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mazingFood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疾病可能跟遺傳有關,但是飲食以及生活習慣決定了疾病會不會發生,健康均衡的飲食方式可以打造不易罹癌的體質。改變飲食就能改變明天,如果想預防癌症,就要從日常餐食做起。韓國健康照護專門企業「Amazing Food Solution」提出預防癌症、打造健康身體的防癌飲食5大原則。
原則1. 制訂均衡的菜單
美國癌症協會(ACS)和美國癌症研究機構(AICR)建議在治療癌症時需注意攝取充足的蔬菜、水果、穀類、優質蛋白食物和乳製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可以透過多種不同顏色的蔬果吸收充分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在準備餐點之前,先看看是否均衡涵蓋了蔬菜、水果、穀類、優質蛋白質食物、乳製品等食材,想要避免營養素缺失,就從抗癌食譜開始。
穀類食物以2、3種雜糧搭配食用為佳。
蛋白質食物有魚肉類、豆類、蛋類等。肉類則建議以脂肪含量不高的瘦肉為主,攝取過多脂肪會導致體重過度增加,肥胖也可能不利於癌症治療。
另外,每天要吃1~2次的乳製品,可以攝取包括鈣質在內的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原則2. 充分食用蔬菜和水果
充分攝取蔬菜和水果對預防各種癌症(大腸癌、胃癌、直腸癌)有顯著的效果。尤其是蔬菜和水果中含有抗氧化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植化素(Phytochemicals)等,可以減少癌症發生的危險。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等報導,蔬菜和水果的攝取可以預防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肺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相關閱讀:Lancet期刊發表204國大型研究,發現5成以上癌症可避免!黃達夫:4個預防重點,50後不罹癌)
原則3. 低鹽飲食
國人鈉的攝取量偏高。根據台灣國健署2019年報導,19~30歲男、女性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4599毫克及4096毫克,達國人鈉的攝取量上限。比國健署建議每人每天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400毫克(約6克鹽),還要多上1.9倍及1.7倍。
鈉會刺激胃黏膜的細胞,使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容易被人體吸收。雖然是間接作用,但還是有可能使致癌物質影響健康,所以建議減少攝取量。(相關閱讀:70%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飲食6要點:香料取代鹽、兩餐之間喝低脂優酪乳)
原則4. 禁吃燒焦的食物
應避免食用烤牛肉、烤豬肉、炭火燒烤或燻製的食物。肉類或魚類在高溫下烹飪時,會產生苯芘等致癌物質,這些物質會引發DNA突變,最終造成癌症發生。而且肉類燒焦後所產生的苯芘,會隨著油脂擴散到整個肉上,因此食用時切掉燒焦的部分並沒有太大的效果。
烹飪肉類或魚類時,注意要控制好烹煮的方法、溫度、時間等,以免燒焦。
原則5. 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取量
紅肉和加工肉製品可能會引發大腸癌和直腸癌。一般在製作火腿、香腸等加工肉製品時,為了讓成品散發出誘人的顏色,會使用亞硝酸鹽作為顯色劑,而該成分可能會直接在接觸部位引發癌症。
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紅肉也被歸類為致癌食物,是因為它的飽和脂肪含量高於蛋白質,在燒烤時肉塊表面產生的黑煙等可能會成為致癌物質。
國際癌症研究所的報告顯示,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發生大腸癌的風險增加18%;而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發生大腸癌的風險增加17%。由此可知,加工肉和紅肉與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因此最好儘量避免食用。
(本文摘自AmazingFood著,《這樣吃,癌細胞會消失!:第一本全方位抗癌食譜,從日常管理餐到對症治療餐的健康飲食法!【抗癌飲食實用版】》,蘋果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