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有錢之後,就可以來做喜歡的事情?但存款數字要多少才是夠有錢?你想要的生活,真的要等到存夠千萬或更多,才能開始嗎?極簡人布蘭達&維尼分享另一種思考。
很多人會說「等有錢之後,就可以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等有錢之後,我就可以把家裡布置成喜歡的樣子,就不會像現在這麼亂了」,或是「等有錢之後,我就可以不用再工作,可以整天在家裡看書、看電影」等等。
這些句子看似合理,其實背後隱含許多待釐清的動機和信念,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研究一下吧!
認清自己喜歡做什麼 未必每件事都需要花錢
第1個就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如果只是變得有錢,但無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是很有錢但每天無所事事,可能很多人還是會覺得不開心,因為只有持續地行動,人才會感到充實和幸福!
因此,重點就是「我們到底要做什麼行動?」、「什麼樣的行動可以讓我們感到充實和幸福?」、「自己喜歡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先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再來談需要多少存款(搞不好不需要錢),可能會是比較順暢的順序,否則若是一味地追求存款數字,在沒有任何興奮行動的前提之下,生活可能還是毫無樂趣。
像是我們很喜歡整理物品,也喜歡練習瑜珈,每天看著自己喜歡的物品,發現自己又更加認識自己,每天在家一邊看YouTube影片一邊做瑜珈,發現自己身體的變化,都是讓我們感到無比幸福的事情,而且這些事情都是不用再額外花費的項目。
你想做的事 不一定得存夠 1 千萬才能開始
第2個就是「到底要多有錢才是有錢?」
「等有錢之後」代表存在有一個時間點會變成「有錢的狀態」,而現在的自己則是「沒錢的狀態」,那具體來說「有錢的狀態」是什麼狀態呢?
是存款達到1000萬的時候嗎?還是5000萬的時候?還是 1 億的時候呢?
為什麼要那麼多錢才能開始做喜歡的事情呢?你的理想生活元素各會花到多少錢?
實際上詢問很多人的理想生活樣貌,很多人都是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家人、希望能夠泡上一杯咖啡然後坐下來好好地閱讀、希望能夠學習喜歡的樂器、希望每天能夠自己下廚維持健康,希望能夠時常到大自然或海邊遊玩、希望能夠開始拍片當YouTuber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希望能夠撰寫自己的旅遊心得、當一個旅遊作家等等。
老實說以上這些項目其實都不太花錢,即使是一台樂器、一台可以拍片的相機、一台可以寫作的筆電,都不需要等到存款達到 1 千萬的時候才能開始行動,但是由於「等有錢之後,才有辦法來做喜歡的事情」這句話太口耳相傳,所以很多人都誤以為要先有錢才是最重要的!
做喜歡的事 不必等到有錢之後
「有錢之後,就可以來做喜歡的事情」的關鍵點,其實是在後面那一句「可以做喜歡的事情」或是實現理想生活,如果能夠辦得到,自然就不需要「等有錢之後」,對吧?
理想生活的「狀態」其實是一個「生活模式」,它並不是一個靜態的目標點,而是「動態」的!
如果每天我們都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吃著自己料理的健康食物、時常揮汗運動、時常與家人朋友相處聚餐、喜歡的書和電影出版和上映的時候就去享受、在一個清爽舒適沒有雜物的空間生活、將自己的理想生活點滴寫成文章分享給他人、點亮他人的生活,人生夫復何求?
很多人會擔心要是自己不努力賺錢、投資和理財,就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我們的想法是實現自己理想生活的過程確實是不容易的,但未必是透過辛苦的賺錢理財來實現。
試算理想生活所需費用 重新評估當下生活決策
我們再來設想一下以下這個理想生活情境(和布蘭達&維尼的很類似):
‧假設我們2個人想要住在「共居公寓」,每月要支出1.5萬元
‧我們想要自己下廚,每月食材費0.5萬元
‧每月想要搭高鐵回台中老家陪家人,每月要花0.3萬元
‧每個月想要購買新書進修,評估自己大概一週可以看完一本書,所以每月會可以有4本書的支出,約0.1萬元
‧想要就近在家做瑜珈、冥想,所以沒有運動花費
‧想在家追劇、打手遊、看漫畫,訂閱內容每月支出約0.1萬元
‧週末想要外出看電影吃大餐,每月支出大概0.3萬元
‧想要當極簡生活部落客,在方格子寫文章、投稿女人迷,所以沒有創業花費
‧想要當YouTuber,就近在家裡的沙發區用手機拍片,所以沒有創業花費
‧剩下日常消耗品每月支出約0.2萬
以上全部項目加總起來大約為3萬元,也就是只要我們2個人每個月一起合力賺到3萬元,基本上就不用再多做其他的工作了!
以雙人到府整理師的工作為例,假設一次工作花費5小時,收入約為6,000元,因此我們只要工作5次,相當於一個月只要工作5天,剩下的時間我們就可以選擇在家裡寫文章和拍片,來繼續分享我們喜歡的收納整理和極簡生活。這樣的工作模式又不會像到府整理那麼累,又能讓我們繼續沉浸在喜歡的事物當中,也有更多時間休閒娛樂!
經過簡單的試算,我們可以大概了解自己生活的現況,進而幫助我們進行生活的決策。
選擇你的理想生活狀態 而非存款目標
你也可以發現以上敘述的生活模式它是一個動態的情境,它是每天、每週、每月不斷重複的行為,狀態並不會有「終點」,因此我們會建議大家不要去設定一個「存款目標」,而是一個「理想生活的狀態」,這樣才會真正實現理想生活!
這就好比你想要一個健康的體態,我們不是要去設定一個「目標體重」,而是去設定「每週要執行的運動方式」,例如每週3次運動,每次做瑜珈30分鐘,並且持之以恆下去,運動並不是哪一天當你變健康之後就停下來的事情,對吧?
我們建議可以試著去將自己的理想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的樣貌列舉出來、描述出來,並評估潛在可能的花費,並盡可能根據自己的現況去評估,先不要超過自己能夠辦到的狀態,例如一週你只能看4本書,卻要估算10本書的進修預算,這樣就不合理了!
如果你可以開始實踐這樣的理想生活狀態,你會發現自己提早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了,你也會變得更快樂,而且還會意外發現理想生活其實不需要那麼多金錢花費喔。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原文標題為〈選擇你的「理想生活狀態」,而非你的存款目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