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珍專欄|朋友訴苦好心提供意見,為何反被疏離?2段式陪伴法,別把他人的問題當成自己的

只要陪伴與同理,每個人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只要陪伴與同理,每個人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2023.12.10
23,962
作者|洪雪珍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

只要陪伴與同理,每個人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作者|洪雪珍 2023.12.10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23,962

文章用聽的
00:00 05:50 1

文/洪雪珍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當家人、孩子、朋友、部屬來訴苦,你會急著幫他想辦法、給意見嗎?有時竟是這股熱心熱血,反而導致彼此疏離。洪雪珍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對方的事不是我的事,透過2段式說話法,對方可能更開心,也會更感激你。

當有人來跟我們訴苦時,你認為他要的是什麼?

一般人都以為,對方有問題了,就是要我出主意,幫他一起解決問題。

你如果這麼做了,還做得很用力,可能,朋友再也不來找你。而你莫名其妙,不解哪裡得罪對方?

掏心掏肺提供朋友意見  為何慘遭疏離?

去年我也發生相同狀況,朋友來跟我談孩子的生涯問題。我自以為是,想說是我的專業,便言無不盡,熱心到底。

一股腦兒說太多了,不該說的也說了,或許踩到痛處,很明顯地,朋友開始疏遠我。

起初還不明白發生什麼事,慢慢地,才發現當時話太多了!該聽他多說的,多抒發鬱悶的心情。

認清對方真正的需求:只是希望心事有人聽

現在,人家來詢問我意見,我大半不會直接說出想法,而是反問對方有什麼做法。這是他的人生,具備什麼條件與資源,他最清楚;我給的想法,未必是他能做得來

有的人還會反過來怪罪對方不聽勸,說:「以後別來問我,我不會管你的。」

你是不是也說過這樣的話?

覺得有些朋友一直卡在某個問題出不來,你給的意見都沒聽,依然故我。同時,你會指他固執不通,或是不解決問題,只會抱怨問題。

其實,不是對方錯了,而是我們錯了。

因為對方要的不是你給意見。雖然他說想聽聽你的意見,事實上,他是想要你聽聽他的心情;而你太過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朋友的事就是我的事,一肩扛起問題。(相關閱讀:和家人、朋友任何人都聊得來的5秘訣!郭葉珍:對方沒開口,別急著給建議

利用2段式做法  陪伴對方想出解決辦法

我的做法都是2段式:

第1段,先同理他的心情。

第2段,再問他有什麼進一步想法。

通常只要同理了,對方就有想法了,即使不太動腦子的人,也百試不爽。

他自己想的方法,無論成熟與否,都會更有動力去解決,比別人給意見的執行力強上幾倍,最後至少問題會解決一些。

所以只要對方提得出想法,我仍然維持2段式:

第1段,先同理他他自己的意見,

第2段,再問他有沒有需要注意的。

幾次來回,對方便會想得周全細膩;他也會很高興,由自己想出解決方法。

把人生交回給他  陪他練習每次都能給自己意見

昨晚有個年輕女生來私訊我,在一家小店做時薪,老闆沒給勞健保,他請生理假,老闆不准,要提醫院證明。兩個人在line槓上,她想離職算了。

我便是用這套2段式方法回她,雖然來回多次,花了一點時間,仍舊由她自己想出辦法來,看得出她很高興有能力解決棘手問題。

未來人生,她會不斷遇到各種問題,昨晚生出來的一點點自信心,我相信能夠幫助她稍稍勇敢面對。

不論是職場當主管、或家裡做父母,直接下指導棋是最快速的,卻未必最有效果。那是你的意見,不是當事人的想法,他不見得認同,也未必完全理解緣由,執行力一定有落差。對於培養自信心與思考力也無法到位,可惜錯過一次寶貴的機會教育。(相關閱讀:家人、朋友有困難時,為什麼有時不說話比較好?學會「積極性沉默」,建立更強韌的人際關係

因此不要急,把人生交回給他,但是重點在此,陪他一下,理解他一下,給他時間想出自己做得來的最佳方案,效果才可能是最好的。

你不能每次都給他意見,而是幫他能夠每次給自己意見

(本文轉載自洪雪珍FB粉專,原文標題為〈朋友有事,不等於我有事,別急著幫他解決問題〉)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