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憂鬱症2年多終康復,不是奇蹟、只有累積!陳良基:以做研究精神擬定憂鬱症復原4計畫

太太憂鬱症2年多終康復,不是奇蹟、只有累積!陳良基:以做研究精神擬定憂鬱症復原4計畫
2024.03.14
33,474

2024.03.14

33,474

文章用聽的
00:00 06:05 1

文/王素梅、陳良基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前科技部長陳良基陪伴太太王素梅走過2年憂鬱症的復原之路,在過程中也坦言就像一場可能看不見盡頭的馬拉松。在太太康復後,許多人好奇他們夫妻倆如何擬訂策略面對憂鬱症,陳良基分享在尋找解方中進行的4大重點。

憂鬱症患者往往會失去生活中各種能力,對周遭一切都失去興趣,進而失去對生命的熱情,感到自己似乎會一輩子陷在黑暗之中,自己受苦,家人也跟著受累。

我從事研究工作數十年,習慣對複雜困難的事都設定研究計畫,好好地去尋找解方。因此面對憂鬱症這個人生最大的挑戰,在初期一陣慌亂後,我也很快在腦海中構思如何擬定策略來應對。

素梅陷入憂鬱流沙2年多能順利康復,我相信跟我們勇敢去面對憂鬱症所做的規畫有關,很多朋友都會好奇地想了解,我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1. 制訂每日課程表,安排穩定、規律的活動

憂鬱症患者失去很多生活的自主能力,每天都會懶懶地窩在一邊。但如果持續下去會惡化,我就設法替素梅排一個課程表,就像學校會有長期的學期日程表,以及短期的每週課表,生活就照表操課、規律化。

素梅剛出院的那半年多時間,因為我還身在內閣,所以課表以她同學幸娟協助的健身房活動為主,加上來家裡幫忙的親家母、素梅的姊妹等人,陪伴的時間交錯進行。

為了兼顧身心活動平衡,我跟素梅商量後,請她每天抄寫《心經》數回,上、下午各做一次核心運動,例如慢跑訓練中的棒式平板。然後把這些功課表貼在冰箱上,請她照表操課。

每天上班出門前,我會提醒她當天課程,下班回家後就先跟她聊聊今天進行的情形,也可大略知道她當天的身心狀況。

週間晚上,如果能抽出空檔,我們就去附近或學校的桌球室打桌球。大約隔週安排一次去高爾夫球場運動,也藉機多走路和曬太陽。(相關閱讀:「部長很多人能當,但太太只有我能照顧」陳良基陪太太走過憂鬱症告白:不會好也沒關係,我會永遠陪著妳

2. 多接觸大自然

平常若有充足時間,我會陪素梅到公園散步半小時至一小時。離開內閣後,我跟學校申請一年的休假,除了原本的課程外,在家的後山附近漫步,享受森林浴和呼吸芬多精,成了每天的日課。

3. 保持與人互動、看短劇講故事

跟素梅每天相處時間變多了些,發現她的身體功能還是緩慢退化。我覺得活動量也許要增加,所以就積極安排一些外出活動,鼓勵素梅回去台博館當志工值勤,安排她加入台大EMBA合唱團活動,出外訪友、參加澎湖花火節等。

素梅當時幾乎不講話,我安排什麼,她就是默默地跟隨。當我開車時,坐在身旁的她會唸路標、招牌。在家時,就唸一些文章,後來也嘗試打開電視,讓她看點短劇,然後請她將劇情講給我聽。

4. 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專業協助

儘管在按時服藥以及悉心照顧下,素梅的情況逐漸好轉,但情緒仍低盪。我跟醫師討論並諮詢相關精神科專家的建議後,決定重新替她找尋心理諮商師。很幸運地,第二次跟心理諮商師約談後,素梅就表示信賴,所以每週又加上心理諮商的課表。一開始我會陪著她一起去,後來素梅已不用我陪在身旁了。(相關閱讀:寫給憂鬱的朋友們 鄧惠文:瘟疫不是病人的錯,憂鬱症也不該是

從素梅身上,我可以發現病程緩慢的變化,跟著做些微調,看起來是有效的。對於她喜歡的課程,分量稍微加重加多;她不喜歡的課程,則設法調整

我常說:「人生沒有奇蹟,只有累積。」雖然每一個憂鬱症患者所需要的照護方式不同,但大方向是類似的。持續不間斷的守護關懷、固定的起居課表,以及守護者平靜穩定的心情,慢慢累積下去,我相信在黑暗的盡頭終能見到曙光。

(本文摘自王素梅、陳良基著,《牽手就不放手:我們一起穿越憂鬱流沙》,時報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