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個月和妹妹約會,回到少女時代!蔡秀敏:父母過世後,兄弟姐妹如何維繫感情?

知道有人會永遠支持你,就是最大的寬慰。
知道有人會永遠支持你,就是最大的寬慰。
2023.12.22
35,119
作者|林芳如
責任編輯|陳莞欣

知道有人會永遠支持你,就是最大的寬慰。

作者|林芳如 2023.12.22

責任編輯|陳莞欣35,119

文章用聽的
00:00 09:00 1

文/林芳如 圖/蔡秀敏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2019年起,藥師蔡秀敏的兒子大學畢業,她開始和妹妹約會。平均每3個月,姐妹相聚,徹夜談心,彷彿回到少女時代。自從罹癌康復後,蔡秀敏就積極把握每一天,不僅出版繪本、擔任藥師,還教口金包。這幾年她發現,自己生活過得多彩多姿,但原生家庭的親情,好像缺失了,和妹妹變得熟悉又陌生。開始定期約會後,她和妹妹的情誼更濃厚。「知道有一個人永遠都會支持你,是我這幾年來最大的收穫。」父母過世後,兄弟姐妹如何維繫感情?

平均每3個月,住在台北的藥師、繪本作家蔡秀敏,會和住在台南的妹妹約會,規劃一場專屬於姐妹倆的3天2夜小旅行。這個習慣,從蔡秀敏的兒子大學畢業那年開始,已經持續了4年。

罹癌、空巢期後反思  健康快樂地過好2人份的人生

2019年,蔡秀敏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她終於可以放下對孩子的牽掛與責任,放心享受自己的時間。「孩子畢業了,我好像也畢業了。」58歲(2023年)的蔡秀敏說,婚後為了照顧家庭,幾乎沒有專屬於自己的時間,雖然幸福,但偶爾也渴望擁有自己的時間。如今孩子大了,她終於有了「想怎麼安排生活都可以」的自由。

另一方面,12年前罹癌,讓蔡秀敏積極度過每一天。除了當家庭主婦,在孩子上高中後,還重返職場,擔任藥師。此外,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0~3歲圖畫書創作類佳作獎的她,也陸續出版《沒關係》等繪本。

「主治醫師說我很幸運,及早發現。」蔡秀敏說,當時,她長了3顆子宮肌瘤,摘除化驗後,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那一年,她47歲。

「我媽媽也是47歲罹癌。」後來,蔡秀敏常想:「如果媽媽沒有那麼早過世,47歲以後,會過著怎麼樣的人生呢?」所以,一得知自己罹癌當下,她就期許自己要健康生活,連同媽媽的人生一起,活2人份的人生

摘除子宮後,更年期立刻報到,蔡秀敏覺得皮膚乾燥,全身燥熱。「我把自己當作一個名牌包,每天洗完澡,一定會全身塗抹乳液。」蔡秀敏說,沒有生命的皮包,主人尚且用心保養,何況是人?喜歡香味的她,特地選購香氛乳液,讓自己有好心情。

碰到難題,她總是先想:「最糟會怎麼樣?」接著就告訴自己:「大不了就這樣。」想通之後,就關注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不再煩惱。

哥哥意外離世成遺憾  和妹妹定期約會彷彿回到少女時代

罹癌後,積極生活的態度讓她除了照顧家庭,事業也愈來愈順利,但這幾年,她發現自己忽略了原生家庭,雖然父母已逝,手足之間仍應常相聚,因而從2019年6月開始,主動找妹妹約會,彌補失落的親情。

2019年11月,她和妹妹約好,年底和住在陽明山的哥哥聚會,也和哥哥說定了。想不到,沒過多久,哥哥跌倒,傷到腦部,在加護病房躺了40天。三兄妹確實相聚了,但不是在陽明山,而是醫院。

哥哥在病房的時候,蔡秀敏一邊照顧哥哥,一邊遺憾原來彼此過去忙於生活,變得這麼陌生。「因為他病了,我才可以花時間陪他,照顧他,跟他講講話,要是以前能多聚聚,該多好啊……。」

哥哥過世後,蔡秀敏更積極把握和妹妹的每一次約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她帶著妹妹開車到台南景點井仔腳。多數遊客看完夕陽就離開了,但她們為了等飛魚卵香腸,多待了10幾分鐘,幸運看到彩霞滿天。「藍色的天空,映照著紫色的彩霞,很美。」

除了四處走走,蔡秀敏也曾經教妹妹做焦糖布丁,或晚上回到飯店,一起做口金包。「可以跟妹妹單獨在飯店徹夜長談,好像回到少女時代。」姐妹倆常聊起兒時趣事,像是她們曾一起玩扮家家酒,或者身披棉被,唱起歌仔戲。

那個年代,冷氣很貴,姐妹倆睡同一個房間,房間裡只有一台電風扇,兩人連風扇往哪邊偏,都會吵架。「現在講起來,笑得好開心。」

平均每3個月見一次面的她們,不見面的時候,也用Line聊天,或者下載唱歌App,錄製音樂給對方,只要在手機搜尋關鍵字「唱歌App」,就可以找到很多選擇。「在手機上唱歌不用錢,插上耳機,點開始錄製,就可以開始唱,還可以調整音量和音高,就像唱卡拉OK一樣。」平日也擔任社區健康講座講師的蔡秀敏說,唱歌要記歌詞、旋律,會動用吞嚥肌群,是防止大腦衰退和吸入性肺炎的好方法。(相關閱讀:幫病人移除鼻胃管,找回吃美食的樂趣!葉書銘醫師:想要不插管的老年,中年該做哪些準備?

姐妹吵架感情不散  文字溝通化解歧見

偶爾,姐妹間也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一察覺氣氛不對,蔡秀敏會告訴妹妹:「我在上班,晚點再說。」等到彼此冷靜下來,再以文字溝通,傳遞彼此的想法。

「跟朋友吵架,也許會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可是跟妹妹吵架,還是願意溝通。」蔡秀敏認為,親情是斬不斷的。「跟好朋友在一起,你不會有負擔,也不會給別人負擔。可是跟妹妹在一起,你會有責任,也會彼此支持,那種扶持通常比閨蜜深。

過去,因為彼此各自有家庭,一年只見一、兩次面,而且是大家一起吃飯,想說點秘密或體己話,也不太適合,因此變成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親人。開始定期約會後,雙方共同話題愈來愈多,讓她和妹妹的情誼更濃厚。「知道有一個人永遠都會支持你,是我這幾年來最大的收穫。」

如果《50+》讀者也想和兄弟姊妹定期約會,蔡秀敏建議,初期可以先傳訊息,多問候,再找個理由聚會,像她就曾經幫妹妹慶生,或者以回台南看阿勃勒之名,找妹妹相聚。何不現在就拿起手機,問候兄弟姊妹:「哪天有空,要不要一起出來喝個下午茶?」(相關閱讀:公公退休3年癌逝,弟55歲心臟病驟逝!Anita一人遊世界:別活成「來不及享受」,當下就為自己出發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