。兩者的差異就是「簡單」與「簡陋」的差別。

簡單生活的質感:珍惜每一件真愛、不浪費心思在不愛

嚴格來說,我不曉得這樣解釋是否符合各位的見解。但至少我和妻子是如此區別「簡單」與「簡陋」。其實不用我多說,各位應該都會覺得簡單生活比簡陋生活更具質感。

讓平凡無奇的日常更有質感的最大秘訣,在於「是否愛惜自己想要珍視的事物」。就是這麼簡單。(相關閱讀:不用等財富自由,做喜歡的事沒想像中花錢!極簡生活部落客:月花3萬元的理想生活,如何實踐?

我並不是認為所有事物都要小心對待、好好珍惜,恰恰相反。

並非任何事物都需要小心對待、好好珍惜。只要珍惜自己想好好使用的物品即可。

細心對待自己不覺得重要的物品,無法滿足心靈需求。更糟糕的是,花費時間與心力維護對自己而言根本不重要的東西,是令人受苦的真正原因。換句話說,那樣只會帶來痛苦而已

所以我才說,只要珍惜自己想好好使用的物品即可。我們認為這個想法就是簡單生活的真諦。

若是覺得「小心使用」、「好好對待」很麻煩,代表這項物品對我們不重要。凡是覺得不重要的東西就立刻放手,只留下想要每天使用的物品。這是我們每天在做的事。

有些相處起來不投緣的人,就與對方保持距離。遭遇困難時,只聯絡會幫助自己的人。

放棄讓自己感到痛苦的家事,只做自己感到愉快的家務。

這麼做一點也不奢華或光鮮亮麗。但只珍惜自己想好好使用的重要物品,這樣的簡單生活才能讓人生更豐足。

非日常體驗不一定要花錢  親手創造更豐足

讓生活多采多姿的要素之一是營造「非日常感」

所謂的非日常感包括前往陌生的地方旅行,到高級餐廳用餐,或是在令人放鬆的空間享受按摩等等。

基本上,只要花錢就能享受非日常感。說的更精準一點,花錢才能買到的事物正是非日常的體現。但我們幾乎不花錢營造非日常感。當然,我們並非不做任何努力,而是利用巧思來享受非日常感。

舉例來說,我們從未去高級餐廳慶祝彼此的生日。我們會在家製作豐盛料理。不過,只有豐盛料理仍顯不足,我們會關燈點蠟燭。妻子穿上洋裝,我穿上西裝外套,花心思打扮一起用餐。簡單來說,我們在家營造高級餐廳的氣氛。(相關閱讀:Grace的優雅餐桌儀式:不將就,生活才有熱情

我不確定各位聽到我們的做法時,會覺得「很有趣」還是「很寒酸」。我要說的只是,「我們可以在平凡的日常中,親手創造非日常體驗」。

只有到觀光勝地旅行才是非日常體驗嗎?我們不這麼認為。將手機放在家裡,漫無目的、憑直覺在家附近散步,就能發現許多明明近在身邊卻從未察覺的小小非日常體驗。

你會發現平時從未留意的美麗花草,走著走著也可能經過氣氛樸實的定食餐廳,於是決定走進去用餐。這些都是非日常體驗。

在外面走了一大圈覺得疲倦,回到家入浴時,不妨在浴室裡點起蠟燭或線香,悠閒地泡澡。這是日常中的非日常感受。

泡完澡後,坐在陽台的露營椅上,吹著晚風小酌。這也是足以感受到微小幸福的非日常生活。

比起花錢買到的非日常體驗,日常生活中存在許許多多的非日常,都能讓我們體會到分外的充實感。

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找出非日常的體驗,其實非常有趣。我和妻子將這種體驗稱為「日常的追求」。

我認為花錢購買非日常體驗,只是朝決定好的目標筆直前進。眼前就一條道路,不可能迷路,只要付錢、接受就好,相當輕鬆。

由此,我們可以衍生出另一個角度:日常生活不是只有一條路可走。我們只是沒有察覺到,人往往在同一條路上徘徊,但其實還有無數條路可選擇

總之,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供我們追求的餘裕,這很有趣。只要願意去尋找平時忽略的選項,就會有更多新發現。

日常中的非日常,並不是要你花錢買那種強烈又刺激的體驗;事實上,日常中的非日常擁有許多溫和豐盈的感受。正因為花錢買的體驗過於強烈刺激,才會讓純粹放鬆身心之旅變調。原本出門旅行是為了放鬆,沒想到返家後反而變得疲憊不堪。

追求溫和豐盈的日常生活看似單調,但我認為這才是豐足生活的本質。

態度決定生活的豐富度  平凡小事也要慶祝

我和妻子認為,豐足的生活是由乘法計算出來的。世界上多到滿出來的物質和服務其實都是中性的,不好也不壞,而自己如何對待這些物質和服務,才是影響生活豐富度的關鍵。

可以用算式表現如下:

物質和服務 × 自己的態度=生活豐富度

舉例來說,明明去高級餐廳用餐,卻臭著一張臉享用美食,根本就是浪費美好時光。

簡單以數字套用在這個算式上,假設在高級餐廳用餐的豐富度是「100」,自己的態度是「-1」,相乘後得到的豐富度就是「-100」。

反過來說,就算是那些在平凡日常中滾動、豐富多樣的小小種子,只要我們主動栽種,就能收穫碩大的果實。

同樣套用數字說明,假設物質和服務的豐富度是「1」,只要我們的態度是「100」,相乘之後得到的豐富度就是「100」。

心中秉持這樣的想法,就能決定生活的豐富度,翻轉平凡無奇的日子。

我和妻子經常「慶祝平凡無奇的日子」。還會讚頌好天氣,即使下雨也心存感激。不僅如此,每當工作告一段落,或在街上看到可愛的貓咪,我們也會慶祝。我們會隨便找個理由慶祝每一天。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改變了看待周遭事物的態度。(相關閱讀:親手做禮物、為聚會訂主題!顧正秋之女任祥:將就的時代更要講究,把平淡的日子變豐盛

晴天是理所當然的氣候現象,本身並不稀奇。再說,我們無法控制天氣。就算覺得晴天比雨天好,也不可能想辦法讓天氣放晴。

話說回來,生活的豐富度並非光靠單一事物所決定,而是相乘之後的結果。假設眼前有一個豐富度不高的事物,而我們無法控制它,最後的決定關鍵就是「自己的態度」

「平凡小事也要慶祝」的想法能幫助我們察覺這一點。

例如,當你想著「今天天氣真好,來做一點豐盛的料理吧!」,就能把尋常的晴天,變成有點特別又有點開心的晴天。我們想要慶祝某事時,不需要在意別人是否慶祝。並不是只有生日、紀念日、假日、長假、聖誕節、過年等特殊節日才要慶祝。

一年365天,可能多達300天都是平凡無奇的普通日子。既然如此,若能愉快地度過這300天,人生肯定會變得更豐富,你說對嗎?

無需對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一會兒笑、一會兒哭,而是專注於自己可以控制的事物,如此一來就是改變「對待事物的態度」。

這樣的方式能讓日常生活變得更快樂。

(本文摘自何俺(なにおれ)著,《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晴好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