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培芸 圖/midjourney 責任編輯/陳莞欣、王美珍
編按:在婚姻關係中常覺得難受,是大家都會有的不適,還是該斷捨離?美國從事婚姻關係研究的約翰‧葛特曼博士,如出現批評、防衛、鄙夷、漠視及挑釁的態度和行為,是負向婚姻的指標。臨床心理師指出一段長輩的智慧,「與其長期烏雲密佈,不如來場傾盆大雨。」勇敢表達,才能促成情感的流動與溝通。
美國長年從事婚姻關係研究的約翰‧葛特曼博士(John Gottman)曾經提出「婚姻末日四騎士」(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它是用來預測負向婚姻狀況的指標,裡面包含了:
1. 批評(criticism)
2. 防衛(defensiveness)
3. 鄙夷(contempt)
4. 漠視(stonewalling)
後期則是新增了第5項指標:挑釁(belligerence)。
可想而知,當親密關係出現批評、防衛、鄙夷、漠視及挑釁的態度和行為就會逐漸破壞關係的品質,也持續摧殘當事者的心理狀態和情緒。
該離婚嗎?易走向結束的關係有哪些特徵?
然而,5項指標拿好拿滿,並不代表就會離婚。換言之,許多人寧願持續待在如此痛苦的婚姻裡,讓關係存續,而不願選擇結束和分離,也就是名存實亡。
我們可以先試著想像,當伴侶跟妳說話時,言語間總是夾雜著批評妳的字句;妳想關心他的時候,他總是表現出防衛的態度;又或者妳想跟他分享今天遇到開心、有趣的事,他卻流露出鄙夷的眼神,彷彿是在嘲笑妳的樂事不值一提;還有當你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他總是態度冷漠,沒有回應。
甚至,他還會主動掀起爭端,來挑釁你。讓你原本陽光明媚的好心情,瞬間被破壞殆盡。(相關閱讀:觀察夫妻說話習慣,可以預測之後離婚的可能性!精神科醫師:2種說話習慣,會讓親近的人受傷)
如果婚姻生活都充斥著這樣的氣氛,每天相處的人都是這樣對待你、回應你,可以想見,已經提早生活在地獄,你無法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也難以大口地呼吸,彷彿時時刻刻都被掐著脖子,活得膽戰心驚。
然後,三不五時就飄過如下的念頭:「我真是遇人不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我又能如何?」、「婚姻是我自己選的,怎麼能夠反悔呢?」
這些時不時冒出的念頭,其實都在提醒你:婚姻是如此讓你窒息又難受,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當初絕對不要跟這個人結婚,或做出結婚的選擇。
婚姻烏雲密佈時,最需要什麼?生命即表達,別讓自己陷入僵化狀態
我想起我相當敬佩的一位長輩,他曾經說過:「與其長年烏雲密布,不如下一場傾盆大雨。」
看似簡單的一段話,卻是意義深遠。它提醒我們「生命即表達」。我們都要能夠「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因為這是身而為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如此,也才會促成親密關係中情感、能量及想法的真正流動。
心理治療工作10多年,我時常看到的問題,是伴侶中的雙方陷入情感、能量及想法無法流動,相當不對等的狀態。
其中一方若表現出批評、防衛、鄙夷、漠視及挑釁的態度和行為,另一方往往則是相應地忍耐、壓抑及順從,將吞下來的不滿、委屈和怒火對孩子或朋友說,而不是盡可能地對伴侶表達,或嘗試換其他方式來讓伴侶懂。
有些時候,是伴侶徹徹底底封閉自己,抗拒和你交流和溝通。然而有些時候,則是你太過膽怯,對自己的信心不夠,一次失敗後,就不敢再嘗試了;也不懂其實可以換個方式來說,狀態就陷入僵化與膠著。
吵架、爭執不是婚姻末日 走下去的關鍵在雙方「調整的意願」
如果伴侶抵死不願調整,持續做不到對你的尊重,仍是用批評、鄙夷、挑釁的方式對待你,持續磨損你的情緒及快樂,甚至還約束你的自由,那麼這也許是你認清審視,鼓起勇氣離開的時候。
很多人都對親密關係有著長年的誤解,以為關係好就等於不會吵架,或者深怕吵架會引發衝突,接著就會迎來關係的終點。
我想起曾經來找我進行婚姻諮商的一對夫妻,他們倆毫無修飾,也沒有遮掩的吵吵鬧鬧、雞同鴨講的過程,讓我印象深刻。
怎麼說呢?夫妻倆人明明就是要到同一地點接受婚姻諮商,卻是分別出門,在不同時間、用不同方式抵達諮商室。先生開他的汽車,太太騎她的機車,因為太太想要睡晚一點,而先生一向性子急,也深怕遲到,同時也想把握時間先到附近的市場購物,所以先生總是早到,而太太總是遲到。
不只如此,諮商過程中,毫無遮掩對另一方的指責跟嘲諷,或者拿對方的糗事及缺點來說,完全無視對面坐著心理師這樣的外人。
然而在我提醒,還有累積多次諮商後,夫妻們的互動方式卻開始逐漸微調,態度也改變了,我看到先生變得包容,太太也能看到先生的緩慢改變,雙方都願意為了這段婚姻努力,去調整自己可以進步、可以讓步的部分。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婚姻關係,表達及互動方式很荒謬,完全無法與神仙眷侶畫上等號。然而,他們卻讓我看到婚姻能夠走下去,其實是雙方都有為了對方、為了家庭、為了關係,去調整自己的「意願」。哪怕速度很慢,哪怕方式笨拙些。
婚姻是影響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不快樂的關係,何時該斷捨離?
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是從「互有好感」開始發展,卻常常會走到「互相折磨」的階段。重點是,不要期待對方必須依照自己的方式改變,而是要能看懂,尤其要懂得用「心」看見對方對你好的部分。
因為這是關係變好,走到健康的互相依存的機會。例如,太太多半都會希望先生能說好聽話,但先生偏偏不說,然而他卻會為了妳,去夜市買回妳喜歡聽的錄音帶。
當然,親密關係的樣貌百百種,沒有哪對夫妻的狀況會和你的一模一樣。如果對方連調整、共好的意願都沒有,甚至有長年外遇、酗酒、暴力相向的問題,那麼應該更好判斷了。(相關閱讀:度過30年不快樂婚姻,不想再忍20年!70歲熟年離婚體悟:別以為能改變對方,不適合勉強不來)
婚姻是一種選擇,離婚是一種能力。而能力是可以建立及培養的。
該分居,該放手也就認了。
婚姻從來不是人生的全部。然而對於已婚的人來說,婚姻卻是影響你身心健康的一大部分及關鍵因素。(相關閱讀:陳乃菁專欄|先生一句「我太太很醜」,讓太太失智後仍常暴怒! 婚姻中的隱忍,是晚年照顧困難的引信)
人生很長,唯有活好餘生,才能不盼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