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居生活的啟示,自己做飯、自染頭髮更快樂!鳳小岳媽媽孫麗翠:我們何不讓自己能幹一點?

如果對自己的身體不尊重,對世界上的感受也不會深。
如果對自己的身體不尊重,對世界上的感受也不會深。
2023.12.15
87,144
作者|顏理謙
責任編輯|陳莞欣,王美珍

如果對自己的身體不尊重,對世界上的感受也不會深。

作者|顏理謙 2023.12.15

責任編輯|陳莞欣,王美珍87,144

文章用聽的
00:00 11:12 1

文/顏理謙 圖/孫麗翠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王美珍

編按:藝人鳳小岳的媽媽孫麗翠,在陽明山上過著簡樸節約的山居生活,除了教書、上課,平時不常下山。自家附近闢了一處菜園,裡頭種了山芹菜、魚腥草、刺蔥、香椿等各式蔬菜。熟悉四季節氣,她會順應季節,調整生活模式。從頭到腳,善待自己。

你還上市場買菜,親手為自己做一頓飯嗎?

台灣是美食王國,走到街上,各式中西料理應有盡有,再加上近年外送發達,按按手機,一份熱騰騰的餐點很快就來到面前。當外食越來越方便,為自己準備營養豐沛的三餐,似乎成為愈來愈罕見的光景。

「大家現在不做飯,也不逛傳統市場了。因為不逛市場,所以不能觀察每一種食材的狀態,也不知道什麼季節會出現哪些食材。我們的飲食已經跟季節脫離了。」表演藝術家孫麗翠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身體一點都不尊重,一點都不理會。我們看這世界上所有發生的事情,感受也不會深。」

孫麗翠從小習拳,曾隨太極拳孫祿堂太師傳人河北張少泉,也向大乘禪功台灣傳人彭金泉、峨嵋臨濟氣功俗家傳人河北傅偉中學習氣功,後修習中國雅樂舞。1980年代,她赴歐深造,旅居德、義、法、英,返台後便從事默劇推廣和教學。她創立的「上 默劇」,至今仍是台灣唯一的默劇團。做為表演藝術工作者,身體是傳達內心的重要管道。她研究四時節氣變化,透過傳統文化中的自然規律道法,養身也養心。

而她另一個更為大眾所知的身分,則是演員、歌手鳳小岳的母親。

談到兒子,孫麗翠露出靦腆笑容。「現在年輕人都很忙,我發現他忙起來時,常常會簡化很多事。」演藝行業工作繁忙、作息很難規律,3、4年前開始,孫麗翠不時會傳訊息給鳳小岳,提醒他,現在到了哪一個節氣,如何吃、如何穿對自己最好。後來,她也將這些養生技巧傳給朋友和學生,並且一年一年增訂內容。一個母親的溫柔叮嚀,終於在2023年集結成《四時節氣手記》一書。

陽明山居生活的啟示,自己做飯、自染頭髮更快樂!鳳小岳媽媽孫麗翠:我們何不讓自己能幹一點?_img_1

孫麗翠與兒子鳳小岳,兩人感情甚篤,也會一起打拳健身。孫麗翠與兒子鳳小岳,兩人感情甚篤,也會一起打拳健身。

陽明山山居歲月  親自打理菜園,隨四季變化飲食

孫麗翠生長於北部眷村,從小,她每天踏著田埂上學,睜大眼睛,好奇地觀察天空和周遭的花草昆蟲。喜歡爬樹、摘野果,觀察四季變化之下,不同草葉的型態。直到上小學以前,家裡都是使用陰曆記日。人與天地萬物的距離,超乎想像地近,這也造就了她與土地的親密連結。「我們有一種追隨自然的傳統,知道每個季節、每個節氣該做什麼事情。」(相關閱讀:中醫師:50歲起至少花一半時間照顧身體 冬季必做保健3件事

多年前,孫麗翠開始在陽明山過著簡樸的山居生活,除了教書、上課,平時不常下山。她在自家附近闢了一處菜園,裡頭種了各式蔬菜。對於長年吃素的她來說,這裡就是最棒的食材寶庫,想吃什麼,通通自己來。「山上沒有什麼餐廳,全部都是自己做。」

她笑道:「我說一句老實話,我從來沒有在外面吃過一餐,比我自己在家做得更豐盛的。」

孫麗翠從小就習慣觀察自然,跟隨節氣生活。(影巷26號攝)孫麗翠從小就習慣觀察自然,跟隨節氣生活。(影巷26號攝)

孫麗翠長年在陽明山上過著簡樸生活,每天親手打理菜園。孫麗翠長年在陽明山上過著簡樸生活,每天親手打理菜園。

自煮的好處,除了可以掌握食材來源,更重要的是可以順應季節變換菜單,吃得簡單卻豐盛。孫麗翠分享,自己的三餐大致是這樣的:

1. 早餐:豆類為主,依四季增加不同配料

以豆類為主,前一天晚上先浸泡。「因為現在是冬天,所以我會用比較多麥類。」先泡紅薏仁、蕎麥、糙米、埃及豆、扁豆、黑豆,第二天早上再加入小米和藜麥,放入電鍋煮。煮熟之後,放入少許山藥、無糖豆漿,再按下燜煮,外鍋不加水。

電鍋跳起後,視季節加入不同配料。秋天加龍眼乾,夏天加蓮子,也可以加入花生。「吃的時候,記得兩邊牙齒都要咀嚼。用澱粉、穀類給我們的身體一股來自土壤的力量。」

2. 中餐:多吃蛋白質,搭配當令蔬菜

「下午需要出門勞動,可以多吃蛋白質。」她喜歡以豆腐、豆干、豆皮、雞蛋等構成午餐,另外再加上大量當季蔬菜。「黃豆可以讓女性皮膚細緻,要多吃豆腐。」

3. 晚餐:青菜加豆漿,盡量簡單

「晚餐就隨便吃了。」她笑說,自己的晚餐通常很簡單,煮個豆漿,裡面放一些青菜、堅果,有時放入一些蘿蔔乾增添鹹味,就這樣完成一餐。山上新鮮蔬菜種類繁多,除了自家種植的山芹菜、魚腥草、刺蔥、香椿等,她也會從山野小徑旁採集野菜,薺菜、車前草、雷公根、紅鳳菜等都是好選擇。

「我認識的大多數人都不做飯了,都是外食。」孫麗翠觀察,大部分人的家裡都有廚房,甚至擺滿了齊全的高級廚具,但動手料理的人卻很少。

「好好做一頓飯的確需要花時間,可是現在有很多工具,可以讓我們很省事地做飯。」不做飯、不上市場買菜,讓人們與土地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她認為,這點非常可惜。不過,只要將自然放在心頭,還是有機會往更理想的方向前進。

「理想與現實在目前的生活裡不易吻合,理想不棄,隨時放在心上,能合就合,努力達成身體自然鐘的順序作息,這就是天人合一的計劃實行開始。」她在書中寫道:「不是在工作裡找空隙過理想日子,是建立生活後再去工作。」(相關閱讀:女子的獨食時光最療癒!曲文瑩:一個人吃飯也要美味又漂亮,是我愛自己的方式

年輕時旅歐生活的啟示  減法生活有無可替代的美好

多年旅歐的經驗,讓孫麗翠看到歐洲人對飲食文化的重視,而她也從操持家務的過程中,體會到純樸生活的甜美。

1988年,她在英國威爾斯產子,成為一位母親。「住在威爾斯的時候,我們沒有瓦斯、沒有電爐,所以要撿柴、買炭,每天自己起火做飯。」孫麗翠笑說,威爾斯的氣候寒冷,住了兩年半,她從沒穿過夏季的衣服。當時,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燒火,這樣一家人才有熱水可用。此外,剛搬到當地時,因為住家距離城內約6公里,家裡沒餘錢購車。因此,每周進城辦事時,她得靠雙腳步行,一邊走,一邊想辦法在路上攔便車。

「但是,那段日子是我生命裡最特別的日子。」她感性地說,雖然育兒、操持家務占去每天2/3的時間,外人看了覺得辛苦,她卻過得很開心,也更能理解自己的母親當年在河南鄉村生活時,如何用心照料家庭。

「為自己的嬰孩餵奶洗澡,深感氣候溫度對我們母子身體狀況的影響。」她寫道:「生產後的身體與當地的物候為我帶來新的體驗,我不斷地在更新,以自己的身體做生命實驗。」

行至中年,她說,一個女人需要的物質其實不多。衣服、化妝品等日用物品,該有的都有了,如果願意自己動動手,很多花費都可以省下來。她回憶,自己的母親手藝就非常精巧,小時候,母親總會幫孩子親手挑選布料、細細縫製衣服。雖然是艱困環境中不得不的作法,但也從中感受到母親濃濃的愛。

「我們一天需要用多少錢呢?可以想一下怎麼過比較單純、節約的生活。」她說:「化妝品可以學著自己做,網路上都有教學。剪頭髮一定要進美容院嗎?可以找朋友幫忙剪。另外,現在很多有機商店有賣染料,頭髮也能自己染。」

學著自己動手,不僅能活化手、腦,也能享受減法生活中,無可替代的美好。孫麗翠笑道:「我們何不讓自己能幹一點?」

相關閱讀:孫麗翠著,《四時節氣手記》,有鹿文化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