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鈴木祐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如何對人生持續保持好奇?怎麼讓自己不在歲月洗禮下漸漸失去好奇心?研究指出,好奇心是可以「弄假成真」的。不妨參考南方衛理會大學所開發的50項行動,每週為自己增加一點挑戰。
該怎麼做才能學會「好奇心」的技能,持續探索人生呢?
有很多方法,但最重要的一點可以總結為以下敍述:「弄假直到成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如果你想要脫胎換骨成某個人,就要模仿那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最後你就能成為你所想像的人。這句話是英語圈的經典慣用句,直接了當地表達這樣的大眾常識。
如果想成為工作出色的人,就要模仿表現優異者的工作方式;如果想要運動表現變好,就要模仿擅長該競技項目的人的姿勢。
像這樣模仿目標人物的思想和行為,應該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驗。比起毫無線索去謀求自我改善,有明確的榜樣,應該能更容易接近成功。
想當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 試試「弄假成真」
只不過,這個建議不僅適用於工作和運動。根據近幾年的研究可以得知,我們的好奇心也能透過「假裝順利」而提升。
關於這一點,南方衛理會大學的心理學家內森・哈德森(Nathan W. Hudson)等人進行過有趣的實驗。研究團隊召集了400多名就讀不同大學的大學生,並給他們個別指示:「請思考希望改變自己性格的哪些地方」,然後,研究團隊要求他們從事前準備的「行動淸單」中,挑選喜歡的事,命令他們每週做完1至4項。
這份行動淸單中,記載了參加者應該執行的具體活動,並給予符合個人要求的任務。
例如,希望變成擅長社交性格的人,就給他「聯絡老朋友」、「向初次見面的人打招呼」等等的任務;而目標開朗性格的人,則要他們執行「向朋友訴說煩惱」、「感到不安就深呼吸」等等的任務。
簡而言之,就是讓所有參加者的行動,像是已經擁有他們各自希望的性格。
然後4個月之後,可以看到參加者頗有意思的變化。
越能確實完成任務的參加者,他們的性格測驗結果變化越大,實際上變成了他們所希望的性格。
關於這個結果,研究團隊的評論是「若能積極實行自己訂為目標的行動,就能改變性格特質」。(相關閱讀:心理學家實驗:裝年輕,真的會變年輕!七件事你值得「裝」)
也就是說,如果想學會探索人生的技能,只要持續假裝你是具備「好奇心」的人就OK了。透過反覆進行這項作業,你可以逐漸在腦中烙印新的神經模式,最後在你的內心讓不同的人格特質扎根。
簡單來說,「好奇心」是可以安裝的。
安裝好奇心的50個行動 每週挑戰1至4項
在我們安裝「好奇心」到心中時,最好也要像剛才提到的實驗一樣,重複特定的行動。以下將介紹由南方衛理會大學的團隊所開發的具體行動淸單。
淸單的使用方法很簡單,請從以下淸單中選擇喜歡的挑戰,以每週進行1到4個的步調實踐。最初可能感覺不到任何變化,但隨著每天累積挑戰,你內心的好奇心肯定會萌芽成長。(相關閱讀:每天讀英文報、為太太做飯!80歲導遊張明石:好奇心勝過面子,凡事「不要臉」問到會,就好快樂)
1. 閱讀國外新聞報導。
2. 閱讀最新科學發現或技術的新聞報導。
3. 去看沒看過的新電影。
4. 去看沒看過的一集新電視劇。
5. 訂閱新的Podcast,聽最開頭的節目。
6. 試著思考5分鐘有關人生的目標與價値觀。
7. 去喜歡的餐廳,嘗試以前沒吃過的新料理。
8. 拜訪沒去過的博物館或美術館。
9. 閱讀有關和自己政治理念不同的新聞報導。
10. 如果可以去時光旅行,試著想5分鐘會想去哪裡、做什麼事。
11. 如果能在天空飛,試著思考5分鐘會做什麼。
12. 至少做5分鐘的冥想。
13. 試著去以前從未去過的新餐廳。
14. 嘗試參加讀書會或詩歌朗讀會。
15. 閉上眼睛,聆聽喜歡的歌曲,並試著思考幾分鐘你喜歡這首曲子的哪個地方,以及有怎樣的感覺。
16. 在日常生活中,試著寫下一些還不知道答案的問題。(例如:「塑膠是用什麼做的」、「馬桶的水流機制是什麼」等)
17. 在販售藝術作品的店家找出喜歡的作品,並試著思考喜歡這件作品的哪部分,以及有什麼感受。
18. 參加平時不聽的現場音樂表演活動。
19. 思考關於哲學的主題5分鐘以上。(例如:「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安樂死在道德上能被容許嗎」等)
20. 發現並挑戰以前從未嘗試過的新活動。
21. 去新的餐廳或酒吧,和服務生聊天。
22. 去人多的餐廳、咖啡店、酒吧等地方,向新認識的人打招呼。
23. 尋找志工團體,並參加志工活動。
24. 試著在班級或團體聚會中,舉手回答問題或說出意見。
25. 在公園或校園找正在玩休閒運動(例如排球、足球、羽毛球等)的人,邀請他們一起玩。
26. 邀請朋友一起玩遊戲或看電視節目,或者參加派對或社交場合。
27. 與親密的朋友敞開心扉,坦誠說說今天發生的事,並詢問對方的狀態。
28. 告訴朋友身邊發生的有趣故事。
29. 請朋友或熟人陪同參加社交活動(也可以是其他人正在計劃的事情)。
30. 邀請朋友或熟人一起去看演唱會、電影或表演。
31. 試著向朋友說說最近知道的事,如果對方有興趣,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32. 幾分鐘思考這一天學到的新事物,並提出2個以上關於該話題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33. 思考生活中遇到不能理解的事情,在找答案之前,至少花5分鐘思考可能的解釋(例如:「防曬乳的防曬機制是什麼?」)。
34. 觀察討論會,努力理解雙方的立場。
35. 若發現自然或藝術等美麗的事物時,無論是朋友還是陌生人,都立刻傳達給在場的人。
36. 問朋友:「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並進行討論。
37. 尋找有興趣的主題,並參加有關該主題的講座。
38. 若有我不了解的話題,請教了解該話題的朋友,學習有關該話題的知識(例如:不同的專業領域、不同的國家、不同種類的食物或活動等等)。
39. 列出想嘗試的新體驗淸單,嘗試其中之一。
40. 搜尋當地的活動,試著去參加之前從未參加的新活動。
41. 和朋友談談關於夢想的內容,並分享自己的夢想。
42. 與朋友以哲學性主題進行討論,並嘗試加深自己的思考方式。
43. 找出自己討厭的藝術或娛樂作品,花5分鐘的時間,試著思考該作品的優點。
44. 參加讀書會,討論自己從未讀過的書。
45. 向朋友或家人提出有關人生的深入問題,並試圖了解答案。
46. 尋找有不同文化的朋友或熟人,詢問他們的文化,並加深理解。
47. 尋找和自己持不同意見的人(政治、宗教、文化、嗜好等),並透過提問以理解對方的意見(不討論)。
48. 針對引發爭議的話題,試著理解其他人的想法。不與對方爭論,而是試著理解對方的想法。
49. 對於具爭議性的話題,思考自己的意見,並至少花5分鐘思考,為什麼持反對意見的人是對的,而非自己是對的。
50. 關於具爭議性的話題,向朋友徵求意見並試圖眞誠地理解對方的想法。
(本文摘自鈴木祐著,《好運方程式:行動力✕察覺力✕持續力✕恢復力,運用科學化練習,抓住好運、翻轉人生》,采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