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瑞云、鄭先安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陳莞欣、蔣德誼
編按:你是習慣將壓力或不開心往內吞的人嗎?許瑞云與鄭先安醫師認為,許多婦科疾病的症狀和發炎有關,其原因往往在於,女性經常把說不出口的負面情緒隱忍在心裡,久而久之,就容易讓身體累積過多憤怒能量。
旻音一年前發現子宮頸發炎,雖然定期追蹤,卻時好時壞,至今還無法完全康復。加上長期睡眠不足又壓力過大,導致免疫力欠佳,不時出現陰道搔癢和白帶過多等症狀,前陣子又因為泌尿道發炎頻跑廁所,讓身為老師的旻音很困擾,雖然這並不是惡疾,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讓她不勝其擾。
旻音來求診的時候,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垂頭喪氣,好像什麼事都引不起她的興趣。我看了旻音的能量場,試著找出她這麼無力的原因。
許多婦科疾病常以「發炎」的症狀呈現,一般來說,發炎通常和生氣、惱怒的情緒有關。
觀察身體發炎或疼痛處時,經常都會看到積累的生氣能量。如果身體一直承受強烈的憤怒情緒,就會處於想攻擊或壓抑的狀態,生氣的時候,身體會明顯緊繃起來,產生帶有熱能的能量,所以經常生氣的人免疫系統容易處於亢奮狀態,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發炎。(相關閱讀:習慣自我批判,讓身體持續發炎!許瑞云、鄭先安:放下「我不夠好」的想法,免疫疾病不上身)
婚後忙於照顧家庭 卻忘了該為自己多做點什麼
我問旻音:「妳在生誰的氣呢?」
旻音:「我很氣先生,他明明知道我和孩子需要他,卻還是我行我素過他想要的生活,根本不在乎我和孩子。」旻音面有慍色,說話的語氣也明顯不悅。
「的確有些人即使結了婚也沒有意識到婚後生活必須做出相應調整,身負不得不扛起的責任,還是跟婚前一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懂得考慮伴侶和孩子的需求。就好像很多母親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大了,自己需要做出相對的調整,還把成年的孩子當做不懂事的小孩來管教。我們可能無法改變先生的心態,但可以為自己做很多事,妳覺得可以為自己做什麼事呢?」我問旻音。
「吃好、睡好。」旻音淡然的說。
「嗯,吃好、睡好的確很重要,但除了這兩樣,妳還記得結婚前是怎麼過日子的嗎?很多女性婚後就忘了結婚前是怎麼生活的,明明婚前也過得很不錯,有很多興趣、喜好,也懷有對未來的夢想,不過一旦結婚,就把所有曾經喜歡的、渴望的、積極追求的一切拋在腦後。妳還記得婚前有什麼興趣或嗜好嗎?」
旻音:「我真的忘記了。」她很努力回想,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這樣啊,那說幾個妳可能會有興趣、覺得可以用來好好陪伴自己的方式。」
「聽音樂、做甜點、練瑜伽。」旻音想了想,擠出這三件事。
「音樂看起來對妳有些能量。妳喜歡音樂嗎?有沒有彈過什麼樂器?」從能量場上,我看到旻音的能量對音樂特別有共振。「我喜歡⋯⋯彈鋼琴。」
重新找回內在能量 也是找回生命的一部分
旻音顯得有些遲疑。旻音已經疏於照顧自己太久,所以過去很喜歡的東西都變得陌生,其實從能量場上可以看到,當代表「音樂」的能量出現時,她的子宮突然就有了動力,所以我請旻音看著代表「音樂」的動力,跟著我向「音樂」說:「你永遠會在我的生命裡,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要跟著醫師說出來嗎?」有點激動的旻音不知所措的問。
「如果妳說得出來,就跟著說,但不能像背書,而是要發自內心說出來,不要只是跟著我唸一遍。如果妳說不出口,就直接說自己現在還沒辦法,不要勉強。」我告訴旻音。
她點了點頭。
「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我把你忘記了。你曾經陪伴我很久,給我很大的支持,我願意把你重新找回來,我可以享受彈鋼琴、享受音樂、享受生命。」旻音跟著我向「音樂動力」說出這些話,又接著說:「我覺得有點不確定,有點怕怕的⋯⋯」
「因為妳已經離開音樂太久,也許沒辦法馬上就彈得像以前那麼流暢,但是沒關係啊!以前剛開始學鋼琴的時候,不也是從不順練到順嗎?」我對旻音說。
「其實去年爸爸過世以後,我每次聽音樂都覺得非常傷心。」旻音說完忍不住放聲大哭。
肯定自己的好 別總為他人著想卻犧牲自己
測試了旻音的情緒能量類型,發現她平時是一個很善良、很有感受力、很懂得為別人著想的感受型人,不太懂得拒絕別人,總是慣於犧牲自己去滿足他人的需求,但當壓力大到一個程度,處在戰或逃的情境,她的情緒能量類型就會變成聽覺型人。
聽覺型人很容易自我批判,一旦掉進自己的想法裡,不知不覺就會開啟內心小劇場,展開一連串內心戲,一不小心就會偏離真實。所以聽覺型人要學著認識自己,意識到自己很容易自我批判,因此要懂得肯定自己,去看到自己的美好,這樣別人也才會看得到自己。(相關閱讀:一輩子壓抑與忍耐,小心「火病」上身!醫師:學會適當表達,把自己放回第一位)
此外,聽覺型人還要學著把他人的評價歸還給對方,提醒自己不要和別人比較, 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一個人就算常被別人說很美,也不會變得比較美;就算被說很醜,也不會因此就變得比較醜。我就是我,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會因別人的評價而有所不同。一個人只有不和他人比較,內心才不會匱乏疲累,而這正是聽覺型人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
聽覺型人對於藝術、音樂經常有敏銳的興趣與天分,但又老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結果把興趣變成一種追逐,不斷壓迫自己必須做到完美,反而讓興趣變得充滿壓力,不再好玩。
應該要學著把興趣看成一件喜歡的事,單純享受其中的樂趣,不和他人做比較,也不批評自己,只有這樣,興趣才會成為個人生命中的支持與動力來源。
(本文摘自許瑞云、鄭先安著,《女性心療法──妳要好好的:跨越生命課題、學習自我療癒,重獲身心健康》,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