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是必然?人生下半場華麗轉身,從不內耗開始!
「我走過我們人生的一半旅程,卻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這是因為我迷失了正確的路徑」。
文/50+整合企劃
「我走過我們人生的一半旅程,卻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這是因為我迷失了正確的路徑」。但丁的詩《神曲》曾這樣描述人生,人生的一半旅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人們在經歷「中年階段」時,時常會感到青春流逝、夢想未盡,或是由於事業、健康、家庭等變化,而感到迷惘失落,甚至有厭倦與抑鬱的情緒反應?我們又可以怎麼面對?
「中年危機」五款不快樂的原因,你中招了嗎?
根據 111 年衛生福利部的資料,台灣中年族群( 45~64 歲)的自殺死亡人數1,270 人,佔全年自殺死亡人數 34%。另外,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統計111年45~64歲族群之自殺通報資料,發現該族群前三大自殺原因分別為「憂鬱傾向或精神疾病議題」(31%)、「親密/家庭及人際關係議題」(28%)及「職場壓力或失業」(6%)。人至中年時期,生活狀態較易遇到哪些壓力與危機,又可能伴隨著哪些表現?
一、事業
在職場上遇到升遷高不成低不就或是失業議題時,心理狀態會比年輕時期更容易來的焦慮。當事業遇上困境,有些人會選擇沈默與逃避,再加上內心壓抑,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甚至出現極端行為。因為自尊,不會選擇與周圍的人分享與傾訴自己的遭遇,而是將所有的問題壓抑在心裡,如此將產生惡性循環,導致極端事情的發生。
二、家庭
到一定年齡往往需要背負家庭的經濟包袱,進而造成壓力。此外,若為單身,則可能需要面臨無法符合世俗社會期待的挑戰。若已婚,則可能有婚後固化相處模式上的煩惱,若有小孩,家庭成員的互動與照護也是需要費心處理的議題,例如,親子互動、年邁雙親照顧、三明治族群壓力等。
三、學習
若沒有持續學習、提升自己,到中年時便只能用過去學到的知識來處理工作與家庭等問題。代溝障礙也會逐漸明顯,並導致惡劣的親子關係;而在職場上,知識體系若沒有更新,也較難在事業得到提升,加上不斷出現的職場新人所帶來激烈競爭,有被淘汰出局或不受重視的危機感。
四、心理
個人心理情緒變化問題,對生活感到乏味,有較嚴重的沮喪與逃避等負面情緒,逃避他人對現在的評價,緬懷過去的自己,沉溺過往的榮耀與自我滿足。
五、人際
滿足於現狀,同時排斥新鮮事物。生活圈多為同有負面情緒、缺乏學習力的朋友,會更容易產生埋怨社會的想法,容易產生自我封閉的人際關系。對問題的看法更加偏向固執,導致提早進入老年化。
長期處於身心壓力情境下,容易使人出現抑鬱的狀態。抑鬱的表現主要有這些:明顯軀體不適並導致睡眠問題、常回憶不愉快的往事、認知及思維障礙(如:記憶力減退、判斷力和語言功能下降、動作遲緩、反應慢、疑病等情況)、不願出門且減少社交。為避免憾事發生,我們每個人更應該正面看待中年族群所面對的壓力與危機,並積極給予協助,以發揮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角色。
學會給自己鬆綁,人生下半場華麗轉身!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的一生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階段,人生上半場,要處理的課題是身體的成熟及社會的適應;人生下半場,則是由心靈與文化的發展和目標所主宰。中年階段是人格發生重大轉變的時期,也是內在自我個體化,進行「自我修復」的過程,因此,我們應該將中年階段遭遇的種種危機,視為是人格進一步健全成熟的轉機。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說,「我們人類不是靠肌肉、速度或四肢發達成就偉業而是深思熟慮、性格力量與判斷力。就這些特質而言,通常老人家非但沒有比較貧瘠,反而更富有。」 人到了中年,已有豐富的閱歷,透過統整過去累積,重新思索與整理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有助於紓解壓力。也可從上述不同領域的問題,找出可支持自己的正向資源,如:家人或朋友等、培養興趣或進修。安定自己,排出壓力來源的大小與先後順序,進行情緒與壓力調節,無須懷疑自己的價值。
● 壓力:求助是開啟另一種可能,尋找同盟
● 家庭:找出興趣,發展有意義的生活,維繫與家人連結
● 職場:接納負能量,放下期待
作家余華:「人生如逆旅,哪有歲月可回頭?少年時,我們為父母而活,中年時,我們為家庭子女而活,什麽時候才能為自己活呢?」中年危機,與其說是危機,不如說是痛苦的反思,是痛苦的蛻變。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它的使命,中年,是一個尷尬的年紀,也是一個不早不晚的年紀。
年輕時,我們學會做加法,想要的都去爭取,想到的都去嘗試,進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與找到自身的價值。中年以後,各種捆綁加身,如何渡己,渡心?就要適當做減法了。重新審視自己,審視內心,審視周遭的世界,才能去偽存真,刪繁就簡,回歸本心。人生說穿了,並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
當一個人不被他人的欲望裹挾著前行,能放下過多期待時,才能實現內心的解脫。人生在世,知道自己需要什麽,只不過是一個人的本能,而懂得自己不需要什麽,卻是一個人的智慧。一輩子,與其被太多抓不住的東西左右,疲於奔命,不如守著握在手中的幸福吧。人過中年,要學會卸下不必要的累,為自己而活。這不僅是福氣,更是魄力。
當一個人在中年的迷茫掙扎中,破開諸多捆綁的枷鎖,屬於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生命中我們所遇到的每個人,都不可能陪我們一生,我們要學著沉下心來,找回屬於自己的路。餘生,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生活的目的是成長,學習與未知交朋友,成為你力所能及的最好模樣。
2023/11/21
Info
發現親友有疑似自殺議題,我們可以怎麼做?
- 覺察:用心覺察 他就有一線生機
- 詢問:主動詢問 讓他感受關心
- 傾聽:耐心傾聽,讓他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 求援:積極求援,一起拯救寶貴生命
心理諮商門診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服務資源:https://fiftyplus.psee.io/5dws93
電話諮詢專線
-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 :1925
-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 張老師專線 :1980
- 男性關懷專線(男性困擾):0800-013-999
城男舊事心驛站
地址:105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99巷5號 3樓
網站:https://fiftyplus.psee.io/5dgut2
粉專:城男舊事心驛站 Men’s talk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